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二磷胆碱治疗MECT所致记忆障碍对照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1

          作者:杨小男 梅其一 潘能荣

【摘要】  目的 探讨胞二磷胆碱改善无抽搐电休克导致的记忆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符合无抽搐电休克适应症的110例抑郁症或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4例给予无抽搐电休克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对照组56例,单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于治疗前、首次、末次治疗当天及治疗后1 w、2 w末采用龚耀先修订的韦氏量表中的再认、图片、联想、背数4个因子进行评定分析。 结果 韦氏量表再认、图片、联想、背数因子测评,两组治疗前和首次治疗的当天各因子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第3~5次测评研究组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前躁狂症患者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症患者(P均<0.01);研究组第5次测评躁狂症患者各因子分有所回落。抑郁症患者第3次起鼓舞因子分均有所增加。结论 抑郁症或躁狂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可改善其所致的记忆损害。

【关键词】  MECT;胞二磷胆碱;记忆障碍;抑郁症;躁狂症

  电休克是精神医学领域中一项极其重要的物理治疗方法,无抽搐电休克(MECT)是传统电休克(TECT)的改良,其不良反应较TECT明显减少,且程度轻,安全性高[1~9]。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MECT可导致患者的记忆损害,虽然程度较轻,并且可逆[6,7],但在进行MECT及其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因记忆障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学习等。为探索改善MECT所导致的记忆障碍,作者对MECT患者同时以胞二磷胆碱(尼可林)静脉滴注治疗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2005年3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进行MECT治疗的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或/躁狂症诊断标准,并且符合MECT治疗适应症,无禁忌症;(2)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18 a~50 a;(3)研究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及胸片结果均无异常;(4)获知情同意;(5)排除脑器质性及严重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药物过敏者;(6)观察期间可使用SSRIs类药物中任何一种抗抑郁药的常用剂量或碳酸锂≤1.0 g·d-1和小剂量阿普唑仑(佳乐定)≤0.8 mg·d-1,艾司唑仑(舒乐安定)≤2.0 mg·d-1,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共入组110例,其中抑郁症87例,躁狂症23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MECT加胞二磷胆碱治疗组(研究组)和单一应用MECT治疗组(对照组)。研究组54例,男女各27例。抑郁症男女各21例,男性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分别为(31.6±10.1) a,(3.86±1.31) mo;女性分别为(31.9±8.6) a,(3.86±0?80) mo。躁狂症男女各6例,男性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分别为(30.8±6.0) a,(4.25±0.88) mo;女性分别为(31.2±8.9) a,(2.42±1.02) mo。对照组56例,男27例,女29例。抑郁症男21例,平均年龄(31.5±9.9) a,平均病程(3.81±1.15) mo;女24例,平均年龄(31.0±7.1) a,平均病程(3?64±1?11) mo。躁狂症男6例,平均年龄(30.2±7.4) a,平均病程(3.92±0.80) mo;女5例,平均年龄(30.8±7.9) a,(3.40±1.14) mo。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采用美国Somatics 公司生产的醒脉通Ⅱ型多功能电休克治疗仪。治疗前均应用阿托品、琥珀酰胆碱及丙泊酚等药物静脉注射。两组MECT治疗均采用双侧放置电极刺激法(刺激电极分别放置于左、右侧颞部和头顶部),于9 AM前进行。两组均治疗6次,前3次治疗为Qd,后三次为Qod。研究组从MECT治疗第1次起,每日10 AM给予胞二磷胆碱0.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共治疗10次。

  1.2.2 评定方法 

  于治疗前、首次、末次治疗后当天、1 w、2 w末2 PM~4 PM采用龚耀先修订的韦氏量表(WMS)中的再认、图片、联想、背数4个因子进行记忆测定分析。由我院心理测验室专人负责测评工作,测评时测评人员始终不了解患者所在组别。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相应统计分析(包括正态性检验,配对、成组资料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界定α=0.05。

  2 结果

  2.1 两组MECT治疗前后WMS再认、图片、联想、背数因子测定结果比较,见表1。表1  两组MECT治疗前后WMS测定结果(略)

  表1显示,WMS再认、图片、联想、背数因子测评,两组MECT治疗前和首次MECT治疗的当天各因子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第3~5次测评研究组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1)。

  2.2 研究组不同病种(抑郁症与躁狂症)MECT前第1次与第5次WMS再认、图片、联想、背数因子测评结果比较,见表2。表2显示,MECT治疗前WMS再认、图片、联想、背数因子第1次测评,躁狂症患者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症患者(P均<0.01),第5次测评躁狂症患者各因子分有所回落。表2  研究组不同病种WMS测评结果(略)

  2.3 对照组不同病种(抑郁症与躁狂症)MECT治疗前第1次WMS再认、图片、联想、背数因子测评结果比较,见表3。表3  对照组不同病种治疗前WMS测评(略)

    表3显示,对照组不同病种(抑郁症与躁狂症)间MECT治疗前WMS再认、图片、联想、背数因子第1次测评,躁狂症患者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症患者(P均<0.01)。

  2.4 两组MECT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WMS再认、图片、联想、背数因子分测定结果比较,见表4。表4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WMS测评(略)注:治疗后与治疗前对应分值间比较,*P=0.378~0.845,其余各项均Wilcoxon Signed Ranks检验P=0.00~0.01。

  表4显示,对抑郁症而言,研究组治疗后记忆损害不但不明显,而且随着抑郁情绪改善,WMS再认、图片、联想、背数因子分测评从第3次起均有所增加。对照组治疗后WMS再认、图片、联想、背数因子分显著低于MECT治疗前,但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2.5 两组MECT治疗前后,躁狂症患者WMS再认、图片、联想、背数因子分测定结果比较,见表5。表5显示,WMS再认、图片、联想、背数因子分测评,两组躁狂症患者除联想因子分外,从第3次测评起,各分值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略)。表5  两组治疗前后躁狂症患者WMS测评(±s)注:治疗后与治疗前对应分值间比较*P=0.25,0.33,其余各项均Wilcoxon Signed Ranks检验P=0.001~0.039。


  3 讨论

  胞二磷胆碱是核苷衍生物,对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大脑功能恢复有良好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颅脑外伤、脑手术所引起意识障碍,也用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损伤引起的功能核意识障碍[11]。本研究显示,WMS再认、图片、联想、背数因子测评,两组MECT治疗前和首次MECT治疗的当天各因子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第3~5次测评研究组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提示胞二磷胆碱能减轻或改善抑郁症、躁狂症患者进行MECT治疗导致的记忆损害,但其机理是否也与其改善脑组织代谢有关,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对不同病种(抑郁症、躁狂症)患者MECT治疗导致的记忆损害均有显著改善。提示MECT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在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同时,其记忆水平有所提高;在改善躁狂症患者躁狂情绪稳定的同时,其记忆水平回落到其正常状态下的记忆水平。本研究还发现,MECT治疗对抑郁症和躁狂症患者的记忆均有损害,很可能与电极的放置部位、通电时间、刺激电量、所用药物剂量等因素有关[12]。若MECT治疗不联合其他干预措施,其导致的记忆损害也可在MECT治疗末2 w后逐步恢复。这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6,7]。在首次WMS测值中提示,躁狂症比抑郁症的测值高,说明抑郁症患者抑郁发作时存在记忆功能方面缺损,并可能与抑郁症影响患者短时记忆信息的语义编码有关[10],而躁狂症患者在躁狂发作时,其记忆、联想较正常状态时好。总之,MECT治疗可导致患者的记忆功能损害[6,7],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患者的学习与生活等。MECT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能显著改善MECT治疗对患者的记忆损害,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1]李倬孙,林贞,王建平.电休克疗法的今昔和评价[J].上海精神医学,1991,11(1):57

  [2]郭建雄,徐贵云,黄雄,等.改良电痉挛疗法治疗100例精神病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0,13(3):172

  [3]Persad E.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depression[J]. Can J phychiatry,1990,35(2):175

  [4]Joseph M,Garry Walter. Half of century of ECT use in young people[J].Am J psychiatry,1997,154(5):595

  [5]于建新,沈俊莲.EEG监护的电抽搐治疗抑郁症研究[J].国外医学·精神病手册,1992,19(3):198

  [6]Prudac J,Pester S,Sackeim HD.Subjective memory complaints:a review of patient self?assessment of memory after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J].The Journal of ECT,2000,2:121

  [7]许桐道.ECT治疗老年抑郁性疾病[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0,1:13.

  [8]谭立文,高雪屏,刘过芳.无抽搐电休克对抑郁症记忆功能及抽象思维能力的影响[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1):17

  [9]陈日访.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结果[J].四川精神卫生,2004,17(3):158

  [10]刘建荣.抑郁症患者记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7,14(2):46

  [11]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86

  [12]潘能荣,杨小男,张承安,等.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