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在牙髓疾患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晓荣 时间:2010-07-11

【关键词】  牙髓疾病;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无痛麻醉;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在牙髓疾患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96例急慢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实验组显效率85.9%,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显效率32.0%,总有效率6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2.72,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 讨论  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作为一种口腔科专用局麻剂,临床效果显著、安全。

  【关健词】 牙髓疾病;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无痛麻醉;效果评价

  口腔疾病的治疗往往辅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和局部传导阻滞麻醉。但麻醉效果往往欠佳。为此,作者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麻醉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乡市中心口腔门诊治疗的96例急慢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46颗患牙),女55例(68颗患牙);年龄10 a~70 a,平均(40.5±4.7) a;病程1 d~7 d,平均(4.1±2.8) d。均为恒牙牙髓炎,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夜间疼痛较白天剧烈;冷热诊均为(+~),叩诊(±)。均需做牙髓治疗。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64颗患牙),对照组40例(50颗患牙)。实验组男23例(26例患牙),女33例(38颗患牙);平均年龄(38.2±5.8) a。对照组男18例(20颗患牙),女22例(30颗患牙)平均年龄(36.2±4.1) a。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14,1.25,P均>0.05),均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和过敏史。

  1.2 麻醉方法  实验组应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商品名:必兰,法国碧兰公司生产,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40327)进行麻醉。操作步聚:(1)将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局芯针剂两端用碘伏消毒,酒精脱碘后装入专用加压注射器。(2)注射器加压至顶针倒刺刺入针剂尾部橡皮头。(3)放上一次性针头,进针区域消毒,去掉一次性保护套。(4)在治疗患牙颊侧根尖部或牙齿相应的神经阻滞麻醉区域进针至粘膜下,直达骨面,回抽无血,注射麻药,速度≤1 ml・min-1,根尖部注射麻药0.5 ml~0.8 ml。(5)麻醉完毕后,去掉卡局芯,旋掉针头。注射5 min~8 min后进行牙髓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注射2%利多卡因针麻醉。记录两组麻醉显效时间和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判定标准[1]   麻醉效果完全:患牙冷热反应不存在,冠、根髓均已失活。良好:冷热反应迟钝,冠髓已失活,根髓仍敏感。失败:冷热反应敏感,冠、根髓均敏感。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麻醉显效时间  实验组64颗患牙麻醉即刻全部显效;对照组50颗患牙15颗即刻显效,35颗2 min~5 min显效。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χ2=61.40,P<0.01)。

  2.2 麻醉效果  实验组麻醉效果完全者55颗,良好7颗,失败2颗,显效率85.9%,总有效率96.9%。对照组麻醉效果完全者16颗,良好15颗,失败19颗,显效率32.0%,总有效率62.0%。两组麻醉效果完全率、良好率、失败率,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χ2=34.76,6.55,22.72,34.76,22.72,P<0.05或0.01)。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

  3 讨论  

  阿替卡因具有酰胺功能基团,可以在注射部位阻断神经冲动纤维的传导,起局部麻醉作用。作为口腔专用局部麻醉剂,在阿替卡因溶液中添加1∶100 000肾上腺素,可以起到收缩局部血管,延缓麻醉剂进入全身循环,维持局部浓度,同时亦可获得出血极少的手术野。特别适用于涉及切骨术及粘膜切开的外科手术。具有起效快、局麻时间长、过敏反应少,不良反应小等特点,是安全有效的局部麻醉药物[2]。  

  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在上、下颌后牙的麻醉时只能采用神经阻滞麻醉,而阿替卡因由于其对组织渗透性强,采用粘膜下浸润麻醉就可以完成拨牙、牙髓、牙体预备及牙周手术等[3],其止痛效果好,麻醉完全率高达89%,总有效率达98.9%[4]。本研究显示,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显效率(85.9%)、总有效率(96.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与上述报道结果相一致。在本研究中实验组2颗牙麻醉失败均发生于下颌磨牙,由于其生理解剖的特点,牙槽突骨质厚而较致密,局部浸润麻醉药液不易达神经丛所致。在治疗多个患牙时,使用阿替卡因可直接实施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可减少用药剂量,而对多根管牙结合根管内注射(约0.2 ml)麻醉效果更好。常规应用阿替卡因无需皮试,但因其含肾上腺素,故对高血压患者和老年人应慎用。虽然其常规用量较小且采用粘膜局部浸润,注射到体内的肾上腺素量甚微[5],但注射时速度应≤1 ml・min-1。  

  此外,阿替卡因配套使用的弹夹式加压注射器,卡局芯式针剂和一次性小直径注射针头,使医生操作简便,有利于保证无菌、无痛的加压注射操作,减少了发生麻醉并发症的可能(血肿、感染、神经损伤等),加之显效迅速,大大减轻或缓解了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感。实践证明,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口腔科专用局麻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第2版.天津:技术出版社,2000:261

  [2] 范俊韦.新型口腔麻醉剂碧兰麻临床应用说明[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5):318

  [3] 王晓军.碧兰麻在拨牙中的效果观察[J].口腔医学杂志,2001,15(3):194

  [4] 刘子英,翟晓州,王敏.3620例碧兰麻局部麻醉临床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21(1):55

  [5] 隋强,刘宇,林松杉.碧兰麻在牙髓治疗中的药效和毒性[J].牙体牙髓牙周病杂志,2002,12(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