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乐群:构建和谐图书馆之本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谢萍 时间:2014-06-25
  [摘要]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履行的教育职能,也是构建和谐图书馆之本。本文从什么是和谐图书馆、为什么要构建和谐图书馆、怎样构建和谐图书馆三个角度分析了培育“敬业乐群”馆风在构建和谐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敬业乐群;和谐图书馆;科学发展
  
  黄炎培(1878—1965),字楚南,号任之,上海浦东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人士,杰出的教育家,于1918年发起创立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并将“敬业乐群”定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1]
  黄先生认为,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有嗜好心,所任之职业具有责任心;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精神。也就是说,敬业是指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如果学生头脑中存在“非以职业为贱,即以职业为苦”的思想,看不起自己的职业,这正为“职业教育之礁”,要使学生明白“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意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2]乐群是指学生应具有与群体协作的精神,即团队精神。在黄炎培先生看来,职业教育除了包括职业技能的教授外,还应包括“敬业乐群”职业道德观的培养。[3]职业教育过程就是努力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热情、责任感及协作精神的过程。现时代,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这一职业教育目标依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当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也应为高职院校重要组成部门——图书馆建设的努力方向。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一章第二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由此可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在于通过向全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以实现自己的育人功能,教育职能为其根本职能。为实现这两个职能的有效衔接,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应努力践行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敬业乐群”思想,构建以“敬业乐群”为馆风的和谐图书馆,以期在“敬业乐群”的和谐氛围中,通过工作人员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从而发挥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图书馆的科学发展。
  和谐图书馆应是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统一体。显性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包括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合理的馆藏资源等硬件设施,隐性文化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主要指和谐的馆风等软件氛围。这两者有机统一于和谐图书馆之中并相辅相成、并行不悖。与硬件设施相比,和谐馆风的形成更助于各种和谐关系的建立,这对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起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构建和谐图书馆,重要的是创建和谐的馆风。
  正是基于此,本文重点从人际关系的和谐角度论证培育“敬业乐群”馆风是构建和谐图书馆之本。
  
  1 什么是和谐图书馆
  
  《说文解字》中对“和”的解释是,“和,相应也”,指和睦;“谐”的意思是“配合得当”,指协调。所以,和谐图书馆就是指图书馆作为一共同体,处于一种“相应”且“配合得当”的理想状态,在此状态下,图书馆功能得以最大优化,个体能做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4]具体来说,一个和谐的图书馆应包括以下几个要求。
  1.1图书馆内部和谐
  图书馆内部和谐既包括图书馆内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和谐,也包括员工之间的和谐。
  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和谐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公平正义关系的形成。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这样评价馆员的重要性:一个图书馆,不管它坐落在什么地方,开馆时间和设备怎么样,其成败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主体,图书馆一切工作都有赖于馆员的发展。为此,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首先要注重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新型领导方式。管理者唯有视己为员工公仆,员工才会在工作中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辐射到读者身上,视己为读者公仆,真正做到“敬业乐群",在实现馆读和谐基础上,达到图书馆的整体和谐。
  员工之间的和谐是指员工之间诚信友爱关系的形成。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有赖于个体和谐的形成,馆员和谐是构建和谐图书馆之前提。诚信友爱的人际氛围又称绿色的人际环境。一个充满诚信友爱的图书馆,也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并充满活力的图书馆,而能否不断增强活力,是衡量图书馆是否和谐的条件之一。从这层意义而言,促进个体和谐发展,树立“敬业乐群"馆风是构建和谐图书馆之本。
  1.2图书馆外部和谐
  图书馆外部和谐主要指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即馆读和谐。馆读和谐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落脚点,也是实现图书馆安定有序的保证。和谐的馆读关系不仅建立在馆员精湛的业务水平上,也建立于馆员良好的服务素质中。培育“敬业乐群”的馆风,使每位馆员都具备“敬业乐群”的良好素质,不仅可以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也可以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在促进图书馆功能和谐中,实现图书馆的科学发展。
  1.3图书馆功能和谐
  图书馆功能和谐指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基础上,实现服务功能与教育职能的有效衔接。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当仁不让地具有教育功能,所以馆员工作从现象上看是服务,实质上渗透的是教育,服务只是其实现教育职能之途径。馆员工作中表现出的“敬业乐群”精神,可在职业道德上启迪学生,并领悟黄炎培先生的“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之实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5]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透视这三个纬度的和谐,不难看出这几个方面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关系,任何一环的断链,都会影响图书馆科学发展目标的落实。其中,内部和谐是前提,外部和谐是落脚点,功能和谐是目标,将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的红线是人的和谐,它是图书馆和谐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和谐图书馆就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树立敬业乐群的和谐馆风,以形成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人文氛围,在这一和谐氛围中,通过服务育人职能的有效衔接,最终达到学校发展需求与图书馆发展需求的和谐统一。
  
  2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图书馆
  
  2.1构建和谐图书馆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组成部分及需要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点题”,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破题”,构建和谐校园开始成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必然逻辑,各高校开始将其视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使命与重大课题,而要建设和谐校园首先要做好其构成要素的和谐。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与否自然也关系到学校的和谐,将直接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进程。[6]
  关于图书馆在大学的地位,蔡元培先生在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大学院院长期间将其定位为“图书馆为大学最要之设备”,图书馆与教师队伍、教学设备设施是高等教育的“三大支柱”。美国著名教育家卡特(Allan•M•Carter)在1966年写给美国教育委员会的《大学毕业生质量评估》报告中强调指出:“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它与大学毕业生的质量密切相关”。一所不仅馆藏丰富、馆员素质也较高的图书馆是办好大学极其重要的条件。完全可以说,办好大学图书馆就等于办好了大学的一半。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