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Ontology概念关系体系的构建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扬,王振国 时间:2015-06-05

  3.2  构建方法
   
  目前,利用现有的领域内公认的知识以及领域专家的参与,是一致认同的构建领域本体的最优方式[7]。
   
   构建中药本体,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概念关系体系的确立。在注重知识结构关系的原则上,可借助已有的中药分类法。中药分类方法主要有按药物功能、药用部分、有效成分、药材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等。中药本体概念关系体系的构建采用比较成熟的自然属性分类法(主要参照《中华本草》[8]的现代自然属性分类法),即采用植物学分类法、动物学分类法,能够更好地反映中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异特征。此外,该分类法还有以下优点:对药物来源、属性、药物部位等一目了然,条理清晰便于查检,便于更新和修改,便于不同专业的人操作中药本体的建设工具。
     
  各个中药类目下设定27个属性,属性设置包括:正名、异名、释名、品种考证、发生发展史、产地、原植(动、矿)物、栽培(养殖)要点、采收加工、贮藏、药材及产销、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能与主治、应用与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制剂、现代临床研究、药论、集解、附注、参考文献。中药的属性可以根据需要与新发现进行修改。
   
  通过属性参数,从各个角度尽可能全面地描述中药,更精确、全面地确定概念,并显示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中药药性、药理的研究有助于阐明中药理论的科学实质,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数据挖掘的基础资源,实现中药药性的知识发现与理论创新。

  4  结语
   
  领域本体的开发和完善是一个反复叠加的过程,没有一种“唯一”的途径或方法,但无论从客观世界具体的角度或者是从逻辑抽象的角度出发,领域本体中概念的设计都应该贴近于研究者要研究的专业领域中客观对象和对象间的关系法则[9]。因此,中药本体构建模式是一种探索,建成之后仍然需要维护和不断进化。据此还可以继续构建中医本体,实现中医药领域内知识信息的知识化组织与利用。

【参考文献】
    [1] 刘 耀,段慧明,穗志方.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数据基础研究——以中医药古文献语言知识库的构建为例[J].情报杂志,2006,(9):21―26.

  [2] 曹树金,马利霞.论本体与本体语言及其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6):632―637.

  [3] Studer R, Benjamins VR, Fensel D. Knowledge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J]. 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1998, 25(1-2):161―197.

  [4] 牟冬梅,崔艳玲.MeSH、本体论在医学知识组织中的作用[J].情报杂志, 2005,(7):120-122.

  [5] 袁 媛.领域本体建设的方法论和工具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 Peter D Karp, Thomas R Gruber. A generic knowledge-base access protocol[A].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 Montreal,1995.

  [7] 刘 耀,穗志方.领域Ontology概念描述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28-33.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10.

  [9] 李 景,孟连生.构建知识本体方法体系的比较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7):17-2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