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拆方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吕祥,李柏 时间:2015-06-05

  2.1.2  均匀设计 

  我国学者方开泰和王元首先提出将均匀设计法应用于折方研究[8]。均匀设计法是将数论和多元统计相结合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研究。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方剂拆方研究。如余氏等[9]用均匀设计法分析了大承气汤的配伍规律。

  2.1.3  直接试验设计及正交t值法 

  研究人员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直接试验设计技术(DED)和正交t值法等方法进行拆方研究。这些方法吸收了序贯设计原理,综合考虑了5种优良性准则,并运用多种回归分析的方法,揭示因素、水平的不同组合与“响应变量”的关系与规律,具有优良性好、实验组次少、方案设计便捷、揭示规律可靠等特点,显著提高实验效率。
   
  孙氏等[10]在改进正交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创建了正交t值法。这种方法将中药拆方分析过程分为三步,即主药分析、辅药交互分析和剂量选择;同时对正交表中交互作用的表达方式也进行了改进,使之便于分析药物之间协同或拮抗的关系。该方法适用于较大方剂的研究。邓氏等[11]对补阳还五汤有效组分的拆方研究采用了上述方法,在分析了各单味药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找出主要有效组分和次要有效组分,然后利用正交t值法对次要有效组分进行了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氨基酸与其他5类组分间无交互作用。另据报道,对活血祛瘀复方的研究也成功地运用了正交t值法[12]。无论是正交试验法还是经其改进的正交t值法、直接试验设计技术,它们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最大不足之处是与中医药理论脱节,很难阐明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

  2.2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不同治法或君臣佐使配伍的拆方分析

  2.2.1  证明复方配伍的合理性 

  多数拆方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复方原方配伍的合理性。如通过综合评价总体疗效,以全方组最佳,从而印证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13]。

  2.2.2  考察药队、药对与单味药药效 

  在对半夏泻心汤拆方研究中,发现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作用趋势,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其中甘补组(人参、炙甘草、大枣)的效果最为显著,扶正药物在半夏泻心汤中的抗溃疡作用不容忽视[14]。

  2.2.3  探讨治则治法的适用性 

  “方从法立,以法统方”,拆方研究对疾病治法的合理有效选择起到了积极作用。此类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复方对疾病模型的病理机制和作用环节奠定了基础。

  3  展望

  笔者认为,今后方剂拆方研究中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①方剂有效成分和有效组分的研究。从现代科学角度出发,认识中医复方的基本目的是弄清方药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可以阐明复方的本质,且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和开展新的制剂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②采用多模型、多指标全面深入地对方剂的药效学进行研究,同时应注意新技术及新理论的应用。③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特色,复方配伍是中医药疗效的优势。因此,方剂的拆方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主导思想,并结合方剂自身理论体系,如药对、药队、复方等,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手段,同时重视国外的研究经验,以达到进一步提高疗效,方便应用。笔者认为,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引入哲学思想,注意相关条件的选择,不单一划分药物的有效与无效成分,使化学成分研究与药理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都有助于中药复方拆方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均宁,龙子江,王钦茂.真武汤及其拆方强心利尿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2):4.

  [2] 聂 伟,张永祥,茹祥斌,等.六味地黄汤活性部位CA4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2):1.

  [3] 沈 鸿,黄 芳,窦昌贵.酸枣仁汤处方的配比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1):21-23.

  [4] 黄 勇,吴敏毓.不同剂量黄芪组方的防己黄芪汤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2):8-11.

  [5] 徐长化,孙江桥,李 波,等.定喘汤及其拆方的药理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4):202-204.

  [6] 吴翠珍.正交设计在中药方剂研究中的重要意义[J].山东中医杂志, 1999,18(9):426.

  [7] 田 峰,王新瑞,朴晋华,等.多囊平煎剂组方对大鼠高睾酮血症影响的正交设计[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2,2(5):289-292.

  [8] 郑青山,孙卫民.均匀设计法分析多药物联用的效果[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1997,2(3):201-205.

  [9] 余日跃,朱家谷,谢文光,等.均匀设计法对大承气汤泻下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5):7-9.

  [10] 孙为民,孙瑞元.中药方剂研究的正交t值法[J].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2,8(1):41-45.

  [11] 邓常青,唐映红,贺福元.补阳还五汤各有效成分部位及其组方对小鼠脑缺血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4):1-3.

  [12] 孙瑞元,宋建国.求算t值的经验公式[J].中华医学杂志,1981,61(7):426-427.

  [13] 赵 琰,王庆国.经方配伍研究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中的地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6):10-12.

  [14] 王庆国,李宇航,牛 欣,等.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3):137.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