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DAD法测定鄂西北地区黄姜中薯蓣皂苷的含量
【关键词】 黄姜;薯蓣皂苷;含量测定
黄姜为我国特有的薯蓣品种薯蓣科薯蓣属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的根状茎。其性味甘、苦凉,具有清肺止咳、利湿通淋、通络止痛、解毒消肿的功能。黄姜的主要成分为甾体皂苷,根茎内薯蓣皂苷的成分对心肌缺血、胸痹、高脂血症等具有明显作用[1]。我国人工栽培黄姜面积几万公顷,其中湖北鄂西北地区2万公顷,是国内栽植黄姜较早和比较集中的地区。目前多采用重量法、薄层扫描法、HPLC-ELSD法考察该类药材或制剂中总皂苷或皂苷元的含量,本文采用HPLC-DAD法对黄姜药材中的薯蓣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更好的控制黄姜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1 仪器与试药
德国Dionex-U3000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ionex Chemeleon色谱工作站),薯蓣皂苷对照品(供含量测定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1707-200501),甲醇(天津大茂 色谱纯),D-101大孔树脂(天津海光化工有限公司);水为双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5份黄姜药材分别来自湖北省郧西、郧县、神农架、竹山、房县,经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詹亚华教授鉴定为薯蓣科薯蓣属盾叶薯蓣的根状茎。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器中干燥36 h的薯蓣皂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1.06 mg/mL的溶液,即得。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姜药材粉末(过40目筛)约5 g,精密称定,以30 mL 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滤过,减压回收乙醇,以30 mL水分次溶解,搅匀,静置后离心,吸取上清液上处理好的D101大孔树脂柱(2 cm×15 cm)。先用水洗脱至流出液无色,再以20%乙醇洗脱至无色,继而以7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约80 mL,减压回收乙醇,蒸干后以流动相溶解并定容至25 mL量瓶中,摇匀,微孔滤膜过滤后待用。
2.3 色谱条件[2]
采用ZO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31∶69);流速:1.0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06 nm,在此色谱条件下薯蓣皂苷与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良好,理论塔板数按薯蓣皂苷色谱峰为2 100。
2.4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精密吸取“2.1”项对照品溶液0.5、1.0、2.0、3.0、4.0、5.0 mL,分别以甲醇定容至5 mL量瓶中,摇匀,得到浓度分别为0.106、 0.212、 0.424、 0.636、 0.848、1.06 mg·mL-1的薯蓣皂苷对照品溶液。各精密吸取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薯蓣皂苷峰面积对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Y=2.1512X-1.2936,r=0.9998, 表明薯蓣皂苷在0.106~1.06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5 精密度试验
吸取浓度为0.636 mg·mL-1薯蓣皂苷对照品溶液1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5次,其相对保留时间稳定,测得的平均峰面积值为8.082, 计算RSD为1.18%。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6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2.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 μL,分别在0、2、4、6、8、10 h进样,测得的平均峰面积值为6.593,RSD为1.10%,表明处理后的供试品溶液在10 h内稳定性良好。
2.7 重复性试验
称取同一批(产地:郧西)5份,每份约0.5 g,精密称定。“2.2”项下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以外标两点法计算样品中薯蓣皂苷的平均含量为2.96 mg·g-1,RSD为2.79%。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黄姜药材(含量2.96 mg·g-1)6份,每份0.5 g,分别精密加入薯蓣皂苷对照品1.48 mg,按“2.2”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用流动相定容于20 mL量瓶中,摇匀后,进样10 μl。测定回收率,结果见表1。表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编号取样量(g)测得量(mg)原有含量(mg)加入量(mg)回收率(%)平均值(%)RSD(%)10.51222.98071.51611.4898.95220.50392.93781.49151.4897.72330.51173.01241.51461.48101.2498.591.7540.51082.94081.51201.4896.54550.50482.93451.49421.4897.32660.51032.98721.51051.4899.78
2.9 样品测定
取不同产地采集的黄姜药材,按“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每种药材平行3份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各进样10 μl,以外标两点法计算样品中薯蓣皂苷的含量,色谱图见图1,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鄂西北地区黄姜中薯蓣皂苷样品测定结果
3 讨论
检测波长的选择:实验中使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为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以同时在线检测多个紫外吸收波长并对各成分进行全波长扫描。药典2005版中对薯蓣皂苷的含量测定中,采用的检测波长为203 nm。经在线紫外检测及对薯蓣皂苷的全波长扫描,其最大检测波长为205 nm±1,考虑到甲醇在低波长处末端吸收较为明显,权衡各个方面,选择206 nm为检测波长,经实验证明,采用206 nm为检测波长,薯蓣皂苷可被检出,且能达到较好的分离。
流动相的选择:实验比较了甲醇?水,乙腈?水流动相系统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乙腈?水体系分离效果较差,很难将样品中的薯蓣皂苷与其他成分分开,以甲醇?水(31∶69)时,分离效果最好。样品提取方法的选择:曾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考察了超声、回流提取的效果,发现回流提取效率最高。由于黄姜中薯蓣皂苷的干扰物质较多,起初采用提取后直接进样检测,杂质影响较大,甚而有的样品检测不到薯蓣皂苷。考察了提取液以正丁醇萃取后进样和提取液过大孔树脂柱除杂,结果表明后者基线较平稳,杂质干扰少。
【】
[1] 王巧兰,黄利民,高庆军,等.药源植物盾叶薯蓣基础研究及其产业化开发利用[J].军事学院学报,2002,9(3):92-95.
[2] 张园园,陈晓辉,毕开顺.HPLC法测定薯蓣属3种植物中薯蓣皂苷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