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宫颈炎症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一、急性宫颈炎
  急性宫颈炎主要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或阴道异物的继发感染。
  1.病因及病原体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增加,使淋病奈氏菌、沙眼衣原体等已成为最常见的病原体。也可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及肠球菌等。
  2.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脓血性,可伴有腰酸下坠,若淋菌感染还常伴有下泌尿道的感染症状。妇检可见宫颈明显充血、水肿、糜烂,有粘液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
  3.诊断 临床症状+宫颈管粘液脓性分泌物革兰染色涂片,每油镜视野下有l0个以上的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即可诊断急性宫颈炎。
  淋菌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1)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典型双肾形革兰阴性双球
  菌,则诊断成立。此法阳性率为40%~60%。
  (2)分泌物培养:用特殊培养基培养,是确诊淋菌的重要手段。此法阳性率为80%~90%。
  (3)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扩增淋菌特异性DNA存在的一种基因诊断新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有一定的假阳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分泌物的直接检测或淋菌培养物的鉴定。
  4.:主要针对病原体治疗
  (1)淋病:治疗原则为及时、足量、规范、彻底,同时治疗性伴侣。目前主张大剂量、单次给药。常用药物有:青霉素族及头孢类。
  (2)衣原体感染:常用四环素、红霉素及喹诺酮类。
  多西环素l00mgBid连用7天;阿奇霉素1g单次口服;环丙沙星250mgBid连用7天;红霉素500mgQid连用7天。
  (3)淋菌感染常合并有衣原体感染,治疗时应兼顾治疗。
  二、慢性宫颈炎
  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可由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粘膜内形成。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官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
  1.病理
  (1)宫颈糜烂:官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宫颈糜烂。年轻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较高,使宫颈管柱状上皮外移,外观形似糜烂。
  (2)宫颈肥大: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子宫颈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和间质增生,使宫颈呈不同程度的肥大,但表面多光滑,最后由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宫颈硬度增加。
  (3)宫颈息肉: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可使宫颈管局部粘膜增生,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一个或多个不等,直径一般在1cm以下,色红、舌形、质软而脆,易出血,蒂细长。根部多附着于官颈外口,少数在宫颈管内。
  (4)宫颈腺囊肿:在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阻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而形成囊肿。检查时可见宫颈表面突出多个青白色小囊泡,内含无色粘液。
  (5)宫颈黏膜炎:亦称宫颈管炎,宫颈阴道部可以很光滑,由于宫颈管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
  2.临床特点 主要特点是白带增多,可呈乳白色粘液状,有时呈淡黄色脓性,伴有息肉形成时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粘稠脓性的白带不利于精子穿过,可造成不孕。检查时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有时质较硬,有时可见息肉、裂伤、外翻及宫颈腺囊肿。宫颈糜烂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或早期宫颈癌从外观上难以鉴别,需常规作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必要时作活检以明确诊断。
  3.宫颈糜烂的分型及分度 根据糜烂面积的大小可分为三度。轻度指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中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重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
  4.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注意糜烂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或早
  期宫颈癌的鉴别。应常规做宫颈刮片、颈管吸片,必要时阴道镜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
  5.
  (1)物理治疗:用电熨、激光、冷冻、微波、红外线等仪器将宫颈糜烂面的上皮破坏,使其脱落后,由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4~8周宫颈可愈合,变光滑。治疗时间选在月经干净后3~7日进行,在创面尚未完全愈合期间禁盆浴、性交及阴道冲洗。
  (2)药物治疗:用于糜烂面积小和炎症浸润浅者,中药许多验方、配方临床有一定疗效。
  手术治疗:息肉可行息肉摘除术。肥大的宫颈可考虑进行宫颈锥切术。局部慢性增生者可行局部病变电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