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心绞痛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心肌营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和降压药物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300·mg·d-1静脉滴注,疗程15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为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葛根素对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 心绞痛;葛根素;疗效;单硝异山梨酯
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其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和减轻心肌耗氧,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1]。作者观察了葛根素对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作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来自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订的心绞痛诊断标准[2];(2)年龄>45 a;(3)静息时心电图有明显ST段压低、T波倒置(冠状T);(4)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及出血性疾病。共入组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52 a~71 a;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9 a~70 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d-1和极化液静脉滴注,Qd,阿司匹林75 mg·d-1口服。治疗组联合葛根素300 mg·d-1静脉滴注,Qd。疗程15 d。疗效判定标准[3]:(1)显效: 同等劳累情况下,与治疗前比较胸闷、气短、心绞痛发作次数或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用药次数减少80%以上,或静息心电图正常。(2)有效:胸闷、气短、心绞痛发作次数或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用药次数减少50%~80%,或静息心电图ST段回升≥0.075 mV,倒置的T波变浅>50%,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早搏消失,传导阻滞改善。(3)无效:胸闷、气短、心绞痛发作次数或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用药次数减少<50%,或静息心电图改善但不够有效标准。
2 结果
2.1 有效率
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01,P<0.05)。
2.2 心电图改变
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分别为10例、22例、18例,总有效率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3.56,P<0.01)。
2.3 消心痛、速效救心丸停减率
组为98%,对照组为79.3%。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3 讨论
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等病理生理变化。常予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血管痉挛治疗[4]。葛根素注射液是从豆科植物葛根中提取的单体异黄酮化合物,化学名称为4?7二羟基8?B?D葡萄糖异黄酮,可扩张冠状动脉,对抗缩血管药物引起的冠状动脉痉挛,还可降低心肌耗氧,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的开放和形成,改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心肌血供,有效缓解心绞痛;改善血栓前状态、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粘附率及血液粘滞度、缓解血管痉挛[5,6]。本研究显示,在改善心肌缺血药物使用的基础上联合葛根素治疗,对控制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及改善静息心电图的ST改变均有良好的效果,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说明葛根素与单硝酸异山梨酯联用可显著提高缺血型心绞痛的疗效,是治疗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
[1]叶任高.内[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1~294
[2]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0~311
[3]李文,范洁.灯盏花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在灌注治疗后左心功能影响[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16(1):46
[4]钱学贤.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分层与治疗策略[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293
[5]刘启功,王琳,陆在英,等.葛根素抗心肌缺血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8,14(5):292
[6]邵秀茹,邵淑华,周岩,等.葛根素治疗血液高粘血症综合征的机理探讨[J].血流变学杂志,1998,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