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业增长与结构变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7-12

【摘要】1978~2006年第一产业总量取得很大的增长,同时其增长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农业产业增长转向农、林、牧、渔产业多样化产业增长。那么第一产业总量的快速增长与其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第一产业的增长促进了其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关键词:第一产业增长 结构变化 熵指数

一、引言
关于我国第一产业增长的问题,较早的研究有林毅夫(1994)以及麦克米兰等(Mcmillan,Whalley and Zhu,1989)比较早地分析了中国改革对农业增长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均认为1978年开始的农村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经济制度从生产队体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这一转变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产出惊人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黄少安等(2005)则对中国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土地产权制度变化影响农业增长予以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农业经济在此期间,由于不同阶段实行的产权制度不同,所激励的生产要素投入也不同,从而农业总产出有较大差异;而投入相同的或可比的生产要素,在不同产权制度下,要素的利用率也有差异。另有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王红林、张林秀(2002)则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公共投资如何促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以及技术进步与,进而说明公共投资对农业可持续增长的作用。孟令杰(2000)则利用非参数DEA 方法对我国1980—1995年农业产出的生产效率进行测量。乔榛、焦方义 和李楠(2006)研究了1978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农产品价格制度和农业财税制度变迁对农业增长的影响。
总的来看,现有的研究集中于第一产业增长总量,较少关注其内部结构,即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四大产业的增长问题。本研究希望在这方面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文章第二部分说明刻画第一产业结构的熵指数的方法,并计算1978~2006年各年份的熵指数,第三部分使用Logit模型估计第一产业增长队熵指算的影响,并得出研究结论。

二、指标构建及数据收集
(一)、构建刻画结构的熵指数
对于一个有 个子系统组成的简单巨系统,考察系统具有可加性的某性质 ,其测得总量为 ,每个子系统的测量值为 ,它对总量的贡献为 ,则系统关于性质 的熵指为:
(1)
熵指数可以很好的刻画总量中,各个不同组成成分所占比例的变化,当少数成分所占比例增加,出现以一种或几种成分为主的结构时,熵指数减小并趋向于零,当结构平均,各成分所占的在总量中的比重相当时,熵指数较大并且收敛。
(二)、数据收集及整理
根据研究的目的我们选择1978~2006年,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各自的总产值 (i=1,2,3,4)。构建刻画我国第一产业结构的熵指数,数据来源为历年的统计年鉴。
(2)
因为在对农业结构的研究中,我们希望考察的是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四大产业在整个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化的趋势。因此熵指数 的取值范围为 ,熵指数取值越小说明农业结构越趋向于单一产业,相反地,熵指数数值越大说明四大产业越趋于平衡。
根据公式(2)计算得到的1978~2006年,历年的熵指数如表1:
对图1进行分析,总的趋势,熵指数值在增加从1978年的0.46,到2006年的0.77,增加了67%。这说明从1978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依靠单一的农业转向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协调发展,共同增长。第一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另外,可以发现1988年、1994年和2003年出现了峰值,这几个峰值的出现处于我国粮食产量停滞、徘徊期间,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增长依然保持高速。

表1: 1978~2006年第一产业结构熵指数

年份

熵指数

年份

熵指数

年份

熵指数

1978

0.464955

1988

0.709741

1998

0.735098

1979

0.487812

1989

0.678486

1999

0.743151

1980

0.523958

1990

0.666073

2000

0.758344

1981

0.538171

1991

0.685039

2001

0.75667

1982

0.537007

1992

0.705072

2002

0.763336

1983

0.539261

1993

0.723296

2003

0.782131

1984

0.584523

1994

0.726564

2004

0.768781

1985

0.619511

1995

0.720781

2005

0.771022

1986

0.652108

1996

0.714888

2006

0.772598

1987

0.669789

1997

0.731444

 

 


 
图1:1978~2006年第一产业结构熵指数


三、实证结果及研究结论
(一)、模型构造
我们希望研究第一产业增长对其产业结构改变的影响,用已经构造的衡量产业结构的熵指数作为因变量,自变量选择我国历年来的第一产业总产值。前文已经描述了因变量熵指数的部分属性,我们知道,其取值范围在[0,1],是收敛的,因此,根据实际情况研究使用了Logit模型:
(3)
转化成可操作的计量模型为:
(4)
其中 ,代表第i期的第一产业生产总值, 代表第i期的第一产业熵指数
把模型(4)线形化,可以得到模型5:
(5)
(二)估计结果
表2: 估计结果

因变量:

变量

ARG

常数项

估计系数

2.7748E-005

0.33549

标准误

3.5238E-006

0.068729

t

7.8745

4.8813

概率

1.8220E-008

4.1899E-005

观测数 = 29

R-Square = 0.69666      R-Square Adjusted = 0.68542


自变量ARG的系数估计值符号为正,并且t值大于5%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结果显著。根据这一估计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现阶段,第一产业总产值的增长是其产业结构多样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总产值达到了一定高度,粮食产量能够满足社会所需,温饱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社会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得到充足的粮食,需求出现多样化。需求的多样化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食物需求的多样化。在解决温饱问题后,营养结构被更多的人关注,吃好的重要性渐渐超过了吃饱的要求,更多的鱼类、肉类、蛋类和奶制品的需求,促使第一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二、生活需求的多样化。人们在生活需求上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木制品、皮革制品等等的需求是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得到了较快的。
2、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使用第一产业总产值只能解释产业结构多样化69%的原因,还有超过30%的部分未能得到解释,这其中可能性很多,可能是微观层面上,农户规避风险的行为(陈传波,2007)在宏观数据中的反映,也可能是各地依靠自己的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而地区间资源禀赋的不同造成了产业发展的差异性,但在总体看来趋势多样化程度提高,具体的原因需要微观的农户数据和各地区的数据进行验证。


[1]乔榛、焦方义、李楠:《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第7期。
[2]陈传波:《农户多样化选择行为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1期。
[3]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
[4][美]D.盖尔.约翰逊著,林毅夫、赵耀辉编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M],商务印书馆,2004年。
[5]林少宫、唐齐鸣、艾春荣:《微观计量经济学要义——问题与方法探讨》[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