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效果。方法 43例CHC患者均接受派罗欣(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900mg/d)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其HCV基因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CV RNA量。结果 43例CHC患者中只检出了两种基因型,以HCV?Ⅰ型为主(38例,占88.3%),HCV?Ⅱ型少见(5例,占11.7%)。43例CHC患者中,除1例治疗12周无效停药外,其他患者HCV RNA均转阴。5例HCV?Ⅱ型患者中4例(80.0%)为完全应答,1例(20.0%)无应答;38例HCV?Ⅰ患者中,30例(81.6%)患者为完全应答,6例(15.8%)部分应答,2例(5.3%)无应答。低水平组完全应答率较高(90%)、高水平组完全应答率较低(54.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HC治疗,早期、及时地应用干扰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
基金项目: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No.200319)
  丙肝病毒(HCV)是输血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丙肝的感染率高达3.2%,感染者高达3000万左右,其中80%以上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超过70%的患者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癌[1]。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资料表明,CHC患者的疗效与HCV基因型相关。我们与罗氏公司合作,在临床应用罗氏公司生产的派罗欣加利巴韦林治疗CHC患者,检测患者的HCV基因型与HCV RNA,并做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以期为CHC新药治疗方案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43例CHC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10-78岁。病程均超过6个月,治疗前血清抗HCV及HCV RNA均为阳性。排除混合感染甲、乙、戊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者。治疗前半年内,未接受过其他抗病毒治疗及免疫调节剂治疗。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接受派罗欣180μg/周合并利巴韦林900mg/d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半年分别采取空腹静脉血5mL,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CV RNA量。
  1.3  疗效评价 
  以HCV RNA转阴为有效,治疗后血清ALT水平降至正常为完全应答,ALT下降值超过异常上升值的50%为部分应答,未超过50%或不下降为无应答。
  1.4  HCV基因分型 
  采用Murex HCV Serotyping 1-6 Assay试剂盒,由罗氏公司提供。
  1.5  HCV RNA定量检测 
  建立HCV RNA 标准曲线,设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空白对照和最大信号对照。血清HCV RNA量的检测范围为107-1011拷贝/L,将10例血清HCV RNA <1.0×108拷贝/L患者定为低水平组,>1.0×108拷贝/L的33例患者定为高水平组。
  2  结 果
  2.1  HCV基因型检测结果 
  43例CHC患者中只检出了两种基因型,以HCV?Ⅰ型为主(38例,占88.3%),HCV?Ⅱ型少见(5例,占11.7%),未见其他几种基因型。
  2.2  HCV基因型与派罗欣疗效的关系 
 
  5例HCV?Ⅱ型患者HCV RNA均转阴,其中4例(80.0%)为完全应答,1例(20.0%)无应答。38例HCV?Ⅰ型患者中,除1例治疗12周无效停药外,其他患者HCV RNA均转阴。其中,23例(60.5%)患者为完全应答,13例(34.2%)部分应答,2例(5.3%)无应答。由于HCV?Ⅱ型患者例数太少,未进行不同HCV 基因型患者间派罗欣疗效的比较。
  2.3  血清HCV RNA量与派罗欣疗效的关系 
  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血清HCV RNA量与派罗欣疗效的关系见表1。低水平组的完全应答率较高,而高水平组的完全应答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血清HCV RNA量与派罗欣疗效的关系(略)
  3  讨 论
    HCV为一单股正链RNA病毒,由于病毒RNA复制酶的低保真性和缺乏校正阅读功能,其基因序列存在高度变异,表现为病毒各种基因型、亚型,准种变异的存在和免疫逃避现象。病毒基因组的高度变异乃丙型基因分型的根本基础[2]。HCV感染的病毒学诊断和监测主要以两类实验室检测方法为基础,一种是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特异性抗HCV抗体,另一种是直接定量检测或者确定HCV病毒颗粒的组分。抗HCV的检测针对不同HCV抗原表位的抗体混合物,这些抗原表位分别位于病毒的核心NS3、NS4和NS5蛋白。多数基因分型方法操作复杂,需要进行RT?PCR,技术要求高,影响因素较多,一般研究者难以获得理想结果,降低了基因分型的推广应用价值。血清学检测HCV基因型,通过竞争性EIA检测其特异性抗体来确定HCV基因型,亦称为血清分型。我们采用罗氏公司提供的Murex HCV Serotyping 1-6 Assay试剂盒检测HCV基因型,该方法与分子学方法的符合率可以高达95%[3],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对标本也无需进行特殊处理,可在任何从事病毒诊断的实验室进行;不存在操作污染问题,特别适用于HCV RNA阴性而抗—HCV阳性患者的分型,基本可取代基因分型法,适于临床应用。罗氏公司的HCV基因血清学分型试剂可将HCV分型为6型。在美国丙型肝炎患者中75%感染的病毒类型为基因型1型,日本也主要以血清学Ⅰ型为主[4]。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HCV?Ⅰ型占88.3%,HCV?Ⅱ型少见(占11.7%),与国外的研究结果较接近。
    HCV基因型与派罗欣加利巴韦林对CHC疗效的关系国内外报道较多。Manns等[5]的研究显示,接受派罗欣加利巴韦林治疗者中Ⅰ型基因型感染的患者有46%出现持久病毒应答,而Ⅱ型、Ⅲ型基因型感染的患者中出现持久病毒应答的患者显著较多,达76%。本实验由于样本例数较少,没进行HCV基因型与派罗欣加利巴韦林对CHC疗效的差异性的比较,还需进一步加大样本数观察。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第1阶段表现为抗病毒效应,第2阶段表现为调节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即首先是抑制HCV?RNA复制,使血清HCV?RNA水平迅速下降,促进清除HCV病毒,随之恢复血清ALT水平至正常,从而改善肝脏病理损害。通过比较派罗欣加利巴韦林治疗者中血清HCV RNA量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的疗效,发现低水平组完全应答率较高(90%)、高水平组完全应答率较低(54.5%)。结果提示早期、及时地应用派罗欣加利巴韦林治疗HCV感染,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干扰素是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往往只有不到20%的患者出现持久的病毒学应答[6],其根本的原因是它的半衰期短(大约8h),导致治疗期血药浓度波动很大[7]。病毒动力学研究显示HCV的病毒更新很快,在体内换代周期仅为数小时[8]。将一个40ku的支链聚乙二醇共价结合于干扰素α?2a即成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派罗欣),可产生持续的吸收、降低药物清除率、延长半衰期,从而产生对HCV持久的抗病毒作用,使每周1次用药成为可能[9]。同时,我们的实验表明,43例CHC患者中除1例治疗12周无效停药外,其他患者HCV RNA均转阴。其中,27例(62.8%)患者为完全应答,13例(30.2%)部分应答,3例(7%)无应答。结果提示,对于CHC患者的治疗中,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派罗欣)每周1次用药的方案,较单独使用干扰素的疗效大为提高。
【】
    [1]王香玲,王小利,李妙羡,等.丙型肝炎病原学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J]. 西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25(3):296?298.

  [2]李丽,张建琼,夏梅,等. 丙型肝炎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分型的临床应用 [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3, 18(6):400?402.

  [3]Kobayashi M, Chayama K, Arase Y, et al.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o detect hepatitis C virus serological groups 1 to 6 [J]. J Gastroenterol, 1999, 34(4):505?509.

  [4]Alter MJ, Kruszon?Moran D, Nainan OV,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 N Engl J Med, 1999, 341(8):556?562.

  [5]Manns MP, McHutchison JG, Gordon SC, et al. Peginterferon alfa?2b plus ribavirin compared with interferon alfa?2b plus ribavirin for initial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a randomised trial [J]. Lancet, 2001, 358(9286):958?965.

  [6]Carithers RL, Emerson SS. Therapy of hepatitis C: meta?analysis of interferon alfa?2b trials [J]. Hepatology, 1997, 26(3 Suppl 1):83S?88S.

  [7]Wills RJ.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interferons [J]. Clin Pharmacokinet, 1990, 19(5):390?399.

  [8]Neumann AU, Lam NP, Dahari H, et al. Hepatitis C viral dynamics in vivo and the antiviral efficacy of interferon?alpha therapy [J]. Science, 1998, 282(5386):103?107.

  [9]Zeuzem S, Feinman SV, Rasenack J, et al. Peginterferon alfa?2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J]. N Engl J Med, 2000, 343(23):1666?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