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氮杂胞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及成肌分化的影响
作者:陈凯佳 刘小斌 邱仕君 周健洪 肖莹
【摘要】 【目的】观察5?氮杂胞苷(5?Az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和成肌分化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SD大鼠骨髓组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MSCs,传3代后的MSCs采用双标免疫组化法鉴定后,随机分为4组:浓度为5、10、15μmol/L的5?Aza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5?Aza对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以含5、10、20μmol/L5?Aza的培养基诱导培养MSCs 24 h后,改用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采用免疫组织染色法鉴定5?Aza诱导分化3、7、14d后细胞肌分化相关蛋白肌凝蛋白(myosin)和结蛋白(desmin)的表达情况。【结果】双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所培养细胞同时表达Brdu和CD44、CD54,表达率达96%,鉴定结果表明所培养细胞为MSCs;5、10μmol/L5?Aza对MSCs增殖无显著影响(P>0.05),15μmol/L5?Aza可显著抑制MSCs生长(P<0.05);不同浓度5?Aza诱导培养MSCs后第3天,部分细胞出现desmin阳性表达,诱导后14d,部分细胞表达myosin,以10μmol/L5?Aza组作用为佳。【结论】高浓度5?Aza可抑制MSCs体外增殖;适宜浓度的5?Aza可诱导MSCs向成肌细胞定向分化。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病; 5?氮杂胞苷/药理学; 细胞培养,体外的; 蛋白表达
骨髓间充质细胞(MSCs)是干细胞中的一种,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MSCs具有易分离、扩增以及体外操作简便等特点,能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向成肌细胞分化[1]。本研究观察5?氮杂胞苷(5?Aza)对大鼠MSCs增殖与成肌分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纯种SD大鼠,SPF级,4周龄,体质量90~130g,用于MSCs的提取。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粤鉴证字2005A031SCX(粤)2003?0001。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IMDM培养基、特级胎牛血清(FBS)为美国GIBCOL公司产品;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试剂盒、抗体CD54、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生物素化二抗(羊抗小鼠)、DAB显色剂、5?溴?4?氯?3?吲哚?磷酸/氮蓝四唑盐(BCTP/NBT)显色剂均为武汉博士德公司产品;四甲基偶氮唑盐(MTT)、5?溴脱氧嘧啶(Brdu)及其单克隆小鼠抗体均为SIGMA公司产品;5?氮杂胞苷(5?Aza)、D?Hank?s液、Tris盐缓冲液(TBS)、磷酸盐缓冲液(PBS)、20g/L台盼蓝染液、2.5g/L胰酶、马血清均由广州威佳公司提供;鼠抗人肌凝蛋白(myosin)、鼠抗人结蛋白(desmin)为武汉博士德公司产品;BB36UU型CO2培养箱为德国Heraeus公司产品,设置37℃、CO2浓度为体积分数5%;CHK2?F?GS型显微镜为日本OLYMPUS公司产品;XDS?IB型倒置显微镜为重庆光电产品;PE?1420多功能微板分析仪为上海Perkin Elmer产品;超净台(PURIFIATION EPUIPMENT)为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产品;TGL?16G型离心机为上海安亭产品;YH140?1型电热恒温水箱为广州东方产品。
1.3 MSCs分离及体外扩增 取4周龄SPF级SD大鼠4只,100g/L水合氯醛腹腔注射以麻醉动物。无菌条件下取双股骨及胫骨,收集骨髓腔内组织细胞,将细胞悬液分装,2000r/min×20min密度梯度离心2次,收取单核细胞层,加入IMDM培养液,打散成细胞悬液。细胞悬液用20g/L台盼蓝染液染色,计数300个细胞,调整密度,染色蓝色的死细胞小于5%方可继续实验,计数板计数,按1×104个/瓶密度接种于75cm2培养瓶上,置于37℃、体积分数5%饱和湿度的CO2培养箱中培养,2d后半量更换培养液,弃去未贴壁细胞。以后每3d换液1次,细胞培养7~10d后细胞密度较高,达90%融合后,弃去培养液,加入D?Hank?s缓冲液进行冲洗,2.5g/L的胰蛋白酶37℃条件下消化5~10min,镜下观察消化控制时间,当细胞形态开始变化、变圆、漂浮、脱壁,立即加入血清终止消化反应。常规按1∶2或1∶3比例传代。
1.4 双标免疫组化法检测 传3代后的细胞种入装有IMDM空白培养基的24孔板中,24h后固定;0.01mol/LTBS洗10min+5min,体积分数3%H2O2洗涤10min,蒸馏水洗2min×3次,正常山羊血清封闭20min,用去多余液体,一抗用多克隆兔抗,CD44、CD54(1∶100)4℃过夜(对照组不加一抗,加TBS),0.01mol/LTBS洗2min×3次,生物素化羊抗兔37℃、40min,TBS洗2min×3次,SABC?AP37℃、40min,TBS洗5min×4次,BCTP/NBT显色30min,双蒸水洗2min×3次。双标阻断液30min,0.01mol/LTBS洗2min×3次,正常山羊血清封闭20min,一抗用小鼠单克隆抗体(Brdu)1∶100于37℃、3h(对照组不加一抗),0.01mol/LTBS洗2min×3次,生物素化羊抗小鼠IgG37℃、40min,0.01mol/LPBS洗2min×3次,SABC试剂37℃、40min,0.01mol/LTBS洗5min×3,DAB显色30~40min。中性树胶封片。
1.5 MTT法细胞活性检测 制备单细胞悬液,计数,调整细胞浓度1×105/mL,接种于96孔板,1×103个细胞/孔,每孔容积200μL,实验组浓度分别为5?Aza5、10、15μmol/L,空白对照组为完全培养基。各组同时培养达72h后每孔加入MTT(5mg/mL)20μL,继续在37℃培养箱内孵育4h,去上清,然后每孔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150μL,振摇10min,采用PE?1420多功能微板分板仪于490nm波长处测光吸收值(D),以绘制增殖曲线。
1.6 5?Aza诱导MSCs分化 MSCs传至第3代时,按1.0×103个/孔,接种于预置盖玻片的24孔细胞培养板中,用IMDM完全培养基培养(1mL);接种24h后,去除非贴壁细胞,分别改用含有IMDM完全培养基1mL以及含5?Aza5、10、20μom1/L的诱导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去除培养基,以PBS充分洗涤,改用完全培养基培养;对照组始终采用完全培养基培养,不加药物。
1.7 免疫细胞组化分析 诱导分化3、7、14d后终止培养,取出盖玻片,PBS漂洗,40g/L多聚甲醛固定,体积分数3%过氧化氢封闭5~10min,滴加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弃去,分别加入一抗工作液(myosin、desmin),4℃过夜,0.01mol/L的PBS洗涤液洗涤,滴加生物素标记羊抗小鼠IgG,DBA显色,或加用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胶封片。阴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试验对照用未诱导的细胞爬片进行染色。观察诱导后细胞肌分化相关蛋白(myosin、desmin)表达的情况,并与阴性对照组及实验对照组进行比较。
1.8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MSCs的分离与培养 传3代后的MSCs细胞,在空白对照组(图1-a)及实验组中均可生长,在5?Aza培养基中生长较缓慢(图1-b),其中15μmol/L5?Aza组细胞培养3d后大部分死亡。
2.2 MSCs双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镜下可见,未使用CD44、CD54、Brdu标记的细胞未被染色,镜下为透明的细胞(图2-a),用CD44、CD54单标并经BCTP/NBT染色,再经Brdu双标DAB复染后的MSCs细胞表面被染成蓝色,细胞核被染成棕黄色,表达率达96%以上(图2-b),表明所培养细胞的确是MSCs细胞。
2.3 5?Aza对MSCs增殖的影响 表1结果显示,5、10μmol/L的5?Aza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5μmol/L的5?Aza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5?Aza浓度过高时,会对MSCs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2.4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应用不同浓度5?Aza诱导MSCs24h,再换成完全培养基,诱导后的第3天,部分细胞出现desmin阳性表达(图3?a),诱导后14d,部分细胞表达myosin(图3?b),阳性细胞主要见于10 μmol/L 5?Aza组,未经诱导的细胞myosin及desmin表达均呈阴性(图3?c)。表1 5?Aza与完全培养基对MSCs增殖作用比较
3 讨论
CD44和CD54是MSCs的重要标志物,它们属于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Brdu是一种胸腺嘧啶类似物,在DNA合成时可被细胞摄取利用而参与DNA组成,利用Brdu标记技术可以观察MSCs的分裂增殖情况,表明所培养的是具有分裂和增殖能力的MSCs。本文免疫细胞双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所培养的细胞同时表达Brdu和CD44、CD54,表达率达96%以上。低浓度5?Aza对MSCs的增殖作用不明显,5、10μmol/L5?Aza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当浓度增高,达15μmol/L时,对MSCs生长开始产生抑制作用,表明5?Aza浓度过高时,会对细胞产生毒性。[1]报道5?Aza对MSCs生长的促进作用在培养15d后才比较明显,作用浓度为5、10μmol/L。本实验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MTT检测的细胞培养时间均为3d,有待于以后继续完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到诸多调节细胞分化的基因调控,成肌细胞分化受到MyoD、Myf5、myogenin、MRF4等基因调控, MSCs分化是在多个转录因子的共同调控下进行的[2]。在肌分化过程中,首先是成肌细胞的定向分化,紧接着是myosin和desmin的表达,它们都是骨骼肌最早的成肌标志之一。同时,myosin和desmin分别是微丝和中间丝家族中代表肌分化的成员[3]。desmin是新生/成熟平滑肌、心肌、骨骼肌细胞中间肌丝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其在心肌和骨骼肌均呈阳性表现,而成纤维细胞中没有表达。因此myosin与desmin的表达常用于MSCs向成肌方向分化的实验中。本实验应用5?Aza对已传3代的MSCs进行诱导分化,结果经desmin、myosin抗体染色部分出现阳性反应,以10μmol/L浓度组为佳。表明一定浓度的5?Aza可以促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肌方向转化。
【文献】
[1] 王劲,郭朝华,张勇,等.5?氮杂胞苷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肌细胞的实验研究[J]. 中华创伤杂志,2003,19(4):207.
[2] 林先和,李隆.5?氮杂胞苷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表达及其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6):526.
[3]Jennings CG. Expression of the myogenic gene MRF4 during xenopus development[J]. Dev Riol,1992,15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