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茯苓甘草汤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伯章,陈恺,范伟赢 时间:2010-07-11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茯苓甘草汤对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该方防治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茯苓甘草汤组(中药组,剂量为5?46g·kg-1·d-1);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野百合碱(剂量为50mg/kg)造模,采用右心导管法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pmPA);右心肥厚指数(p右心肥厚);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计量肺小动脉形态学指标,免疫组化法观察肺动脉中TGF?β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pmPA、p右心肥厚显著升高,肌型动脉及部分肌型动脉比例增多,肌型动脉中膜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AM/AL)增大,肺动脉TGF?β1表达明显增多;复方茯苓甘草汤组上述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复方茯苓甘草汤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血管重构,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肺动脉TGF?β1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复方茯苓甘草汤/药;肺动脉高压/中药疗法;肺血管构型重建/中药疗法;肺组织/病理学;转化生长因子β;疾病模型,动物;大鼠

肺动脉高压(PAH)是临床众多心肺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在肺心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期肺动脉高压可致右心肥厚甚或功能衰竭。肺血管构型重建(PVSR)以肺血管壁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多,腺泡内无肌型动脉肌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为主要特征,是造成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和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组多功能的多肽类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血管的生成、细胞凋亡及机体免疫系统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3]。我们既往的实验[4]表明复方茯苓甘草汤能降低肺动脉压,但机制仍不甚明了。本文观察了复方茯苓甘草汤对PAH大鼠肺动脉TGF?β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该方防治PAH、PVSR的作用机理,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药物复方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炙甘草、桃仁、川贝母等)药材均购于广东医学院附属中药房,按组方比例称取,常规煎煮后配制成含生药546g/L药液。

    1?2主要仪器及试剂Leiea Q500IW图像分析系统(德国Leica公司);Medlab?E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南京美易科技有限公司);野百合碱(MCT,美国Sigma公司);TGF?β1多克隆抗体(北京天来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免疫组化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实验动物及分组SPF级Sprague?Dawley系健康雄性大鼠30只,体质量(260±20)g,由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粤监证字2007A034。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不造模,第2天开始给予生理盐水10mL/kg灌胃,每天1次,连续21d)、模型组(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予生理盐水10mL/kg灌胃,每天1次,连续21d)及复方茯苓甘草汤治疗组(中药组,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予中药5?46g·kg-1·d-1灌胃,连续21d)。

    1?4肺动脉高压模型复制[5]MCT用乙醇和生理盐水(体积比为2∶8)混合液配成10mg/L溶液,按50mg/kg腹腔内一次性注射。正常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代替MCT。

    1?5肺动脉压力及右心肥厚指数测定[6]借助右心导管与Medlab?E生物信号系统测量平均肺动脉压(pmPA);取出心脏,剪除心房及血管,分离左、右心室及室间隔,冰盐水冼净及滤纸吸干后分别称量右心室自由壁质量(m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质量(mLV+S),计算右心肥厚指数p右心肥厚=mRV/mLV+S。

    1?6肺血管形态学指标的观测剪取完整右肺上叶,冰盐水洗净,除去血液,滤纸吸干,体积分数为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24h,常规梯度脱水、浸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烤干,行苏木素—伊红(HE)及弹性纤维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整张切片中直径约30~200μm的肺血管肌型动脉(MA)、部分肌型动脉(PMA)、无肌型动脉(NMA)的数目,分别计算它们各占肺血管总数的百分比;每张切片随机选直径约30~200μm范围的肌型动脉各6支,用Leica Qwin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中膜面积(AM,内外弹力层之间包围的面积)、管腔面积(AL,内弹力层包围面积),计算中膜面积与管腔面积的比值(AM/AL)。

    1?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参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肺动脉中TGF?β1表达的阳性信号为棕黄色沉淀。光镜下,每只大鼠选择血管外径为100μm左右的肺动脉进行半定量积分分析[7-8]。根据每条肺动脉中阳性信号表达的百分比,将其蛋白表达分为3个等级:(-)无表达;(+)1%~50%表达;(++)51%~100%表达。肺动脉中TGF?β1的表达进一步用积分值表示,即以某一反应强度的肺动脉的百分比乘以反应强度的加权值(“-”、“+”、“++”表达强度加权值分别为0、0?5、1?0),每份标本至少检测10条血管。

    1?8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及右心肥厚指数的变化表1结果显示,模型组pmPA、p右心肥厚均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两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波形见图1。

    2?2各组大鼠肺小动脉病理形态观察图2(彩图页第102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壁菲薄;模型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中药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及血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减轻。图3(彩图页第102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内、外弹力板间距离正常,中膜较薄;模型组大鼠肺小动脉内、外弹力板间距离明显增宽,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中药组则显著减轻。

    2?3各组大鼠肺组织MA、PMA、NMA所占比例的变化表2结果显示,模型组pMA、pPMA显著升高,pNMA显著降低(均P<0?01);中药组pMA、pPMA下降(P<0?01),pNMA显著升高(P<0?01)。

    2?4各组大鼠肺组织肌型动脉中膜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的变化表3结果显示,模型组AM/AL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AM/AL与模型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

    2?5各组大鼠肺动脉TGF?β1蛋白表达的变化表4结果显示,模型组TGF?β1表达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TGF?β1,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各组大鼠肺动脉TGF?β1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见图4(彩图页第102页),结果显示血管壁中TGF?β1蛋白表达模型组比正常对照组增多,中药组TGF?β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减少。表1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及右心肥厚指数的变化比较表2各组大鼠肺组织MA、PMA、NMA所占肺血管总数比例的变化比较表3各组大鼠肺组织肌型动脉中AM/AL的变化比较表4各组大鼠肺动脉TGF?β1蛋白表达的变化

    3讨论

  中医中没有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之说,而根据其临床表现如咳嗽、气短、动则气促、胸闷且痛、四肢厥冷或见浮肿、唇舌青紫、甚则“厥而心下悸”等,归属“肺胀”、“咳嗽”、“喘证”、“痰饮”、“水肿”、“心悸”等范畴。其多由痰浊潴留,肺气膹郁,壅滞迁延,久病肺虚所致。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甚至病及于心,而致心阳不振,血瘀不行,痰瘀交阻为患。痰瘀交阻乃贯穿始终的基本矛盾。复方茯苓甘草汤源自《伤寒论》中的茯苓甘草汤,“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肺心病,常见厥而心下悸,肢厥是心排出血量低,心下悸即心窝下搏动,是肺换气功能障碍累及心脏的一个重要体征,因此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炙甘草、生姜),去生姜,以桂枝温通心阳,茯苓除心下悸之水饮,加用桃仁、川贝母等加强化痰解郁祛瘀而成复方茯苓甘草汤,全方能温阳利水,活血通脉,化痰祛瘀,以解除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痰瘀交阻” 状态,使邪祛正安,病自向愈。本实验结果显示,中药组大鼠pmPA、p右心肥厚、肌型及部分肌型动脉比例、肌型动脉AM/AL值均较模型组下降,证实了该方防治PAH、PVSR的疗效。肺血管构型重建以肺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和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增多所致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为特征[9],是慢性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形态学基础。TGF?β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体内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对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创伤愈合、胚胎发育、血管生成、纤维化、细胞凋亡及机体免疫系统均有重要作用[10]。已有研究表明[11-12],TGF?β1 mRNA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表达增多,认为其可能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等,参与肺动脉高压形成及肺血管构型重建。本实验模型组大鼠肺动脉TGF?β1表达显著升高,同样提示了TGF?β1在PAH、PVSR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促进PVSR的形成。本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组大鼠pmPA显著下降,肺组织MA、PMA所占比例减少,肌型动脉AM/AL值缩小,同时肺动脉TGF?β1表达下降,由此推测复方茯苓甘草汤可能通过下调肺动脉TGF?β1的表达,一定程度地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降低肺动脉ECM合成和异常沉积的作用,从而改善肺血管重建,降低肺动脉高压,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车东媛,熊蜜.肺血管构形重建的特征和形成机制[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6,16(1):17.

[2]Peinado V I,Barbera J A,Abate P,et al.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pulmonary muscular arteries of patients with mil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9,159:1605.

[3]李洪燕,陈晓光.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肿瘤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2,29(1):17.

[4]李晓芳,王伯章,陈镜合,等.复方茯苓甘草汤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构型重建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4,22(5):849.

[5] Brown L,Miller J,Dagger A,et a1.Cardiac and vascular responses after monocrotaline?induced hypertrophy in rats[J].J Cardiovasc Pharmacol,1998,31:108.

[6] 孙波,刘文利.右心导管测定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实验方法[J].医学院学报,1984,6(6):465.

[7]宫丽敏,杜军保,石云,等.内源性一氧化碳对低氧大鼠肺动脉胶原代谢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23(5):490.

[8]赵斌,杜军保,刘新民,等.硫化氢抑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弹力蛋白的表达[J].中国药通报,2004,20(9):985.

[9]莫晓能,陈文彬.胶原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8,18(3):136.

[10]Moustakad A,Pardali K,Gaal A,et al.Mechanisms of TGF?beta signaling in regulation of cell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J].Immunology letters,2002,82(1-2):85.

[11]Arcot S S,Lipke D W,Gillespie M N,et al.Alteration of growth factor transcripts in rat lungs during development of monocrotaline?induc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J].Biochem Pharmacol,1993,46(6):1086.

[12]肖剑虹,蒋永亮,戴爱国.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