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抑郁症的病机特点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钱建强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中风;抑郁症;中医病机

    抑郁症是以意志消沉、思维迟钝、言语减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中风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是中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除中风病固有的各种躯体症状外,尚可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症候。PSD属中医学郁证范畴,具有郁证共同的病因病机特点,但它继发于中风,尚有其原发病的病理特点。现着重探讨PSD的中医病机特征。

  1  脏腑虚弱是PSD的病理基础

    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日渐减退,气血逐渐虚衰,且年愈高,衰愈甚,正如《灵枢·天年》所言:“人年五十岁,肝气始衰。”《千金翼方》曰:“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由于脏腑功能的生理性虚衰,正气不足,令病邪或从外受,或由内生,诸多疾病随之而生,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学衰老学说,如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说、免疫功能低下说等均支持中医学增龄性虚损的观点,衰老后机体功能代谢紊乱或低下是引起多种老年性疾病的主要机制。

    PSD多见于中老年人,具有增龄性虚损的体质基础,加之中风后遗症迁延难愈,久病成虚,进一步加重脏腑功能的衰减及气血的虚损,在此基础上,复因恼怒、忧愁、思虑、悲哀等情志刺激而使人体气机紊乱、郁结,从而导致郁证发生。正如《赤水玄珠》所言:“有素虚之人,一旦事不如意,头目眩晕,精神短少,筋痿气急,有似虚证。”《杂病源流犀烛》曰:“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也强调脏气弱是郁证发病的内在因素。

    有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中风患者比50~65岁的中风患者抑郁症发病率高,是因为老年人因脑组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功能减退,脑内单胺氧化酶水平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降低所致[1]。且65岁以上老年人对躯体疾病和精神挫折耐受力日趋减退,由于中风后生活状态的改变和家庭、社会因素的影响更易出现抑郁[2]。可见,PSD的病理基础有别于一般的郁证,其发病除与情志因素有关外,还与机体整体状况、脏腑功能的强弱、气血的盛衰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说脏腑虚衰是PSD的病理基础。

  2  肝肾阴虚、痰瘀闭阻脑窍是PSD的病理特点

    中年以后,肾精渐亏,精血不足,阴虚阳亢,虚火灼津,津液膏脂聚为痰浊,令血行涩滞,痰瘀阻络。PSD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并继发于中风之后,故同样具有这一病理特点。

    PSD以精神抑郁为临床特征,属精神障碍性疾病。脑主神明,总统诸神,脑为精神活动的主宰,一切精神、意志、思维、情感等活动皆受脑的支配。脑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精神振作,思维敏捷,灵机善变;反之则精神萎靡,思维异常,反应迟钝。脑神的物质基础为脑髓,髓则由肾精所生,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肝肾不足则精血亏虚,不能奉养,而致脑髓空虚,脑神失养,影响精神、意志、情感等活动。

    在中风急性期,风阳火亢,风火相煽,痰瘀阻窍,以风、火、痰、瘀等邪实为主要矛盾,肝肾亏虚相对隐伏不显。至中风恢复期,则风火肆虐之势渐减,但痰瘀胶结难除,若闭塞脑络,损伤脑髓,必然影响脑神,则可发生郁证。因此,肝肾下虚、痰瘀闭阻脑窍也是中风后抑郁症区别于一般郁证的病机特点之一。 近年来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发现,“肾虚痰瘀”在中风发病和转归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如付辉[3]、严浩成等[4]提出在中风病的整个病理过程中,肾虚与痰瘀贯穿始终,它是中风后遗症最基本的病机特点。

  3  情志所伤为致病诱因,肝气郁结为标中之标

    在郁证发病原因认识上,自古至今,争论不断,但不外乎情志因素和体质因素两类,即“因郁而病”和“因病而郁”。张景岳提出五脏病变与情志因素两者并重,都是致郁的重要原因。认为五气之郁,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

    因病而郁与因郁而病在郁证发病中互为因果,不可偏颇。笔者认为,PSD当以因病而郁为主。因为中风在先,郁证在后,郁证起病于中风之后,是在肝肾亏虚、痰瘀闭塞脑窍基础上复加情志所伤引起的郁证。而既郁之后,又可加重中风病病情,影响中风患者康复。情志所伤是郁证的致病原因,PSD也不例外。脑卒中患者因突发的肢体活动功能障碍而难以接受,终日思虑不安,情绪低落,忧郁不欢,而致气机郁滞。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气机郁滞则肝失条达,肝气郁结。久则令五脏气血失调,变生痰气、痰火、血瘀等病理因素。因此,情志所伤是所有郁证共同的致病原因,肝气郁结是其共同的病机,但PSD患者本身已经存在肝肾不足、痰瘀闭阻脑络这一本虚标实的病理基础,肝气郁结当为标中之标。这是PSD有别于其它郁证的病理特点。

【】
    [1]赵成,于碧涛.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J].临床康复,2004,8(4):608-609

  [2]何小英.中风后抑郁74例分析[J].康复,2000,4(1):44-45

  [3]付先军.滋补肝肾法中风病后遗症源流探析[J].光明中医,2004, 19 (4):15-17

  [4]严浩成,李国菁.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况[J].新中医,2005,37(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