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理性认知与抑郁心理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宋三女 马惠霞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大学生 抑郁心理 非理性认知

    1  引言

    健康观念认为,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身心健康是大学生全面的重要内容,是人才成长、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基本保证。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是比较好的,他们朝气蓬勃、富于理想,情感丰富、乐于交往,积极向上、热衷于探索人生的真谛,这是主要的方面。但也有不容乐观、令人担忧的一面[1]。由于高校校园内特殊的竞争环境以及学习压力、未来就业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心理负荷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其中抑郁症就是经常发生的一种。据北京卫生部统计调查,在大学生中为数不少的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个别严重的甚至有自杀倾向[2]。为此,我们就引起大学生中抑郁情绪的非理性认知以及针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防和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借鉴和。

    2  抑郁与非理性认知

    早在十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调查表明:目前,全世界约有一亿人患有抑郁症,且数量有增无减,抑郁症将成为本世纪一种相当流行的病症。

    抑郁是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的症状之一,它通常表现为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并伴有焦虑、犹豫不决、记忆减退、思考困难、孤独、悲观、失望、自我责备和身体不适感。由于抑郁心理比较顽固,人一旦产生抑郁感,很难较快地从中摆脱出来。从认知心的视角来看,抑郁是一种心理障碍,抑郁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心理上有失落感。这种失落感主要由于个体的非理性认知造成的。

    对于同样的外界刺激,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体验和情绪反应,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刺激的认知存在差异,也可认为每个人具有不同的认知方式。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认知方式分为许多不同种类,我们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按照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态度将认知方式分为理性的和非理性的认知方式,理性的认知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正确的认知模式,不会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而非理性的认知方式是指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或思想,则会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调控能力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认知有关,片面的、错误的认知和非理性的信念往往是个体产生抑郁、自卑、焦虑、恐惧、痛苦等不良情绪的原因。有研究表明,抑郁情绪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因素及非理性认知因素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里的抑郁情绪是指非内生性单向抑郁情绪。早在六十年代贝克(Beck) 就提出了抑郁情绪的认知理论,继而埃利斯(Allis)又提出了理性情绪疗法,并列举了常见的11种非理性信念,后来安波拉姆森(Abramson) 等人提出了抑郁情绪的社会认知理论模型。这些理论的提出对抑郁情绪的病因学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人们以此为依据,试图找到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的社会因素及认知倾向性因素。其中非理性认知因素主要有消极的归因方式、对事件的原因、结果及自我作消极的推论、消极的自我概念、抑郁性的认知偏差等。安波拉姆森提出,与抑郁情绪的发生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因素主要涉及两方面:自我成就和人际关系,这两方面的社会因素与非理性的认知相结合,就会产生抑郁情绪。

    非理性认知在大学生中是很普遍的,它影响人的行为,常常会给人带来情绪困扰,引发心理障碍。陈树林、郑全全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因素、认知因素与抑郁情绪三者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抑郁情绪者有更多的消极的生活体验及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持否定的评价),而且,他们比非抑郁情绪者有更多的非理性的认知,即在遇到与人际关系和自我成就有关的问题时,常常采用非理性的认知方式,看待问题偏激而又消极;另外,非抑郁情绪者较抑郁情绪者往往有更多的理性的认知[3]。

    3  大学生常见非理性认知

    当今大学生抑郁心理倾向的产生, 与大学生非理性的认知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以及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案例,出大学生常见的非理性认知主要有不合理的自我评价、绝对化思维方式、“应该论”和消极的归因风格四种。

    3.1  不合理的自我评价

    许多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的个体对自我有着不合理的认知与评价[4]。艾利斯以及贝克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抑郁症患者对自我有着不合理的认知。钟慧、黄希庭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对699名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其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即初中生对自我越满意,其心理症状就越少,心理健康状况就越高。这也证实了以往研究,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基础[5]。姚信做了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总体自我概念及各个维度的成份自我概念都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不同自我概念水平大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自我概念较为积极的大学生,其心理症状表现都要比自我概念较为消极的大学生要低,说明总体的自我概念及各个维度的成份自我概念可以很好地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6]。王纯对大学生的无望感自尊理论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抑郁与自尊相关显著,不同自尊水平大学生之间的抑郁有显著差异,低自尊大学生的抑郁和归因方式的关系明显。

    3.2  消极归因风格

    自从Abramson等人根据社会心理学中习得性无助理论而提出抑郁的无助理论以来, 很多心理学家对归因风格和抑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7]。既往的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倾向于把生活中的负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稳定的、整体的,则有较大的可能出现抑郁症状[8]。李占江、邱炳武、王极盛的研究结果也显示,青少年对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做出稳定的和整体的消极归因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抑郁。同时,在焦虑和强迫方面也得出同样的结果。由此提示,对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作出稳定和整体的消极归因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9]。

    另外,根据马丁·塞利格曼关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结果。有着悲观解释模式的人往往对不利事件做内部的、稳定的和一般的解释时,产生的后果就是人很被动,没有成就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有抑郁的征兆。故有人提倡乐观的归因方式,它对个体不良情绪的调整和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澳大利亚的一项“乐观教育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的认知技能训练之一就是掌握乐观的归因方式,追踪调查表明控制组的学生抑郁症状减轻。说明乐观的归因方式可以有效调整悲观的情绪[10]。

    3.3  绝对化思维方式

    埃里斯通过临床观察, 总结出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导致情绪困扰、甚至抑郁等神经症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后来又有许多心理学家提出非理性信念的多种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威斯勒(Wessler,1982)进一步把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归并为以下3大类: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11。这些非理性信念在那些有严重情绪障碍的人身上表现更为明显、更为强烈。

    许多学校心理咨询案例中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都表现出这样一种极端地评估自己的绝对化思维方式。一位平时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在一次中成绩平平,她于是就得出结论:现在我的学习完了。这种非此即彼的绝对化思维方式的基础是追求完美,害怕任何挫折和缺点。一旦有一点挫折和缺点,就会把自己看成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分文不值,在解决问题时也不易找到合适的办法。这种自我评估的认知思维是不合适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理想与现实是两回事,理想总是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认知上要避免这种非黑即白的绝对化标准。面对一种境况,应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的应对方法,再从中选取最优策略。

    3.4  “应该论”

    这也是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中所提及的易导致个体产生抑郁的一种核心非理性认知方式之一。这些学生总认为自己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把目标和理想定得不切实际,高不可攀。一旦达不到目标,必然就会产生失落感,灰心丧气,烦恼苦闷。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期望值太高的缘故。“应该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情绪纠葛和纷扰,当自己的行为达不到自己的标准时,大学生极易产生自厌、耻辱和内疚、灰心的情绪。当别人的所作所为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时,又会感到痛苦、失望和困惑,此时如果不能正确调节则很易成抑郁心理。

    4  对策研究(、咨询与)

    对于大学生的非理性认知导致的抑郁倾向的预防和干预需要结合教育、咨询和治疗多项工作一起进行。

    4.1  教育预防和咨询

    为防止大学生的非理性认知导致其产生抑郁情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在新生入学时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教育同学们不要以自己的现状作为看待自己的惟一依据,以使学生能够作出对自我、他人、及周围环境、事件的理性的、正确的认知和评价,识别并主动摈弃非理性认知方式。还要有针对性的开设心课程,积极进行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和生活境况不同,可能承担生活压力的程度也不同,进行积极的自我身心调节,是防止有抑郁倾向的人发展成心理异常的关键。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使自己有自知之明,能够自尊自强,也知道努力的方向。其次,要勇于承认现实,面对现实。第三,多方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多参与社会实践,多参加文体活动。第四,不以寻求心理上的帮助为耻,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了解和自我帮助是有限的,必要时候需要有其他人帮助,特别是积极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4.2  治疗

    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患抑郁症的大学生分析他们的问题来源,教会他们如何去应付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诱发抑郁症的事件,教会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增加和强化学习与生活的满意度,减少导致抑郁症的行为。认知疗法是使患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的治疗方法,这些错误观念可以导致负面情绪和错误行为。相关研究表明,认知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其有效性完全可以与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人际关系或心理动力学疗效相比。有证据表明,认知疗法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严重或慢性抑郁症[12]。在认知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需要通过几个步骤帮助患者完成治疗。首先,患者应该领悟他或她对现实的理解和解释可能是错误的(因为过去经历、遗传或生物学因素),而这些对现实的解释导致了负性想法。其次,患者能够认识到负性(表浅或自动产生)想法,并且发现可替代的,更能贴近真实的想法。于是患者内心可以判断出,相关证据是否支持负性想法或是替代想法。比较理想的是,患者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着扭曲想法和再构造的情形。

    心理治疗法是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常用方法,但必要的药物治疗也是必需的。 特别是对于多次复发的大学生抑郁症患者,抗抑郁症药物的维持治疗对预防抑郁症的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5  小结

    当代大学生中存在严重的非理性认知方式,主要有对自我的不合理评价、消极的归因方式、绝对化思维方式和“应该论”等。非理性的认知都带有严重的扭曲性,这是抑郁产生的真正原因。所以,要通过实施教育预防、咨询以及药物和心理治疗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基本大学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

【】
  [1] 陈秀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2005,6(3):104~106.

[2] 孙时进.抑郁的团体心理治疗.心理学探新,2000,1:53~54.

[3] 陈树林,郑全全.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2):101~102.

[4] 胡军生,李长庚,王登峰.师范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6):620~623.

[5] 钟 慧,黄希庭.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对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31~34.

[6] 姚 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中国行为医学,2003,12(1):78~80.

[7] Abramson LY, Seligman MEP, Teasdale J·Learned helplessness in human Critique and reformulation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78, 87:32~48.

[8] 张雨新.王 燕.归因方式与抑郁.心理学报,1989,21(2):141~148.

[9] 李占江,邱炳武,王极盛.青少年归因风格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1):6~8.

[10] 周 凯,叶广俊.学校生活技能教育[J].中国心理卫生,2002,16(2):127~129.

[11] Wessler, R.A.& Wessler R.L., 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1980:

[12] 周淑新,崔雪梅.抑郁症的认知疗法.中国全科医学,2006,1: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