敬业乐群:构建和谐图书馆之本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谢萍 时间:2014-06-25
就德育功能而言,图书馆对学生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熏陶过程,陶行知先生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环境氛围具有无声的感染力。图书馆借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敬业乐群”的馆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人文氛围,这不仅为和谐校园建设增强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对学生也具有思想教育职能,这比任何专门的道德说教更具有价值导向作用。高校图书馆必定要借自身优势参与和谐校园建设,通过和谐馆风的培育,立德树人,努力将图书馆营造成一个育人基地。
  构建和谐图书馆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地,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离不开图书馆支撑。
  2.2构建和谐图书馆是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内在本质与目标
  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于“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图书馆的科学发展与和谐构建是内在统一的,图书馆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和谐可言,图书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也是一积极构建和谐图书馆的过程,而图书馆没有和谐也将难以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图书馆是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内在本质,它既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图书馆在科学发展中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曾在《新世纪中国大学图书馆发展之我见》一文中如是评价我国图书馆当前现状,“我以为中国图书馆界目前最匮乏的既不是经费,也不是人才,更不是技术,而是精神”。笔者将程焕文先生所说的这种精神理解为图书馆管理者与馆员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在宏观上指“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形成,而在微观上则表现为“敬业乐群”和谐馆风的培育。其宗旨在于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实现和谐图书馆的构建,进而促进图书馆的科学发展。
  
  3 怎样构建和谐图书馆
  
  构建和谐图书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系统过程,它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更需要和谐的软件氛围。在和谐所指涉及的范畴中,“人和”是首要的、根本的前提条件,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没有“人和”,其他和谐则无从谈起。所以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根本问题是“以人为本”基础上人的和谐问题,这个“人”既指馆员,也指读者。[7]
  因此,为逐步实现和谐图书馆的理想目标,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3.1以馆员为本,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图书馆的价值构成5%在馆舍设备,20%在文献资源,75%在馆员。馆员本位的实质在于管理者需实现从(管理者)权力本位到(员工)权利本位的观念转变,虽然它意味着需要面对更多的矛盾和冲突,但允许冲突存在并使之常规化、制度化,给图书馆带来的震荡将最小,因此,构建和谐图书馆中的“以人为本”原则关键是要“以馆员为本”,通过和谐团队的创建,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实现图书馆的内部和谐。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馆员唯有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才能真正培养起“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素养。
  3.1.1以德治馆。相同制度在不同团队中的执行效果之所以会相差甚远,同一团队之所以会由于管理者的变更而面貌改观,关键在于管理。管理发挥作用的基础在于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的合力,但更大程度取决于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指在硬管理的模式下,管理者以手中的权力,对被管理者发生外推的强制性作用,被管理者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服从。非权力影响力是指在软管理的模式下,管理者在“以人为本”理念支撑下,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对被管理者施以内驱的感召,被管理者表现为积极、主动的接收。具体到治馆实践,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须做到以德治馆,实施人性化管理,“以馆员为本”即以馆员的人性为本。
  韩非主张,“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子•八经》),治国要“循天顺人”(《韩非子•用人》),人情即人的本性(人生来就有的非所学于人的自然本能)。在韩非看来,人情就如天道(自然规律)一样,不可违背,人性的特点在于“好利恶害,夫人之所由也”(《韩非子•难二》),即人性在于好利恶害。由于人是好利的,为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员工的利益关系,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以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为价值尺度,只有使不同利益群体需要均能得到满足,这个群体才有凝聚力,才有活力,也才会安定有序,“敬业乐群”的馆风才能形成。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利益关系,在当今利益多元化时代,个体的独立和自由是整体和谐的必要条件。为此,管理者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公平正义,以德治馆。公正是和谐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取向与基本特征。
  3.1.2依法治馆。自古以来,我们国家都是“霸”“王”“道”并举,“儒”“法”杂糅,“仁者治人”和“绳之以法”是不矛盾的,应该作为管理手段紧密结合起来。图书馆的依法治馆即为管理的制度化,它是实现公平正义的保证,其目的不是为了使馆员服从,而是使全体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有章可循。
  要实现“依法治馆”,首先必须要制订科学的规章制度,并重点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馆员教育制度化。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同理,一个图书馆能否和谐,全体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很重要,没有良好的馆风,是无法实现图书馆和谐的。另外,一个和谐的图书馆,要承担对学生的“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功能,其教育主体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唯有先立师德,才能有效地立学德,进而达到树人之目的。
  为此,必须加强馆员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将馆员教育制度化。馆员教育应是图书馆管理日常性、持久性的工作内容,这既需要实践中持之以恒的坚持,也需要理论上系统的完善。
  第二,馆员激励制度化。激励是一种心理推动力,它激发人们产生向着期望目标的行为动机,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动积极性。当一个人受到激励时,就会产生荣誉感及紧迫感,激发起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工作成就,既取决于工作能力,也取决于积极性,而激励对发挥人的积极性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设立图书馆激励模式,可以提升整个图书馆的精神面貌,使整个集体焕发出一股朝气与整体向上的活力,馆员在这种积极的精神面貌支配下,心情愉快地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读者的情绪、态度也会产生影响,这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馆读关系,也有助于图书馆和谐功能的实现。
  3.2以读者为本,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指出:“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读者(用户)、文献(信息)和图书馆员(信息提供者)相交汇,其中,读者(用户)是至高无上的,文献(信息)和图书馆员之存在,都是为服务于读者(用户)。”图书馆服务的最高境界在于让读者满意,其价值最终体现在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上。
  “以读者为本”的目标即在于让读者满意,类似于企业的CS管理理念(customersatisfaction)(顾客满意)。
  3.2.1“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原则的确立。要构建和谐图书馆,必须对读者实行人性化管理,在管理活动中始终贯彻“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管理原则,它既是“敬业乐群”馆风的具体落实,也是图书馆工作根本所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表现为“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服务理念的坚持。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