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及其相关建议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邓红一 时间:2014-06-25
  (四)实施效果 
  知识网络的建立和新的服务方式的启动,使得知识的调用、转移、传递更加畅通和快捷,及时地把最新、最优的信息资料贡献给需要它们的读者,提高了馆藏经典和网络信息的利用效率,满足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读者的教学、科研、学习的要求,读者方便地查询到在图书馆或在电脑上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的或根本找不到的材料,减少了重复、无效劳动。比如,准备开设“大学生戏剧鉴赏”选修课的教师,很容易地查找到戏剧《暗恋桃花源》五种不同版本,其中还包括对不同版本的编导、布景、舞美设计、音乐效果、灯光造型等优劣的评价。 
  知识网络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知识共享和知识增值的生态环境。通过网络平台学习评议和咨询,及时了解有关信息资源流向与动态,加速了读者知识积累外化为创造力的过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观点、新见解,成为师生共享的精神财富。比如,去年有关韩国“天安号”事件以及美韩黄海军事演习问题,我们搜集了中、朝、美、韩的政要和军方的言论、联合国的决议、国内外的评论等等相关资料,展开了师生网络热点问题大讨论,大家针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六方会谈,中、美、朝、韩军事力量对比,中国的对策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颖观点,还带动了对朝、韩的历史与现状、抗美援朝、爱国主义等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这种多元网络评价系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管理技能的积极性,强化了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避免了教师“一支笔”判定成绩优劣的弊端,彰显了教学环节的公开、透明、公正。 
   
  三、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一)面临的困难 
  根据我院实践结果显示,制约情报中心“知识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的最大“瓶颈”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社会大环境冲击。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迅速蔓延的环境下进行的,更加严峻复杂,尖锐激烈。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举办的题为“知行合一,报效祖国”的研讨会上说:“我们事业的希望在哪里?希望就在年轻人”“如果说真学、真信、真懂慎用只限于40后、50后、60后,70、80后就不信了,我们的事业就没有了前途。”作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前沿阵地的人文社科学院,在网络和课堂上“打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确实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二是人力与资金匮乏。二级学院图书情报中心人员编制少,学术水平不高,工作量大,依靠全院师生创办网络不是长久之计,知识平台上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加之资金紧张,许多设备和文献没钱购买,甚至连日常维修都存在困难,没有一支以图书馆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的“知识管理人员”的队伍是难以为继的。 
   
  (二)相关建议 
  根据上述困难,建议高校应加快图书馆系统的改革步伐,加强图书管理人员业务学习和计算机技术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广泛吸收各学科的专业化知识生产者参与图书馆系统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建设“教学知识平台”网络,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加大投资,根据交情现状,建立和完善“知识管理”的现代服务模式,使高校图书馆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中真正扮演起保驾护航的重要角色。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