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胃疡生肌汤对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明森 时间:2010-07-11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胃疡生肌汤对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三联疗法(灭滴灵、阿莫西林、洛赛克),治疗组在对照组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胃疡生肌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白芍、白花蛇舌草、黄芪、天花粉、郁金、佛手、甘草、三七粉、白及粉等组成)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HP根除率治疗组为92.9%,对照组为92.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血浆ET?1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升高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胃疡生肌汤能显著提高西药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这可能与其促进ET?1的生成作用有关。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疗法 胃疡生肌汤/治疗应用

  难治性溃疡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PU),一般指经内科正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8周,胃溃疡12周)无效,慢性溃疡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随着对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以及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难治性溃疡已较少见,但仍有部分病例治疗效果差。我们采用中药胃疡生肌汤结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30例,并与30例单纯西药治疗作对比观察,同时检测患者血中内皮素?1(ET?1)水平,旨在探讨中药胃疡生肌汤对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1.1.1 诊断标准[1] 有胃脘部疼痛或不适症状及反复发作病史,有呕血或黑便,胃镜检查为消化性溃疡,且为巨大溃疡,具有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特点(经内科正规治疗8~12周以上溃疡仍不能愈合,仍有腹痛、呕吐和体质量减轻等症状;溃疡反复多年,且对内科治疗的反应越来越差)。

  1.1.2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配合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资料完整的患者。

  1.1.3 排除标准 (1)胃癌;(2)合并有心、脑、肾、肝、血液等严重原发病和精神疾病患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物过敏者;(4)资料不完整,影响疗效判定者。

  1.2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1月~2009年1月病例共60例,其中本院30例,番禺区中30例,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例。患者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按简单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5岁,平均40.1岁。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9~65岁,平均40.8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口服胃疡生肌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白芍、白花蛇舌草、黄芪、天花粉、郁金、佛手、甘草、三七粉、白及粉等组成),除三七粉、白及粉外,由本院制剂室按照工艺制备成统一中药煎剂150mL,服用时冲服三七粉、白及粉,每天1剂。同时配合西药三联疗法:灭滴灵0.4g,每天2次;阿莫西林1.0g,每天2次;洛赛克20mg,每天2次;1周后改为洛赛克20mg,每天1次。疗程为2个月。

  1.3.2 对照组 单纯以西药三联疗法治疗,服用方法和总疗程同治疗组。

  1.4 观察项目 (1)临床疗效;(2)HP根除率;(3)治疗前后血浆ET?1水平变化,测定方法采用放免方法,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购于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说明书进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疗效标准与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中的相关标准及内镜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溃疡及炎症均消失,局部轻度充血,无明显水肿。显效:溃疡基本消失,仍有部分炎症。有效:溃疡面积缩小>50%。无效:溃疡面积无变化或缩小<50%。

  2.2 治疗结果

  2.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2 2组治疗后HP根除率比较 治疗组合并HP感染者28例,治疗后HP阳性者2例,HP根除率为92.9%(26/28);对照组合并HP感染者27例,治疗后HP阳性者2例,HP根除率为92.6%(25/27),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3 2组治疗前后血浆ET?1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浆ET?1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ET?1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升高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统计方法:Ridit分析;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浆ET?1水平比较统计方法:t检验;①P<0.05,②P<0.01,与治疗前比较;③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3 讨论

  中医认为,难治性溃疡日久,病情反复,久病入络、久病必虚,故其病机以虚、瘀为主,正如《临证指南医案》[2]所说:"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而辛香理气、辛柔和血之法实为对待必然之理"。因此,我们以益气健脾、活血祛瘀、托疮生肌为治则,药用四君子汤合芍药甘草汤加白花蛇舌草、黄芪、郁金、佛手、三七粉、天花粉、白及粉。其中四君子汤益气补中、健脾和胃,能提高白细胞数量和吞噬功能,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其中芍药含有芍药苷,有镇痛、解痉、抗炎、抗溃疡的作用,甘草中的甘草苷可以通过调节胃黏膜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而起到调节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谓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白及"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研究证明,白及胶浆能促进家兔肉芽生长及愈合,有制酸和促进病灶愈合的作用;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实验证明在体内能通过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促进抗体形成等,使网状细胞、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佛手、郁金能疏肝行气、调理气机瘀滞;三七粉活血祛瘀;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全方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切中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因而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内皮素是一种由内皮细胞合成的生物活性肽,由21个氨基酸组成,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包括3个亚类:ET?1、 ET?2、 ET?3。其中对ET?1的研究最多,ET?1可促进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和新血管形成。有学者报道[3],难治性溃疡患者其血浆ET?1水平无论与正常对照组还是与溃疡治愈组相比均有显著下降,提示在难治性溃疡修复过程中,由于患者的ET?1水平较低,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不足而使得溃疡久治不愈。本观察中以自拟胃疡生肌汤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治疗后治疗组的ET?1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由此推测促进ET?1的生成可能是胃疡生肌汤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机制之一。

【】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85.

  [3]徐连根,滕小军,郭洁,等.难治性胃溃疡患者血浆Endothelin?1浓度检测的意义[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