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和诊断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范远娴,程传虎,钟兰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观察椎体、椎间盘、椎弓根、附件破坏、硬膜囊和脊髓受压情况。结果:12例患者26个椎体受累,单椎体受累 2例,2个椎体6例,3个椎体4例。T1WI上呈均匀低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上呈均匀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成不均匀强化。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椎体骨炎,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及神经损害。对脊柱结核有确切诊断价值。

  [关键词] 脊柱;结核;磁共振成像

  脊柱结核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由于X片和CT对脊柱结核诊断较困难,MRI检查是脊柱结核早期诊断最准确手段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水平。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年龄23岁~58岁,平均年龄46.6岁。病程2个月~3 a。所有病例有胸背部和(或)腰背部疼痛,7 例有下肢症状,8例有驼背,2例有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和消瘦。

  1.2 检查方法 使用飞利浦公司1.5 T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脊柱相控阵线圈,采用SE序列及FSE/T2/SPIR。矢状位T1WI(TR/TE 500 ms/13 ms~600 ms/13 ms),T2WI(TR/TE2 250 ms/120 ms~3 200 ms/120 ms)。层厚4 mm,层距0.4 mm,FOV为320 mm。轴位T2WI(TR/TE 2 250 ms/110 ms~3 500 ms/110 ms),FOV 220 mm。必要时加做冠状位成像。9例患者行Gd?DTPA增强T1WI。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 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4 例,腰骶椎2例。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6例,3个椎体受累4例。

  2.2 椎体及附件改变 椎体破坏以与椎间盘相邻处为主,离椎间盘较远的部位MRI显示正常,其中前中部破坏为主者8例,椎体全部破坏4例,2例患者椎弓根受累。受累椎体在T1WI上呈均匀低信号5个,混杂低信号3个,等信号3个。T2WI及T2SPIR呈均匀高信号10个,混杂高信号1个,等信号1个。增强扫描受累椎体呈不均匀强化。

  2.3 椎间盘改变 受累椎间盘T1WI呈低信号12例,T2WI及T2SPIR呈不均匀高信号8例,其中4个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椎间盘异常强化者3例。

  2.4 椎旁软组织影 8例患者可见寒性脓肿,其中3例表现为椎体前缘或周围脓肿,3 例有腰大肌脓肿,2例有椎管内脓肿。脓肿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及T2SPIR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

  2.5 硬膜囊及脊髓改变 本组病例中,硬膜囊及脊髓受压6 例,包括脓肿和(或)变形的椎体压迫,5例患者T2WI可见脊髓信号改变。

  3 讨论

  3.1 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优点 MRI由于对水含量和蛋白含量多少的变化非常敏感,可在病变的早期,在其他影像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情况下发现病变,MRI是目前唯一能在病变的早期发现病灶、确定病变范围的方法[1]。MRI可提供病变的三维图像,可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大小,脊髓受压情况[2,3]。

  3.2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3.2.1 发生于椎体的结核 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常不均匀,骨髓内的干酪脓肿则呈均匀长T2信号,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椎体终板常受累,严重者椎体终板破坏消失。椎弓较少受累且轻微,主要发生在根部。有单椎体病变也有多椎体病变,脊柱可有明显的后凸畸形。

  3.2.2 椎间隙变窄 结核常破坏椎间盘,引起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呈明显的长T1长T2信号。

  3.2.3 椎体周围冷脓肿 其出现率很高,大小不一,范围不等,常超过病变椎体,上下跨越一个或多个椎体,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无结构信号,边界多清楚。脓肿周围包绕纤维包膜和肉芽组织[4,5]。在Gd?DTPA增强后显示更为清楚。

  3.2.4 椎管受累 MRI可清楚显示脊髓或硬膜囊受压部位、受压范围、程度,脊髓受压后发生缺血、水肿,于T2WI上脊髓信号增高。

  3.2.5 特殊类型的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特殊类型脊柱结核通常指椎间盘结核、单椎体中心型结核、非连续性结核。有的患者椎体结核椎体破坏压缩变形,MRI表现为等T1、混杂长T2信号[2]。脊髓受压,但椎间盘完好,无寒性脓肿。此类结核需密切结合临床,行增强扫描,必要时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

  3.3 鉴别诊断

  3.3.1 化脓性脊柱炎 临床症状明显,起病急。MRI信号较结核均匀,增强扫描多表现为均匀强化或中心均匀强化,周边环形强化圈[6,7]。

  3.3.2 脊椎转移瘤 多为中老年人发病,可有原发癌或手术史。椎体破坏为跳跃式,大多数以骨质破坏为主,少数为成骨性或混合性转移,无死骨存在,MRI呈较均匀的长T1和长T2信号。附件经常受累,椎间隙保持正常,这是与脊柱结核的主要鉴别点之一。

  3.3.3 脊柱原发性肿瘤 脊柱原发性肿瘤较转移瘤少见,与椎体骨髓瘤鉴别较为困难,椎体骨髓瘤MRI表现界限较清晰、信号相对较均匀、附件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出现率低。行增强扫描并进一步了解临床实验室检查,不难做出正确诊断。

  :

  [1] 宁尚丰.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和诊断[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3:298?299.

  [2] 魏龙晓,王玮,魏经国等.脊柱结核的MRI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 21(6):609?611.

  [3] De Backer AI, Mortele KJ, Vanschoubroeck IJ, et al. Tuberculosis of the spine: CT and MR imaging features[J].JBR?BTR, 2005, 88(2):92?7.

  [4] 黎雪梅.脊柱结核的MRI诊断[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25(5):604?605.

  [5] Almeida A. Tuberculosis of the spine and spinal cord [J]. Eur Radiol,2005, 55(2):193?201.

  [6] Hans Peter Ledermann, Mark E. Schweitzer, William B. Morrison, et al. MR Imaging Findings in Spinal Infections: Rules or Myths[J].Radiology, 2003, 228: 506?514.

  [7] Chang MC, Wu HT, Lee CH, et al. Tuberculous spondylitis and pyogenic spondylitis: compa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es[J].Spine, 2006, 31(7):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