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听觉P300认知电位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耿耀国 苏林雁 王长虹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诱发电位;听觉;P300

  【摘要】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听觉P300的特征。方法  以听觉靶和非靶刺激为诱发事件,对18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和13例正常儿童前额区、中央区、顶区、左中央区、右中央区、左前额、右前额7个点的听觉P300潜伏期、波幅、脑地形图进行检测比较。 结果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组听觉P300潜伏期比正常儿童组延长,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组顶区波幅较正常儿童组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3)两组P300脑电地形图叠加后,正常儿童组P300呈同心圆状扩散,左右对称,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组电位偏移。结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存在大脑认知功能损害。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诱发电位;听觉;P300

  Characters of auditory P300 of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haracters of auditory P300 of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Methods  P300 latency, wave amplitude and topography at Fz、Cz,、C3,、C4、Pz、F3、F4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in 18 ADHD children and 13 normal ones taking auditory target and nontarget stimulations for evoked events. Results  (1)Latency of the ADHD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normal group, but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P>0.05).(2)Pz amplitudes in the ADHD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P<0.01).(3)When superposition of P300 topographies of the 2 groups, P300 of normal children showed concentric circle diffusion and both sides symmetry, while the ADHD children did potential deflection. 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ADHD have cognitive function deficit.

  【Keywords】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evoked potentials; auditory; P300

    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ERPs)是伴随感觉、认知及操作事件所诱发的脑电位变化,反映认知功能,与感知觉、思维、判断、注意、记忆及智能等心理过程密切相关,其中P300成分是最有意义的正相认知波[1]。为此我们对男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了听觉P300的比较研究, 以探讨ADHD儿童听觉P300的特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研究组 

  选取2005年1月~2005年12月在湘雅二就诊的8~12a男性ADHD儿童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DSMIV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可以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2)男性,年龄8~12a;(3)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ISCCR)总智商≥80。排除标准:(1)有躯体疾病者;(2)有器质性精神障碍者;(3)有精神病性与心境障碍者;(4)有行为障碍,如品行障碍、抽动障碍者;(5)就诊时1w内正在服用精神药物如利他林者;(6)近期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者。根据以上标准,由2位儿童精神病医师共同诊断。符合入组标准的ADHD儿童共18例,平均年龄9.47±1.48a。

  1.1.2 对照组 

  选取13名长沙市某小学3、4年级9~12a男性儿童为对照组。入组标准(1)无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2)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3)近期无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平均年龄8.88±0.71a。

  1.2 方法

  1.2.1实验方法 

  采用美国Neuroscan公司的神经扫描仪进行事件相关电位和地形图的分析。通过耳机给声刺激,2000Hz为靶刺激,概率20%,1000Hz为非靶刺激,概率80%,间隔 2s,2种刺激共出现200次。刺激采用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Oddball)模式诱发P300,要求被试在安静环境下(相对隔音、温度控制在摄氏25℃左右 ),清醒闭眼,当双耳听到靶刺激时按反应键。正式记录之前,首先让受试者熟悉并正确掌握如何按键。参照国际脑电图学标准,采用32导联标准电极帽收集电信号,电极置于双乳突,接地电极置于前额,电极电阻<5kΩ。人工识别和删除眼动、眨眼等伪迹后进行平均处理,叠加后绘成P300波形和彩色地形图。主要分析P300在前额区(Fz),中央区(Cz),顶区(Pz),左中央区(C3),右中央区(C4)左前额区(F3)、右前额区(F4)等7个点的波形、波幅、潜伏期。

  1.2.2统计方法 

  全部资料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年龄比较 

  研究组平均年龄9.47±1.48a,对照组平均年龄8.88±0.71a,经检验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32,P>0.05)。两组儿童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2.2 两组儿童听觉P300潜伏期比较,见表1。表1  两组儿童听觉P300潜伏期比较(略)

  表1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儿童P300在前额区 (Fz),中央区 (Cz) ,顶区(Pz),左中央区(C3),右中央区(C4)、左前额(F3)、右前额(F4)等7个点的潜伏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两组儿童听觉P300波幅比较,见表2。表2  两组儿童听觉P300波幅比较(略)   

  表2显示,研究组顶区(Pz)P300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2.4  两组儿童听觉P300脑电地形图比较 

  将两组儿童的P300脑电地形图进行叠加后发现,对照组P300分布左右半球对称,P300波在顶枕区呈同心圆状扩散,而研究组P300的分布左右半球不对称,P300波在顶枕区扩散不,总体扩散左侧大于右侧。两组儿童左前额区(F3)、前额区(Fz)、中央区(Cz)、左中央区(C3)、右中央区(C4)、右前额区(F4)的波幅未见显著性差异。详见图1。

  3 讨论

  事件相关电位是伴随感觉、认知及操作事件所诱发的脑电位变化,反映认知功能,与感知觉、思维、判断、注意、记忆及智能等心理过程密切相关。其中P300成分是最有意义的正相认知波,其在成人波峰潜伏期正常值为300ms 。P300由Sutton等于1965年发现 [1],为晚成分的第三个正波P3。由于当初发现的P3是在300ms左右出现的正波,故此称之为P300。研究发现,P300在Pz点附近波幅最高;在非注意条件下或偏差刺激与被试者的任务无关时不能或者只引起很小的P300;在一定程度上P300的幅度与所投入的心理资源量成正相关;其潜伏期随任务难度的增加而增加。P300是一个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内源性成分,其潜伏期反映对刺激物的评价或分类所需要的时间,潜伏期延长说明信息加工的速度减慢。而波幅则反映工作记忆中表征的更新,与大脑皮层的觉醒程度有关。

  听觉P300是从听觉信息的认知活动的角度来研究人脑对信息的初步认知加工,是与注意、记忆、判断及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相关的内源性成分。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儿童相比,ADHD组儿童在顶区(Pz)P300的波幅较低(P<0.01),P300脑电地形图分布异常率较高。

  Strandburg[2]的研究发现,ADHD儿童P300潜伏期较正常儿童延长,波幅显著降低。关宏岩等[3]对30例ADHD儿童与45例正常儿童进行P300研究,结果发现ADHD组靶刺激P300潜伏期比正常儿童明显延迟,波幅之间却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他还提出P300试验在ADHD的临床诊断值为靶刺激P300潜伏期>370 ms,可疑诊断范围为350~370 ms,其特异度为84.5%,灵敏度为66.7%。孔庆梅等[4]的研究结果显示,ADHD组P3波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波幅的差异却没有显著性。而本研究ADHD组虽然P300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儿童,但却不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ADHD组也仅仅在顶区(Pz)P300波幅与正常对照组儿童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分析产生上述分歧的原因可能与研究样本的选择、任务难度、样本量较小以及ERP分析技术等方法学上的不同有关。

  P300的起源与海马、海马回和杏仁核有关,胆碱能系统、5羟色胺系统等及其有关弥散性投射也可能参与。如果上述有关结构功能异常,P300波型将会受到影响。P300电位变化是脑发育状况及脑认知功能的反映[5]。支持ADHD成熟滞后模型的学者们提出约45%~90%的ADHD儿童有脑电图的异常,其脑电频率分布非常类似于典型的幼小儿童的波形。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ADHD儿童存在脑功能异常的观点,推测其神经系统发育可能落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由于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有利于促进脑的正常发育,改善脑功能,使脑电生理状况趋于正常,认知功能得到提高,所以宜在学龄早期进行干预。

  参考

  [1]魏景汉,罗跃嘉. 认知事件相关脑电位教程[M].北京:日报出版社,2002:32~34

  [2]Strandburg RJ, Marsh JT, Brown WS, et al. Continuous process sing relatedevent potentials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J].J Biol Psychiatry, 1996,40(10):964

  [3]关宏岩,康玉振.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1):16

  [4]孔庆梅,王玉凤,陈进,等.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波的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4):422

  [5]Chen GT, Jing J, huang X, et al. An analysis on VRT Score in children of learning disability[J]. Zhengguo Ertong Baojian Zazhi,1999,7(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