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社会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之探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桂林 时间:2014-06-25
  3.2 变“单纯服务”为“全面服务” 
  图书馆要随着人们求知欲望高涨的要求,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开展送书上门、帮购图书、文献报道、情报调研、文献复制等服务;应从单纯的文献服务转向收集文献服务、查询文献、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为一体的全方位信息服务,使图书馆成为一个能够开展借阅文献、检索信息、读书娱乐、读者培训、开展陈列等多种服务的活动场所。 
  3.3 变“凭证借还”为“自由借还” 
  图书馆书刊的流通历来都是“凭证服务,无证免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书刊流失的现象,但它同时阻挡着一些渴望跨进“无围墙大学”美誉的图书馆门坎的求知人的欲望并封锁着他们想翱翔书海的权利。为此,图书馆应该大刀阔斧地改革这些陈规陋习,舍小利而顾大全。既然是无围墙的终身大学,就让它无遮无拦、敞开胸怀揽“学子”入怀,无私奉献所有馆藏资源。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落实到“读者第一”的宗旨上,真正把“服务”体现在教育民众、传播知识、充实文化上。 
   
  4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平台 
  “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生命之所在。在当前信息时代,图书馆不能只满足借还图书,应更新观念,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开展创新服务。 
  4.1 由单纯注重“看”向“看、听”并重,建立“声讯”图书馆 
  长期以来,图书馆一直把文献资料的收藏、保存与利用视为自己的职责,因此在服务上也一直是提供图书资料等有形可看图书载体的作用,服务对象一直向能看字,会识字的正常人敞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图书馆除加强文献信息的收藏外,还应向实物信息、音响信息、图形信息等以前未曾涉足的或者涉足较晚的相关领域拓展。在服务对象上不仅要向能看字,会识字的正常人敞开,而且也要向不能看字,不会识字的弱势群体敞开。 
  4.2 由单纯注重“静”向“动、静”并重,建立“流动”图书馆 
  坐等读者上门查阅图书资料是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方法,这种工作方法在当前新形势下缺乏主动性,缺乏创造性,与满足读者需求,与图书馆工作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图书馆要主动创新服务理理念,采取“走出去”的措施,积极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把图书资料送到周边的单位、学校、部队、企业、社区,搭建信息共享图书馆室外,让整个社会人人有机会享有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青.浅谈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7). 
  [2] 孙鸿燕.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 侯亚华.浅析公共图书馆的和谐服务,[期刊论文],-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