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曲林联合EMDR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眼动脱敏和再加工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均给予舍曲林治疗,研究组联合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疗程均为6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 w、2 w、6 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6 w末研究组有效率87.5%,对照组为84.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129,P>0.05)。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研究组治疗1 w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均<0.05),2 w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极显著(P均<0.01),6 w末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P>0.05)。 结论 舍曲林联合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起效更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关键词】 抑郁症;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舍曲林
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是近年来在美国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心理治疗的一种新方法[1,2]。本文应用舍曲林联合EMDR治疗抑郁症进行了对照研究,以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8月~2006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4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2)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3分;(3)排除双向情感障碍,脑器质性疾病和严重躯体疾病,药物依赖或滥用,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随机将入组病例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33.6±11.2) a,病程3 mo~11 a,平均(2.5±6.2) a;对照组32例,男性1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4.6±13.8) a,病程4 mo~12.5 a,平均(3.2±7.5) 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经1 w清洗期。两组均服用舍曲林(商品名左洛复)治疗,起始剂量50 mg·d-1,最大剂量100 mg·d-1。研究组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由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心理治疗,依据EMDR的工作方法进行如下步骤:病史检验、准备期、认知分析评价、动眼脱敏、控制(安置)阶段、身体扫描阶段、关闭阶段、再评估阶段[3]。实施过程中引导患者集中精力于伤害事件的想象或记忆(包括有关的情感和认知),同时治疗者在患者视野内晃动手指并让其用眼睛追踪手指,根据患者的情感反应和积极信念的植入程度渐次进行。EMDR心理治疗第1 w~2 w,Qod,3次·w-1;第3 w~6 w,1次·w-1,50 min·次-1。疗程均为6 w。
1.2.2 疗效评定
治疗前及治疗第1 w、2 w、6 w末采用HAMD及CGI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疗效判定:HAMD、CGI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心电图检查。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前疗后HAMD、CGI?SI评分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及CGI?SI评分(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由表1可知,HAMD、CGI?SI评分,治疗1 w末研究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2 w末起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极显著下降(P均<0.01);同期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1 w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均<0.05),2 w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极显著(P均<0.01),6 w末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2.2 临床疗效
治疗6 w末,研究组痊愈21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3例,无效4例,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20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2例,无效5例,有效率84.4%。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129,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口干、便秘、头晕、胃部不适等,症状大多轻微,多在治疗第1 w内出现,不影响继续治疗。在治疗1 w、2 w、6w末,两组TE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期间两组血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
3 讨论
EMDR由美国博士夏皮罗(Francine sharpiro)创始于1987年,可被看作是一种再加工方法,其基本干预步骤是图像再现、认知评价和感觉反映,它包括脱敏和认知重建过程两个方面。EMDR整合了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等流派的精华,通过眼球运动刺激神经系统,加速脑内信息处理,促进创伤事件的弥散融合,帮助患者降低焦虑,诱导积极情感,唤起患者的内省洞察,转变观念,改善行为,纠正心理平衡,达到治疗目的[4]。因其疗程短,疗效显著,逐步引起的临床工作者重视。本研究显示,治疗6 w末,研究组有效率87.5%;对照组为84.4%。HAMD、CGI?SI评分研究组治疗1 w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均<0.05),2 w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极显著(P均<0.01),6 w末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提示两组总体疗效相当,但研究组较对照组起效更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1]Sheryli Stuart Thomson. An interniew with francine shapiro, Part Ⅱ[J].Treating Abuse Today,1999,3(3):17
[2]Stickgold,R. EMDR: A Putative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2,58:61
[3]郑宁.眼动脱敏治疗(EMDR)的应用[J].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249
[4]孙海霞,杨蕴萍.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现状[J].中国临床心杂志,2004,1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