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药对输液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徐学君 徐德琴 汪滢 邹若飞

【关键词】  输液;,,小容量注射剂;,,不溶性微粒,,,,

  摘  要:  目的:考察小容量注射剂及加药环境对输液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情况。方法:取注射用头孢拉定等5种无菌粉末注射剂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5种小容量注射液,分别在病房室和净化洁净室,常规操作下,将无菌粉末注射剂分别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中,将小容量注射液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以光阻法测定样品的不溶性微粒。结果:与未加药前的输液比较,加入小容量注射剂后,病房治疗室和净化洁净室制备的样品中,≥10μm 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增加(P<0.05),≥25μm 的不溶性微粒均增加不明显(P>0.05);病房治疗室制备的样品与净化洁净室制备的样品比较,≥10μm 的不溶性微粒增加非常显著(P<0.01),≥25μm 的不溶性微粒增加不明显(P>0.05)。结论: 加入小容量注射剂及非净化病房治疗室中加药,可使输液中≥10μm 的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

  关键词:  输液;  小容量注射剂;  不溶性微粒   

  输液及其它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血液后,可引起血管栓塞、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等[1]。198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开始对大容量注射剂的不溶性微粒限度有具体规定, 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下称新版药典),开始对小容量静脉用注射剂的不溶性微粒限度也有具体规定[2]。虽然新版中国药典对大、小容量注射剂的不溶性微粒限度已有具体规定,但临床输液治疗中因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热原样反应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对加入小容量注射剂及加药环境对输液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情况进行探讨,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SHJ净化工作台(上海净化设备厂);GWJ4智能微粒测定仪(天津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20ml,批号060821,常州市鹤寿医用器材厂)。

  12  试药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批号20060822),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批号20060825),均为本院制剂室制备。注射用头孢拉定(0.5g,批号05068931,石家庄中诺药业有限公司),注射用头孢唑啉钠(0.5g,批号051115,上海先锋药业有限公司),注射用哌拉西林钠(0.5g,批号05011001,石家庄中诺药业有限公司),注射用苯坐西林钠(0.5g,批号06011003,石家庄中诺药业有限公司),注射用青霉素钠(80万U,批号Y0506112,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ml:5mg,批号060304,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维生素B6注射液(2ml:0.1g,批号060417,芜湖康奇制药有限公司),利巴韦林注射液(1ml:0.1g,批号0606168,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维生素C注射液(10ml:1g,批号060307,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2ml:0.6g,批号060508,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制备样品  制备两组样品。输液中加药的操作分别在病房治疗室和局部百级净化室内进行。每一组取注射用头孢拉定4支,0.9%氯化钠注射液2瓶(其中1瓶作溶媒),去塑盖,以酒精棉球消毒露出的胶盖表面,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溶媒注入注射用头孢拉定中,充分振摇溶解后,立即抽出注入另一瓶0.9%氯化钠注射液中,摇匀,即得样品。每一组分别取注射用头孢唑啉钠4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4支、注射用苯坐西林钠4支和注射用青霉素钠3支,按上述加药方法,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各1瓶中,即得样品。每一组取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支,开启安瓿,立即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药液,注入同上述处理输液方法一样处理过的  5%葡萄糖注射液1瓶中,摇匀,即得样品。每一组分别取维生素B6注射液3支、利巴韦林注射液3支、维生素C注射液1支和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1支,按上述加药方法,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瓶中,摇匀,即得样品。

  132  不溶性微粒的测定方法  按新版药典二部规定的方法测定[1]。

  2  结果

  分别见表1、表2。

  表1  病房室制备样品的不溶性微粒测定结果 略
 
  表2  净化洁净室制备样品的不溶性微粒测定结果 略

  3  讨论

  3  加入药物对输液不溶性微粒的影响由表1、表2可见,加入小容量注射剂后,输液中≥10μm 的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易引起热原样反应。有报道,383例输液反应中,输液残液不溶性微粒不合格率达45.17%[3]。新版中国药典二部对静脉用小容量注射剂规定,采用光阻法检测,每个供试品容器中含≥10μm、≥25μm的不溶性微粒,分别不得过6000粒、600粒[2],但有些药品生产厂家对小容量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数的控制,虽符合新版中国药典规定,但接近规定的上限。输液疗法中,输液通常作为输入药物的载体,由于临床治疗的需要,输液中常常加入大量的小容量注射剂,有时加入两种以上小容量注射剂,加药后的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严重超过新版中国药典二部对大容量注射剂的规定。药品生产单位应将单位容器小容量注射剂的不溶性微粒数,严格控制在接近新版中国药典规定的低限范围内,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在中国药典再版时,对单位容器小容量注射剂的不溶性微粒数上限进一步下调。

  32  加药环境对输液不溶性微粒的影响病房治疗室制备的样品与净化洁净室制备的样品比较,≥10μm 的不溶性微粒增加非常明显,说明制备样品时,病房治疗室空气中的尘粒污染了输液。我国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肿瘤化疗药物等静脉液体配置中心(室),实行集中配置和供应”。各地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已建立或正在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药物的配置,从开放或半开放不洁净的环境转为洁净的环境中进行,规范了操作,可防止输液被微粒污染[4]。基层医疗机构因资金匮乏,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有一定的困难,建议基层医疗机构的静脉药物配置在净化工作台上进行。

  33  不溶性微粒污染输液的其它因素加药时,如溶解注射用无菌粉末,针头两次穿刺胶盖并需强力振摇,胶盖上未垫隔离薄膜,胶盖易脱落进入药液;有些药物如治菌必妥、福德、谷胱甘肽、苯坐西林钠等,一次性穿刺丁基胶盖后,即可见灰色胶屑脱落[5]。本次试验中,苯坐西林钠制备的样品中,不溶性微粒数增加最多。安瓿装注射液,掰开即吸,由于安瓿内负压,会将大量玻璃碎屑吸入药液。配液切割安瓿前要作消毒处理,正确操作,防止大量玻璃碎屑被吸入药液;穿刺胶塞或胶盖添加药物时,动作要轻,以减少橡胶屑脱落进入药液。

  参  考  文  献

  1  毕殿洲,主编. 药剂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26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年版. 二部. 附录:62

  3  徐学君,徐德琴,邹若飞. 665例临床输液反应分析.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18(4):389~390

  4  徐军,张天华,周华.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利弊与对策. 医药导报,2006,25(8):849~851

  5  曾永兰,赖红,周国民. 丁基橡胶塞包装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中国药业,2006,15(1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