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脂健肝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和肝脏脂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张莲香, 刘玉文, 赵晓平
【摘要】 目的 探讨消脂健肝饮的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方法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同时施加药物干预,观察其对血清和肝脏脂质的含量、肝脏组织病改变以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消脂健肝饮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血清、肝脏组织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ALT,AST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改善肝脏病理损害。结论消脂健肝饮具有较强的调节血脂、保肝降酶和良好的抗脂肪肝作用。
【关键词】 消脂健肝饮; 脂肪肝; 血脂; 肝脏脂质; 大鼠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XiaoZhiJianGanYin and provide experiment evidence for clinic.MethodsThe Non-alcohol rat model was made by feeding hyperlipemia forage and medicine was interfered, then the lipid content in serum and liver, pathological change and liver function were examined.ResultsXiaoZhiJianGanYin could decrease the contents of TC, TG, LDL-C in serum and liver tissue and the contents of ALT, AST in serum,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HDL-C, alleviate the pathological damage.ConclusionXiaoZhiJianGanYin can regulate blood fat and has protective effect on fatty liver.
Key words:XiaoZhiJianGanYin; Adiposis hepatica; Liver lipid; Rats
消脂健肝饮系经过多年临床筛选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方,经临床运用疗效显著,为研究其药理作用机制,我们采用喂饲高脂饲料方法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同时施加药物干预,观察了其对血清和肝脏脂质的含量以及肝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器材
1.1 药物
消脂健肝饮:由柴胡、炒白术、绞股蓝、丹参、泽泻、虎杖、枳实、生大黄、生山楂等药物组成, 实验时,水煎浓缩至所需浓度。
1.2 动物健康
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200 g,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 试剂来源
血清总胆固醇(TC)试剂盒(批号:010617)、甘油三酯(TG)试剂盒(批号:01040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试剂盒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试剂盒(批号010403),丙氨酸转氨酶(ALT)试剂盒(批号010526)、冬氨酸转氨酶(AST)试剂盒(批号010627)、白蛋白试剂盒(批号010604)、总蛋白试剂盒(批号010603)均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提供。
1.4 仪器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毫迈克公司),LAUDA-C3型循环恒温水浴箱(泰克仪器有限公司)。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动物与分组
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200 g,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自由饮水进食,饲养于18~22℃明暗各12 h的清洁级动物实验室内,正常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2)模型对照组:灌服生理水;(3)消脂健肝饮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每日用药剂量为1.6g/100g;(4)消脂健肝饮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每日用药剂量为3.2 g/100 g;(5)阳性对照组:每日用药剂量为0.1 g/100 g。各组1次/d灌胃,每次用药体积均按1 ml/100 g。
2.2 模型建立及标本制作
除正常组喂饲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均喂饲高脂饲料。同时,各治疗组灌服对照药或治疗药,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下午灌药1次。10周末,于最后一次给药禁食12 h后断头取血,将血样低温离心,分离血清,密封,-20℃冷贮,备测血中脂质。在肝脏最大叶距边缘1 cm处取肝组织1.0~1.5 g,冷冻密封保存,备测肝脏脂质。
2.3 高脂饲料配方[1]
胆固醇1.5%(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责任有限公司,批号20010330),10%猪油,胆盐0.5%(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责任有限公司,批号20010330),基础饲料88.5%。高脂饲料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加工制作。
2.4 检测方法
将冷贮的血清放置于37°C恒温水浴箱解冻,取血清适量,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各项指标。其中血清 TC,TG,HDL-C,LDL-C的含量采用酶法测定;AST,ALT的含量采用赖氏法;总蛋白的测定采用双缩脲法;白蛋白的测定采用溴甲酚绿法。
取肝组织0.3 g解冻,冰生理盐水冲洗、滤纸吸湿后,称取湿重0.3 g左右,加入预冷的生理盐水,冰水中制成10%匀浆,4℃4 0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上清液,制成10%组织匀浆,用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采用酶法测定TC,TG,HDL-C,LDL-C含量。
2.5 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均用±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
3 结果
3.1 消脂健肝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浆脂质的影响
实验结束时,模型大鼠血清 TC,TG,LDL-C异常升高,HDL-C异常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存在着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给药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血清 TC,TG,LDL-C含量,升高HDL-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低剂量降低TC,TG,LDL-C作用优于东宝肝泰(P<0.05和P<0.01)。低剂量组降低TC含量和升高HDL-C含量的效果优于高剂量组与(P<0.05)。结果较见表1。表1 各组大鼠血清脂质的组间比较(略)
3.2 消脂健肝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的影响
实验结束时,模型大鼠肝脏 TC,TG,LDL-C异常升高,HDL-C异常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存在着明显的肝内脂质代谢紊乱。给药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肝脏 TC,TG,LDL-C含量,升高HDL-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低剂量降低TC的作用优于东宝肝泰(P<0.01)。脂肝泰高、低剂量在降低TC,TG ,LDL-C和升高HDL-C含量方面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表2 各组大鼠肝脏脂质的组间比较(略)
3.3 消脂健肝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实验结束时,模型大鼠肝脏ALT,AST的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提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存在着明显的肝细胞损伤。给药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肝脏ALT,AST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见表3。表3 各组大鼠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略)
4 讨论
脂肪肝在中医学中无独立的病名,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大致可归属于中医的“胀满”“痰证”“淤血”等范畴。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原因多是由于长期嗜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或多逸少劳,致脾失健运,湿聚痰生;肝失调达,气机郁滞,血脉淤阻,痰淤互结于肝而形成。以疏肝健脾,消痰化淤,利湿化浊为大法,精选诸药研制成消脂健肝饮,方以柴胡、虎杖疏肝利胆,清利湿热,促使脂肪降解;白术、绞股蓝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以助痰淤的运除,而且也体现了“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法则;泽泻除水湿、消痰浊,阻止脂质生成;丹参活血通络,祛肝经之瘀,增强肝脏血运,消除积聚脂肪;生大黄通腑导滞,降浊祛脂,与泽泻配用,分流疏导,使邪有去路;生山楂祛淤消积,消化脂肪;枳实行气消痞,理脾导滞,且与升散之柴胡相配,一升一降,条畅气机,以利气血运行;诸药合用,痰瘀得除,肝脾功能得复,从而达到抗脂肪肝的目的。
医学研究认为,高脂饮食可以导致高脂血症以及肝脏脂质代谢紊乱,过量高脂饮食,可导致肝内TG堆积,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增高。当肝细胞内TG合成的速度过快,肝内合成的VLDL不能运出肝脏清除时,则肝内TG蓄积达到一定程度,即形成脂肪肝。已有实验表明,高脂饮食性脂肪肝大鼠血浆和肝脏脂质的含量同时增高,在给大鼠喂饲高脂饮食过程中,血脂的持续紊乱或升高和脂肪肝的形成在时间上必然有内在的联系[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消脂健肝饮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清和肝脏TG,TC,LDL-C含量和升高HDL-C含量的作用,同时也呈现出良好的保护肝功能和改善肝组织病改变的效果,其总体疗效优于东宝肝泰。可以推测消脂健肝饮抗脂肪肝的作用与其具有抑制外源性脂类的吸收,抑制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合成,影响脂质的分布、运转与清除,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清除肝脏脂肪堆积,改善肝内脂质代谢有关。
脂肪肝的发病原因甚多,本实验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导致肝细胞损伤,影响脂肪代谢,使之堆积而形成脂肪肝,与人类疾病形成的病理机制比较接近,因此用来评价调脂、抗脂肪肝药物的疗效,结果可信。
【】
[1]戴宁.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色素P450ⅡEⅠ的表达与氧化抗氧化的关系[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7(2):7.
[2]Diehl MA,Goodman KG. Alcohoic disease in nonalcoholics:A clinical and histologic comparison with alcohol-induced liver injury[T]. Gastroenterol,1988,95:1056 .
[3]王志平.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模型血浆和肝脏脂质含量的影响 [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