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水合氯醛口服与直肠给药疗效的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邹 静 唐汇群 时间:2010-07-12
[摘要]目的:婴幼儿镇静时采用水合氯醛口服与直肠给药,对这两种给药方法所产生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方法:把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测而用水合氯醛镇静的259例婴幼儿,按入院时间的奇偶日期随机分为口服给药组和直肠保留灌肠给药组,然后观察两组患儿入睡时间、药物副反应发生数,对这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的给药方法后对患儿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口服组主要是呕吐和呛咳,其中呕吐84例,呛咳18例,导致再次给药的85例。而直肠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共发生14例,再次给药12例。结论:两组患儿入睡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副反应发生数具有显著意义,对护理人员来说口服组操作简单,灌肠组相对复杂。但从效果和药物发生副反应数、给药剂量准确性来说,一般患儿应该选择直肠给药;腹泻的患儿,则应选择口服给药。
[关键词]水合氯醛;口服;直肠给药;疗效
  
  水合氯醛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因其副作用小,经常在儿科婴幼儿各种检查中应用。如:CT、MRI检查、呼吸科肺功能的检测等等。但由于其口感差,易导致呕吐等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患儿及其家长不易接受。从2000年始我科在进行婴儿肺功能测定前应用水合氯醛常规进行催眠,在使用水合氯醛时,通过对其口服与直肠给药两种不同方法的对比,发现在水合氯醛给药途径中其直肠给药明显优于口服给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住院患儿医嘱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测的婴儿中,按入院日期的奇偶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取奇数天日期入院的患儿用常规口服给药的方法给药,为了减轻水合氯醛的不良口味刺激,均选用10%的水合氯醛糖浆。而偶数天入院的患儿则选用10%的水合氯醛糖浆直肠给药即保留灌肠。在使用水合氯醛催眠的259例患儿中,常规口服给药134例,直肠给药125例,均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其年龄与性别两组均无差异,用药患儿入睡后用美国进口迪森公司生产的2600型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测定,两组患儿都顺利地进行了肺功能测定。
  1.2给药方法
   对要进行肺功能检测的婴幼儿在医生查完房后给药,其中口服给药组将药物精确后交予患儿家长,告之正确的服药方法。直肠给药组直接用一次性的小儿吸痰管代替肛管用注射器抽取水合氯醛糖浆[1],按保留灌肠的常规操作方法进行保留灌肠,其注意事项同一般直肠给药方法。
  2结果
  两种不同的给药方法对患儿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口服组主要是呕吐和呛咳,其中呕吐84例,呛咳18例,导致再次给药的85例。而直肠给药组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共发生14例,再次给药12例。具体情况见下表。对两组给药后的不良反应和再次给药的倒数进行?字2检验处理比较,P<0.01,认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意义。而两者的入睡时间则无显著意义。见表1。
  表1婴幼儿水合氯醛口服与直肠副反应与再次给药数目比较
  
  3讨论
  水合氯醛糖浆是一种镇静催眠剂,其镇静催眠的作用强度与药量成正比例关系。其口服或灌肠均易于吸收,其脂溶性高,易进入中枢,服药后10~20 min起效,可持续6~8 h,儿童所用剂量为30~40 mg/kg,6%水合氯醛则是0.5~0.6 ml/kg, 10%水合氯醛糖浆则是0.5 ml/kg[2]。口服和直肠给药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给药方法,但是因为其味苦涩,口感极差,患儿在口服时极易导致拒服,如强行灌入则易导致患儿呕吐,如果是婴幼儿甚至会因呕吐而窒息。患儿一旦呕吐,但为了达到睡眠的目的会再次需要口服,而再次给药则不易掌握准确的药物剂量,使得患儿所服药物剂量不准,则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3]。而水合氯醛直肠给药则可以避免口服时所引起的以上副反应,但是对于腹泻的患儿,如果直肠给药则会因药物直接刺激胃肠道而加重腹泻,同时反射性地引起排便,使药物随大便排出,从而会导致再次给药,所以对腹泻的患儿一般不选择直肠给药。
  通过对在临床应用中所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灌肠的方法发生副作用的概率明显低于口服给药的途径,但是对护理人员来说,其操作难度高于口服给药,但是从患儿的角度和催眠效果来说,认为灌肠给药要优于口服给药,水合氯醛在儿科应用中特别是婴幼儿应用中,我们认为最好选择直肠给药。
  []
  [1]李翠华,李艳.一次性吸痰管在清洁灌肠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0.
  [2]崔焱.儿科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5.
  [3]祝益民,钟燕.实用儿科护理手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