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优选蜗牛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湛孝东 王克霞 李朝品
【摘要】 目的:探讨蜗牛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运用正交试验对浸体时间、温度、料液比和乙醇浓度4个因素进行优选。结果:蜗牛多糖提取条件的最优组合为:浸提时间6h、浸提温度70℃、料液比1︰30和乙醇浓度90%。结论:优选的蜗牛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能有效提高蜗牛多糖得率。
【关键词】 正交试验 蜗牛多糖 提取 优选
多糖是广泛存在于有机体内的一种重要信息分子的受体,它参与分子识别、细胞黏附以及机体防御等过程的调节,使多糖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增强、降血糖、抗凝血和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此外,多糖大多提取于动植物,是一类毒副作用小的天然药物,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我们发现蜗牛多糖具有抗病毒和增强免疫等活性[1~2]。但目前的蜗牛多糖提取工艺存在得率较低的缺点,我们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现有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议器 试剂:无水乙醇、氯仿、正丁醇、苯酚、葡萄糖等,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仪器:恒温磁力搅拌器,国华电器;天平,瑞士Metller;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UV1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
1.2 实验方法
1.2.1 正交试验设计 参照预实验及资料,选取浸体时间、温度、料液比和乙醇浓度4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见表1。表1 因素水平表
1.2.2 多糖提取 新鲜活体条华蜗牛(Cathaica fasciola),去壳,清水洗净干燥后精确称取200g,按正交试验设计的因素水平,文献方法[3],提取蜗牛多糖。
1.2.3 标准曲线绘制及多糖含量测定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操作步骤如下;精密称取105℃下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60mg,置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即为葡萄糖标准液。精密吸取上述溶液0.5、1.0、1.5、2.0、2.5和3.0ml,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精密吸取上述溶液各2.0ml,置试管中,然后各管加入5%苯酚1ml,摇匀后迅速加入浓硫酸7ml,5min后置40℃水浴中加热30min,取出置冰水浴5min。以同样处理的蒸馏水作空白。490nm处测定吸光度A。以A值为纵坐标,以葡萄糖标准液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蜗牛多糖吸光度及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出蜗牛多糖浓度,并计算得出其含量。
2 结果
2.1 正交试验结果 不同浸体时间、温度、料液比和乙醇浓度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
2.1.1 直观分析 从表2可以直观看出浸体时间、温度、料液比和乙醇浓度对蜗牛多糖得率都有影响,主次因素顺序为:A>B>D>C。蜗牛多糖提取条件的最优组合为:A2B2D3C3,即浸提时间6h、浸提温度70℃、乙醇浓度90%和料液比1︰30。
2.1.2 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3。表3 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对多糖的得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
2.2 标准曲线方程及多糖含量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液对应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092、0.138、0.233、0.444、0.565和0.702。出的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A=0.022C-0.092,r=0.986。根据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计算出蜗牛多糖含量的平均值为82.1%。
2.3 验证试验 精密称取蜗牛3份,每份200g,以上述蜗牛多糖最佳提取工艺进行提取。测得蜗牛多糖
含量平均值为81.3%,RSD=1.82%,验证结果说明该工艺稳定可行。
3 讨论
在正交设计优选提取条件中,我们得出的最佳乙醇浓度为90%,但是考虑到提取成本的因素,我们实际使用的乙醇终浓度为70%,然后通过反复多次沉淀。这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多糖纯度,效果较理想。
现有报道的多糖提取方法大多为植物多糖和菌类多糖,这类多糖的共同特点是成份单一,水溶性较好,因此提取过程较为简单。但蜗牛多糖大部分为蛋白多糖,因此分离较困难,这是蜗牛多糖得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此外动物多糖往往还含有脂类,脱脂是否完全直接影响多糖的纯度和得率。本研究其他贝类多糖的提取方法,采用甲醇温和脱脂的方法,避免了对多糖结构的破坏,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同以往文献报道相比[4],动物多糖的得率较植物多糖低,可能的因素有两个:一方面动物与植物体内有机物质构成不同,动物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比植物高出许多;另一方面可能是提取方法还不完善。动物多糖特别是贝类多糖的提取工艺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湛孝东,王克霞,李朝品,等.蜗牛多糖的提取和免疫学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191~2192.
[2] 王克霞,湛孝东,李朝品,等.江西巴蜗牛多糖对乙肝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J].药通报,2006,22(3):378~379.
[3] 张 璐,刘 强.茯苓多糖制备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4):61~64.
[4] 苏延友,苏延峰,杨杰.正交试验法优选黄伞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用菌,20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