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丽,孙志,马慧青 时间:2010-07-11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所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病死率高,存活者常遗留永久性的脑功能障碍。近年来用中医药取得了较大进展。中药主要通过活血化瘀药、补气活血药、益气养阴药、清热开窍药等四类药物治疗HIE。现将有关综述如下。
    
  1 活血化瘀类药物
   
  1.1 复方丹参注射液
    
  丹参性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凉血、清心安神的功效;降香性辛、温,归肝脾经,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作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和降香水溶性提取物组成,其有效成份水溶性酚酸类物质能清除体内大量氧自由基,抗生物膜脂质过氧化,阻止钙离子内流,有效防治大脑心肌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脂溶性物质丹参新酮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过度激活,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及全血粘度,抑制血栓形成。柳春霞等[1]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mL.(kg・d)治疗中重度HIE足月患儿,结果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智力测试正常率及平均智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近期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翁小斌等[2] 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HIE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善预后。
    
  1.2 川芎嗪注射液
    
  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四甲基吡嗪,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脑血供,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表明,川芎嗪有阻抑钙内流,清除自由基的作用[3] 。刘瑞芬等[4] 在两组HIE基本治疗相同的情况下,研究组另加用川芎嗪注射液2~4mg.(kg・d),结果研究组血清总钙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川芎嗪可通过阻止钙内流,减少自由基,对HIE新生儿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1.3 三七皂苷
    
  三七皂苷为田三七有效成分,能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度,对脑缺氧缺血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三七皂苷具有钙离子通道拮抗作用,动物实验证实三七皂苷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细胞外钙内流,有效地保护神经细胞,抑制钙离子介导的脑血管收缩,使血管扩张,改善脑血流,对缺氧缺血性脑组织中的神经细胞膜及微血管膜的稳定性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改善脑能量代谢,抑制自由基产生[5,6] ,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王启新等[7] 在两组HIE患儿基本治疗相同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三七皂苷12~15mg.(kg・d),分3次胃管内注入,连服5~8d,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主要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1.4 舒血宁注射液
    
  舒血宁是银杏叶提取制剂,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苷和银杏内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促进脑血流和改善脑代谢等作用。张忠锋等[8] 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mL,1次.d,7d为一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1.5 血府逐瘀口服液
    
  血府逐瘀口服液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由于活血化瘀降低了血液粘稠度,使血液稀释而改善了高凝状态,使脑血流增快而改善脑缺血缺氧,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宋京华等[9] 将HIE新生儿随即分为3组,在相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脑活素5mL.d静滴;B组给胞二磷胆碱0.125g.d静滴;C组给血府逐瘀口服液1支.d,分3次口服(或鼻饲),联合胞二磷胆碱,用量同B组。结果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胞二磷胆碱的疗效与脑活素相当,因此,可替代脑活素治疗HIE,即实惠,又可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2 补气活血药
   
  2.1 黄芪注射液
    
  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益气固表、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的功效,主要含有黄芪多糖、葡萄糖醛酸、多种氨基酸、叶酸、黄芪苷等,具有稳定细胞膜,改善细胞营养和细胞微粒体功能,降低细胞耗氧量,延长细胞存活时间。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指标[10] ,对缺氧的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1] 。倪美良[12] 在传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mL.(kg・d),连用10d,结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2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该方能益气,活血,通络,使气血调和,经络畅通。中医认为HIE的病因病机为正气亏虚,脉络瘀阻,脑失气血濡养。治当益气、活血通络,故可用补阳还五汤配合治疗。吴飒[13] 在对照组供氧、补液、抗炎、配合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每日1剂,结果痊愈和好转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补阳还五汤配合治疗HIE确比单用西药效果好。
  2.3 儿脑清合剂
    
  何维莉等[14] 应用“儿脑清”合剂(药物组成为白参1.5g、丹参4g、石菖蒲3g、钩藤3g)治疗HIE患儿74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口服或鼻饲“儿脑清”合剂,5mL.次,3次.d,疗程轻度3~5d,中度5~10d;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用药后第1、2d临床症状好转率分别为76.3%和100%,对照组为50.0%和94.4%;经颅彩色多普勒观测大脑动脉血流速度情况,治疗组用药后第1、2d恢复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脑清组方中人参补气,丹参入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补气活血的作用。近年来中药的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人参、丹参均能减少体内自由基的生成[15] ,达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3 益气养阴类药物

  3.1 生麦注射液
    
  生麦注射液是红参、麦冬、五味子的提取物,具有益气养阴,回阳救逆,生津固脱,活血化瘀等功效。药理研究及动物实验表明,该药通过抗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改善微循环,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脑细胞耐缺氧能力达到保护窒息后脑损伤的作用,同时该药通过改善心肌代谢,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排出 量,从而改善脑细胞供氧,有效地防治大脑及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江咏梅等[16] 在对照组传统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麦注射液10~20mL,1次.d,入院后1h内应用,7d为1个疗程,重者可用至2~3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中、重度患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

  3.2 参麦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是由人参、麦冬等量制备的注射液,可通过抗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Na + -K + -ATP酶活性,改善微循环,提高脑细胞耐缺氧能力等途径起到了保护窒息后脑损伤的作用,对窒息后心脏损伤亦有重要保护作用[17] 。段竹梅等[18] 中重度HIE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6~10mL静脉滴注,1次.d,5~7d为1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4 清热开窍类药物

  4.1 清开灵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由牛黄、水牛角、珍珠母、黄芩、双花、栀子、板篮根等提取制成,医学证明该药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促使各种腺体分泌,可纠正脑代谢紊乱,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增强脑细胞对缺氧缺血耐受力,减少脑内ATP消耗,从而调节网状结构,促进昏迷患儿得以迅速清醒,从而改善临床症状。王红光[19] 在对照组HIE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清开灵注射液5~10mL.d,黄芪注射液10mL.d,2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为85.12%,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4.2 安宫牛黄丸
   
  醒脑静注射液由中药方“安宫牛黄丸”提取精制而成,主要由麝香、冰片、桅子、郁金等中药组成,具有芳香开窍、醒脑止惊、清热解毒、凉血行气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醒脑静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抑制血管通透性,改善脑细胞的水、盐代谢,增强细胞耐缺氧能力,促进意识恢复的功能;同时对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0] 。刘玉增[21] 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予醒脑静注射液0.4~0.6mg.(kg・d)静脉滴注,连用2~4d,结果显示治疗组呼吸节律变稳定、意识恢复、吸吮反射恢复、惊厥消失和肌张力恢复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潘慧芳[22]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每次服1.6丸(3g.丸),3次.d,连用2~4d,结果安宫牛黄丸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控制发热、改善意识障碍、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取得了可喜疗效,机理研究也较深入,但临床上大样本观察较少,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开展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增加可重复性;(2)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开发新的药物,进一步提高疗效;(3)根据肾藏精,精生脑髓的理论,开展补肾药治疗本病的研究。

  :
    
  [1]柳春霞,徐淑兰.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及预后观察[J].医刊,2005,40(6):46-47.
   
  [2]翁小斌,鲍金芳.丹参注射液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流动力学的探讨[J].儿科药学杂志,2004,10(4):5-7.
   
  [3]边晓丽,陈学敏,刘艳霞,等.川芎嗪及其衍生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3,23(11):678.[4]刘瑞芬,许靖霞.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2):107-109.
   
  [5]韩金安.三七皂甙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2(8):506-507.
   
  [6]李麟仙,王子灿,李盈盈,等.三七皂甙DI对家兔急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通报,1991,7(5):350-353.

  [7]王启新,何 玲,江 英,等.三七皂甙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2):117-119.
   
  [8]张忠锋,李福强,张洪霞,等.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5,45(1):29.
   
  [9]宋京华,李 萍.血府逐瘀口服液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67-168.
   
  [10]刘星楷,俞正坤.黄芪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1995,10(2):23.
   
  [11]何小华,李永晏,余绍祖.黄芪的抗神经细胞缺氧损伤作用[J].中华神经杂志,1998,31(4):204-206.
   
  [12]倪美良.大剂量黄芪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5):1593-1594.
   
  [13]吴 飒.补阳还五汤配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3):55-56.
   
  [14]何维莉,胡苏平,王 茜,等.儿脑清合剂配合西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6):462-463.
   
  [15]徐 丁,宁淑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药物干预[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8):472-474.
   
  [16]江咏梅,汤钟娟.生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2,42(30):51-52.
   
  [17]谢 鸣.中医方剂现代研究(上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554-587.
   
  [18]段竹梅,段桂芹,隋翠卿,等.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2):123.
   
  [19]王红光.清开灵和黄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1,8(12):19-20.
   
  [20]虞佩兰.小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征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6):380.
   
  [21]刘玉增.醒脑静与纳洛酮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6):66.

  [22]潘慧芳.安宫牛黄丸佐治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J].广东医学,2000,21(10):893-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