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汁HBV?DNA定量检测67例结果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传新 时间:2010-07-11
【摘要】  目的 了解乙肝患者乳汁的排毒率,探讨乳汁乙肝DNA阴性进行母乳喂养的安全性。 方法 通过检测出乳汁乙肝DNA阴性的乙肝产妇施行母乳喂养1年后,对婴儿进行血清两对半和乙肝DNA定量检测的结果分析。结果 血清大三阳的产妇乳汁HBV?DNA排毒率为77.4%,小三阳为54.5%,其他模型也有不同程度的排毒率。而乳汁乙肝DNA阴性的乙肝产妇施行母乳喂养1年后婴儿基本产生了HBsAb,乙肝DNA定量结果都为阳性。结论 产妇乳汁HBV?DNA定量能直接反映乳汁的传染性。产妇乳汁HBV?DNA定量结果阴性进行母乳喂养安全系数很高,说明利用产妇乳汁HBV?DNA定量结果来判断是否母乳喂养是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乳汁 HBV?DNA 定量检测 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而我国是高度地方性流行区,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高达10%~15%,每年有百万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分娩,HBV的围产期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1]。鉴于母乳喂养的优越性,且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提倡开展母乳喂养。因而,乙肝血清学标志阳性的母亲能否哺乳值得探讨。我院为了既贯彻开展母乳喂养的精神,又能让孩子的健康得到保障,不至于通过喂养传染上乙型肝炎。采取了给乙肝血清学标志阳性的产妇的初乳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对超过正常范围的要求人工喂养,在正常范围内的支持母乳喂养。所有婴儿都按要求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要求1年后给母乳喂养的婴儿进行血清两对半和乙肝DNA定量分析。经过3年来,已检测了67例乳汁HBV?DNA定量结果和接受母乳喂养的19例1岁婴儿两对半和乙肝DNA定量结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7例乙肝产妇均是2003年1月~2006年2月咸安区人民妇产科住院患者,年龄18~34岁,平均(25±2.6)岁,经过乙肝两对半检测确定乙肝血清学标志阳性。收集产后2~4天内的初乳,置无菌试管内4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层脂肪,取中层乳清进行检测。19例婴儿都是母婴喂养后遵医嘱1岁时来院门诊取的血清检测。

    1.2  方法  (1)两对半采用英科新创(夏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五项试剂,采用ELISA法并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要求操作。(2)HBV?DNA定量检测试剂盒由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先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再用ELISA法定量检测,结果大于4×103copies/ml即为阳性。

    2  结果

    2.1  67例乳汁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见表1。 表1  各种产妇血清乙肝模型与乳汁HBV?DNA的结果比较

    2.2  19例母乳喂养的1岁婴儿血清两对半和乙肝DNA定量结果  见表2。

    3  讨论

    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乳传播问题一直是医务人员比较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关于乙肝病毒标志物阳表2  19例母乳喂养的1岁婴儿血清两对半和 乙肝DNA定量结果性及HBV?DNA阳性产妇能否进行母乳喂养,国际上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据WHO初步估计,至2002年为止,全球的HBV表面携带者有4亿多,其中我国就占了约1.3亿,且30%~50%是母婴传播所造成的[2]。而HBV母婴传播途径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就是乳汁传播[3]。HBV?DNA是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指标[4,5],用检测产妇的初乳中HBV?DNA来作为是否母乳喂养的标准,被一些医院应用。产妇的初乳中HBV?DNA阳性者,婴儿感染概率会相当高。当新生儿或婴儿消化道黏膜(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道等)任何一处因炎症导致水肿、通透性增加时,当黏膜表面有破损时,乳汁中的HBV?DNA就可以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孩子乙肝病毒感染。当孩子出现溢乳时,如果耳、鼻部皮肤黏膜有破损,乙肝病毒也会感染孩子。因此用HBV?DNA的定量法对母乳的检出,可以直接反映产妇传染性的强弱,同时也对指导母乳喂养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对表1的结果分析,大三阳的产妇乳汁乙肝DNA阳性率最高,达到77%,小三阳阳性率达到54%。而其他模型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Gupta等[6]报道婴儿在出生头1年内HBV感染的比率与其HBV复制的活跃程度成正比关系。如母亲仅HBsAg阳性则婴儿感染率为17%,如为HBeAb阳性,婴儿感染率为9%,如为HBeAg阳性则1年后婴儿约有73%受感染。虽然纯母乳喂养是目前被视为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应大力提倡纯母乳喂养。而产妇明显存在HBV感染,无论何种血清学模型,乳汁是否安全,都需检测乳汁中的HBV?DNA,已证实能通过喂哺途径传播给婴儿时,为了儿童健康,对于HBV复制活跃的母亲应及时阻止这种传播途径,终止母乳喂养而改为人工喂养。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一般在6个月左右,体内的抗体才能达到有效浓度,直到12个月时,乙肝表面抗体的阳转率才达到85%以上。此外,在经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仍有9%~10%的婴幼儿对疫苗的刺激不产生应答反应,即体内不产生抗体,对乙肝病毒无免疫力。而乙肝病毒在产妇的初乳及日后的乳汁中都可以排出,所以,即使接种了乙肝疫苗也不应该随意给孩子哺乳,还应该根据母亲乙肝病毒携带的情况,特别是乳汁的排毒情况来判断能否哺乳。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宫内感染。脐血HBV抗原标志物阳性则表示可能HBV宫内感染[7]。HBV的胎盘传播是非常活跃的。Sharma等[8]报道HBV的胎盘传播率随产妇HBV的复制活跃程度不同而不同,产妇单纯HBsAg阳性其婴儿受感染率较低,约为50%~60%,如合并有HBeAg阳性或HBcAb阳性则胎盘传播率显著上升,可达88%~90%。因此乳汁HBV?DNA定量结果能不能说明婴儿是否在出生前感染乙肝病毒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从表2分析,产妇乳汁HBV?DNA定量结果阴性进行母乳喂养安全系数很高,没有出现感染现象,利用产妇乳汁HBV?DNA定量结果来判断是否母乳喂养是可行的方法。

【】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2 朱启熔.重视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4):199.

3 林静吟,许岸高,袁建寰,等.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可能途径研究.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7(15):7.

4 Sumazaki R,Motz M,Wolf H,et al.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 serum using amplification of viral DNA by means of polymerse chain reaction.J Med Viro,1989,27:304?308.

5 白艳丽,李建平,计玉仙.HBVDNA与HBVTRFIA检测结果比较分析.检验医学杂志,2004,19(5):43?44.

6 Gupta I,Sehgal A,Sehgal R,et al.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in north India.J Hyg Epidimiol Microbiol Immunol,1992,36:263?267.

7 钱宇平.流行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8.

8 Sharma R,Malik A,Rattan A,et al.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 and its transmission to infants.J Trop Pediatr,1996,42:35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