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儿童;统计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汇总2003年8月~2006年6月共97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 结果: 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占63.92%(62.97),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多见,占58.10%(61.105)。 结论: 加强ADR监测,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儿童;统计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to improve the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in clinic.Methods:By using the method of retrospective study,97ADR reports were analyzed.Results:Antibiotic was the drugs causing most ADR,with a proportion of63.92%(62.97),and system-organ damages were common in skin and appendixes with a proportion of58.10%(61.105).Conclusions:If supervision of the ADR is strengthened,the r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will be improved in clinic.
[Key words]Adverse drug reaction;Children;Analysis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因而比成人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ADR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会更加严重。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我们对本院2003年8月~2006年6月收集的97例ADR报告表进行了回顾性的统计分析,以供临床用药。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我院ADR报告表由各级医生、护士、药师发现并填写,每周行政大查房统一收集与特例个人上报相结合,2003年8月~2006年6月共收集97例。分别对患儿的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物、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97例ADR报告表中2003年上报13例,2004年上报9例,2005年上报45例,2006年1~6月上报30例。其中男61例(62.89%),女36例(37.11%),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0~3岁婴幼儿的ADR发生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ADR发生率下降。
2.2 原患疾病与ADR反应史
97份ADR报告中原患疾病:呼吸系统疾病52例,神经系统疾病9例,外科疾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6例,泌尿系统疾病1例,不明待查3例,其他19例。52 例呼吸系统疾病中上呼吸道感染24例,肺炎14例,支气管炎11例,扁桃体炎2例,喉炎1例。神经系统疾病中以脑炎为主,有7例。药物ADR反应史:有过敏史者1例,无过敏史者77例,不详者19例。表1 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
2.3 因果关系
根据WHO药物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因果关系肯定64例,很可能21例,可能1例,可疑6例,无法判定5例。
2.4 ADR病例涉及药物类别及品种、给药途径 97例ADR病例中共涉及7类药物,其中抗菌药物62例(63.92%),中成药22例(22.68%),其余依次是水电解质药、生物制品、解热镇痛药、消化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见表2。给药方式口服3例(3.09%),其余94例(96.91%)皆为静脉给药。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绝大多数。 表2 97例ADR病例涉及药物类别及品种
2.5 ADR的临床表现
本次所有ADR中以过敏反应为多,占58.10%(61.105),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反应程度以轻、中度反应为主,经过停用致敏药物及相应抗过敏处理即可渐愈;3例重度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2例,大疱表皮松懈性药疹1例,见表3。表3 97例ADR的临床表现
3 讨论
3.1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ADR密切相关
97例ADR病例中3岁以下者77例(79.38%),提示ADR的发生与机体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器官的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或缺失,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耐受性差,极易产生ADR。因此对于儿童用药更应加强ADR监测意识。
3.2 不合理用药与ADR密切相关
ADR的发生虽然不完全由不合理用药引起,但本次回顾中我们发现由于不合理用药问题所致ADR不容忽视。
3.2.1 药物的滴注速度 输液中控制速度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1] 。不同药物对滴注速度有不同要求。例如脑蛋白水解物,用法要求将药稀释于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慢速滴注。我院曾发现有数例幼儿静滴时颜面潮红,后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
3.2.2 药物的间隔时间 本次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57例(58.76%),β-内酰胺类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它的作用取决于药物浓度维持在MIC以上的时间(T>MIC)。例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应为q6h~q8h给药,而我院普遍2次.d给药,甚至在门诊还有将全天药量一次给药的现象,随意的延长给药间隔不但无法保证治疗而且还会引发ADR。
3.2.3 药物的给药途径 WHO将注射液人均用药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的重要指标之一[2] 。本次静脉用药94例(96.91%),其中中药静脉用药22例(22.68%)。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占绝大多数,因此我们提倡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滴的给药原则[3] 。尤其对于中药,因成分复杂,配伍不明,更提倡口服途径给药[4] 。
通过本次调查说明我院ADR监测已深入临床,但本次报告表中不少ADR过程描述不够详尽,我们已将该项由原来的留出空白改为框架选择模式,使临床的填报内容更详细准确。同时通过本次回顾,我们更加认识到减少不良反应的影响和危害应从源头抓起,开展药学监护,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促进合理用药是问题的关键。合理用药已成为药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合理用药易导致治疗失败或发生不良反应,作为医药卫生人员应提高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ADR监测是一项长期工作,它不仅依靠广大医务人员努力,也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与重视。处理、药品申领、药品调拨和盘点处理。由于病人、护士和医师等各方面的原因,使病区的退药情况普遍存在。护士输入退药信息,并将药品交由PIVAS的工友带回。药师收到退回的药品经核对无误后进行退药确认。PIVAS向药库申领药品时,可通过药品申领操作,手工录入生成药品申领单并打印。待药品实物与申领单核对后,进行入库处理确认。当PIVAS药品储备不足时,除了向药库申领药品外,还通过调拨入库与出库处理,与其它药房之间进行药品的相互调拨。
4 PIVAS在药学服务中的意义
4.1 密切药师与临床的联系,促进合理用药
PIVAS通过机系统,可与各科室保持密切联系。药师利用药学知识和丰富的药物信息,可对药物相容性和配伍、药物的稳定性、给药时间及药物输注时间等进行合理设计,用更少的药物达到最适合的血药浓度和更好的治疗作用,从而降低药物治疗风险,提高疗效。药师更多参与临床医疗,加强临床药学建设,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保证。这些工作的开展,建立了与临床医师探讨合理用药的环境和密切联系的良好机制,发挥了药师的职业潜能,为药师下临床提供了良好契机,进一步提高了药剂科在中的地位[3,4] 。
4.2 减少给药错误
检索各国研究资料发现,给药错误的发生率可高达17%~23%[5] 。PIVAS由于药师审方、综合分析,对不合理医嘱提出建议,确保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以及配置前药师、配置时护士、配置后药师的多次核对与检查,能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减少给药错误,包括错误的药物、错误的剂量、错误的给药途径、错误的配制方法、错误的溶媒、错误的滴注速度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疗差错[6] ,提高静脉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同时,由于药师参与病人用药的审核,密切了药师、医师和护士的联系,提高了效率。PIVAS中的药师被赋予更加重大的责任,促使药师不断更新现有知识,掌握新技术,对药品质量进行的监督,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有着积极的作用。
4.3 减少药品的浪费和降低医疗成本
病区护士由于缺乏对药品的保管知识,经常造成药品过期失效。PIVAS实行药品集中配置,可以实施“药品共享”,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品浪费。同时通过同种药物、同种溶媒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共用注射 器、针头等,减少医疗成本,节约资源。
4.4 加强了职业暴露防护及防止微粒污染
以往输液药物的冲配历来都是由护士在病区开放或半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输液的无菌性难以保证,对人体和周边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是抗肿瘤药物等细胞毒性药物可严重危害护士的健康。PIVAS是根据国际标准建立的,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全封闭操作间,实行药物分开配置,将抗生素、抗肿瘤药等细胞毒性药物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从根本上消除了对配置人员的危害。它的加药环境是两个洁净度达万级的配置间,其工作台分为生物安全柜(HLFW)和水平层流台(BSC),每个工作台开启后,其操作区域的空气可达百级,工作台的高效过滤器吹出来的空气可驱除99.99%直径在0.3μm以上的微粒,并保证空气的流向及流速(水平0.3m.s,垂直0.45m.s),由配置间排出的气体经过净化装置过滤后,不会污染大气。
5 结论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已成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不仅使药师从后台走到了药学服务的前台,而且加强了药品的集中管理,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实现医院药学由单纯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的转变,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理念,提高医院的现代化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虽然静脉药物配置服务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相信随着药学服务工作的不断和完善,PIVAS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作用必将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造福于病人,造福于人类的健康。
:
[1]胡晋红,蔡 溱.药学服务的量化管理[J].药师, 2002,5(7):427-431.
[2]颜 青,李喜西,夏文斌,等.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 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药房,2004,15(9):520-522.
[3]Hayashi S.The expected role of community pharmacist in society[J].Yakugaku Zasshi,2003,123(3):163.
[4]Milkovich G,Saetrum O.The role of hospital pharmacist in cost control and antibiotic policy[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0,16(3):291.
[5]胡晋红,蔡溱.美国的医院药学[M].第1版.上海:第二 军医大学出版社,1996:6.
[6] Flynn EA,Pearson RE,Barker KN.Observational study of accuracy in compounding iv admixtures at five hospital[J].Am J Health Syst Pharm,1997,54(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