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普通高校图书馆如何挖掘资源优势以适应高校学术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罗江 时间:2014-06-25
  [摘要]文章针对很多普通高校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由于财力不足、资源有限而难以满足师生以及学科建设发展对信息资源的需求等问题,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和挖掘潜在的各种资源,从构建一个与本校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建设的发展相适应的资源体系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工作思路和方法,对高校图书馆开展有关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一般普通高校图书馆;学科建设;挖掘;资源;思路;方法
  
  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各高校图书馆也都不同程度地组建了自己的局域网络,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也都越来越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组织、制作和传播。我们知道,对于那些全国重点高校,包括大多数的211、985高校等,由于学科门类齐全,各学科实力普遍较强,表现在各种资源以及内容组织上力求大而全,以充分满足各学科专业师生的资源需求为主要目的。而很多一般普通高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虽然也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学科门类体系,但学校发展的基本方针依然是以(本科)教学为主,发展和提高研究生教育,科研以特色和优势学科为主,兼顾其他学科的发展,力争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也是教育部所肯定的一般普通高校的发展方向。因此图书馆的发展也应该紧跟学校的发展,体现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特色,使图书馆的资源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我们调查,由于财力有限,很多学校所购各类资源仅能满足教学科研的基本需求,对于一些对资源有较高要求的师生则略显不足。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有效地弥补资源的不足,[1]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是我们一直面对的、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应该是紧紧围绕学校的学术科研状况从实际出发,建立起一套适合本校教学科研特点的资源体系,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
  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和与广大师生的交流互动,结合一些普通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所遇到的一些共性与个性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为广大师生所认可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与同行们交流借鉴。
  
  1 认真筹划和建设自建数据库
  
  1.1思路和原则
  对于自建数据库,准确地说,应该是能体现学校一定学术特色的自建的数据库,这个“特色”也不是独一无二,它是根据读者特定的需要,将相关的数据资源组织起来,使无序的资源变成有序,提供给广大读者。[2]做好一个自建的数据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贪大求全,应该本着“用户至上,需求第一”的原则,以满足了多少用户需求为衡量标准,宁少毋滥。因此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和思路。
  1.1.1要做好前期的需求分析论证工作。[3]为使有限的投入产生最好的效益,应确保数据库有较强的相关性,有一定规模的需求,数据库的使用能达到一定的效率,从而使投入和产出相匹配,避免浪费。
  1.1.2要有充实的文献数据资源。新增一个数据库栏目,一定要有充实的内容,要有源源不断的、丰富的资源作保证,才能有生命力,才能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要避免搞形式主义,不要搞成多、小、少,即栏目多、范围小、内容少的状况,华而不实,增加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和难度。
  1.1.3要搞好检索平台的建设。建设人员要熟悉和了解数据资源,检索平台不仅要方便广大师生检索查询,还要体现出资源的学术内涵和条理性,对读者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
  以《本校学术科研数据库》的建设为例,近几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师生人数大幅增加,很多教师急于了解本校或本专业的学术状况,及时定位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找好工作切入点,以便更快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学术环境,展开工作,而这需要参考大量的、有条理性的本校学术资源。图书馆有这样的条件和义务为广大教师提供这样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首先应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对近年来的教师的科研论文和成果进行归纳整理,以专业和研究方向归类,方便师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查询。
  同时,我们注意到,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计划的实施,各个高校都在采取各项措施加强和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的本科毕业生论文指导工作得到了加强,每年各学科专业都产生了一批较为优秀的本科毕业论文,都体现了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对教学研究都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收录。
  研究生论文也是如此,不同于万方等公共的研究生论文数据库,本校的研究生论文对于熟悉和了解本校,特别是了解一些特色学科专业的学术团队、教师科研方向、体系、架构,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同时学校学术水平的提高也使研究生培养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因此将研究生论文进行整理发布越来越有必要。实际上,有这方面要求的教师和研究生也日益增多。
  这样就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形成一个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的系列成果论文库,便于查询和类比,利于学术交流,也丰富了数据库资源。
  1.2主要的工作环节
  1.2.1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通过沟通了解,我们认为自建数据库应该包括搜集和整理两个方面,各个专业和方向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及成果介绍,包括网上和网下资料的搜集,要重视协调各单位部门的资源建设和管理,构建一个长期有效的资料搜集与供给机制,使图书馆能够得到自产的、源源不断的、利用价值较高的数字资料。
  1.2.2构建发布系统。由于各个学校的情况类型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学术规模和条件构建本校的学术科研数据库系统,归纳为以下主要步骤:
  (1)文档标准化转换。运用文档格式转换工具,将大量的word格式的文件批量转换成pdf等格式的文件。
  (2)建立专辑库。为体现学校的学科特色并方便查找,可按学科类别或专业方向建立论文专辑库,以专辑库为单位构造检索、查询、浏览等功能。
  (3)元数据信息录入。应包含有姓名(第一作者)、学号、导师姓名、学科方向、论文题目等,并提供布尔逻辑运算符,使读者通过构造一般的检索式,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4)编程实现全文、摘要检索、学科分类浏览以及全文浏览下载等功能,并根据需要提供一定的访问控制功能。
  建成后经过一个阶段的试用,根据与师生的互动交流对分类原则、检索工具、论文成果的遴选等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其逐步完善。由此可见数据库的建设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资源的挖掘、数据的整理、检索平台的搭建,不仅需要大量重复的、烦琐的机械劳动,还需要先进的软硬件技术支持[4]
  
  2 建设体现学科特色的个性化服务栏目
  
  依托网络技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可有多种多样,并无固定模式。但这个栏目被彻底激活和成熟地运用,并达到较高层次的个性化要求,则需要建立读者与馆员之间的了解互动机制,最终由馆员来落实读者的要求,而网络技术只是手段,因此只能针对特定群体来实现。
  作为一般普通高校,科研工作的现状是少数骨干教师、科研团体的科研项目较多,科研层次较高,他们对专题文献资料也有较多较高的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提高,为这些重点科研人员提供及时充分和准确的针对性服务成为可能。
  2.1栏目建设的内容
  可取作“教授(专家)专栏”之类的名称,即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主要科研人员(如主研教授、首席教授、重大项目负责教师等)设立一个主页空间,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里面为他们设立专门的推送信息服务栏目,满足其基本的资源需求。首先做好被动服务,如可按资源类型分纸本书籍、期刊资料、数据库资源,读者可将自己对资源的查询要求分类输入后通过网络送到图书馆各相关部门,由各部门处理后进行回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服务后,随着了解的加深,逐渐地建立起互动的机制,可以进入主动、深入的服务阶段。如定期推送各种资源(印刷型、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的一些最新信息,同时可更进一步地对信息资源进行个性化整合,根据用户的专业特征和研究兴趣,向用户提供和推荐教学科研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对用户的实时咨询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通过与教师的相互交流和配合进行跟进、追踪以关注他们的特性需求,做出成效后可根据教师的需求进行适度的扩大,目标是形成一个适合本校情况和特色的个性化服务栏目。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