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工作的职业化管理与职业化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莉 时间:2014-06-25
  首先,必须明确图书馆在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方面所具备的其他职业不可替代的角色和功能,并紧密围绕这一角色和功能开展建设。这一角色和功能就是“知识导航站”和信息咨询库,努力拨正社会上将图书馆定位于“藏书库”和“阅览室”这样的粗浅认识,为图书馆的职业建设打好社会基础。

  其次,通过主管部门、协会和学会等的统筹协调,加强图书馆行业对外宣传的力度,改善图书馆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在这方面,护理行业的职业建设成就最为突出。护理职业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解为“端水倒尿”之类的简单劳动职业,针对这种情况,全球的护理界在努力提升职业自身的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比如,设立国际护士节以及世界级和国家级的护士奖,建立护理业发展基金,拍摄反映护士辛劳工作和动人情感的影视剧,出版护士工作日记和文学作品等,社会对护理行业全方位、深入化的认识换来了对护理职业的内涵和价值的尊重。这些经验都值得图书馆行业借鉴,特别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图书馆与社会的互动,如加快《中国图书馆法》的出台,设立全国统一的“馆员工”,每年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图书馆工作的宣传、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设立全国性的“图书馆工作成就奖”,扩大图书馆职业在社会上的影响,让公众更深入地认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理想、辛劳、生活和情感。
  再次,以职位分类为基础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实行全面的职业化管理。职业管理的基础是职位分类。要将馆内的所有职位按其业务性质区分为不同的职系,比如可以区分为研究类、技术类、行政类和服务类四大职系;再按各职位的责任大小、复杂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区分为不同的职级。研究类职系主要包括特藏、采访、编目和参考咨询等职位,他们为馆藏信息资源的质量把关、探索图书馆发展的理论问题和特色问题,是图书馆职业中最具专业意义的职位。技术类职系主要包括馆内负责信息系统维护、数字图书馆和服务网络及软件开发等职位,是新时期图书馆职业技术含量整体提升的标志性职位。行政类职系主要包括秘书、外联接待、党团工妇、后勤保障和门卫等职位。服务类职系主要包括借阅收还、图书整理、办证和读者文档管理等职位。同时,各职位都要有明确的职位说明书,规定该职位的职级、职责、绩效评估标准、所需教育程度和工作阅历等,作为该职位聘任、考核、培训、奖惩及确定报酬的基本依据。职位说明书应下达给每位上岗职工,职工要持证章上岗。这样可以避免全馆上下都按照助理馆员一馆员一副研究馆员一研究馆员一个模式来确立目标、接受考核的弊端,有利于突出各职位自身的专业特点,也可以避免鱼目混珠,有利于稳定业务骨干。同时,加紧建立图书馆员的资格认证制度,规定图书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主修的科目、学历层次和工作阅历等,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进入门槛,防止参差混杂的现象。
  最后,至关重要的是开展专业化的服务,在服务中向读者展示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性。多元化和个性化是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演变的潮流,图书馆行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向读者提供更多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1)建设全国图书馆信息网,提供“一证通”网上服务,使各种类型的读者能及时方便地得到所需知识信息,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利用图书馆,还将促进图书馆成为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书馆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也将逐步提升;(2)总结“学科馆员”制度的经验,将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推广到其它职业和群体。图书馆的功能并不仅仅是辅助教学、辅助研究,因此,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对象也不能局限于学科建设的骨干,如高校图书馆要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帮助,公共图书馆更要为各行各业的人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提供知识和技能帮助。因此,各级各类图书馆要创造条件,推广“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学生(心理、兴趣和创业)馆员”、“产业馆员”、“地方(经济、文化、习俗)馆员”等多样化的专业服务制度,让更多的群体在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中受益;(3)定期开展社会化服务。图书馆应该结合馆藏资源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到公共场所为公众提供咨询服务,推出专题服务周,办理阅览证等,尽可能使图书馆的工作贴近社会生活、促进地方发展。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