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同种异体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目的: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为研究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0只,供、受体各50只,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预试验10次,术后72 h存活率40%。正式实验40次,术后72 h存活率85%。全部手术时间平均160 min,供体手术时间平均70 min,受体手术时间平均90 min。结论:良好的血管吻合方法以及输血、补液、保温等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小肠移植是终末期肠功能衰竭,如短肠综合征的唯一确切方法[1],但由于小肠富含淋巴组织,具有很高的免疫源性,是诸多器官移植中排斥反应发生率最高和最重的器官[2],使小肠移植成为最具挑战性的腹腔脏器移植。20世纪80年代前,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临床,小肠移植都远远落后于肝、肾等其它脏器的移植,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环孢素A(CsA)的问世,小肠移植才开始有了根本性的突破。近年来虽然有强有力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但小肠移植排斥反应仍高达50%以上[3],与其它脏器(肾、肝、心脏)相比,临床小肠移植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困扰小肠移植的主要问题是排斥反应、多源性感染、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移植肠功能障碍等,因此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极其重要。大鼠作为小肠移植模型实验动物有显著的优点,如购买和饲养的花费低、免疫学的构成更可控和对感染相对强的抵抗力等[4]。因此,在小肠移植研究领域最为常用。本实验建立一种并发症少、存活率高、稳定实用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为今后研究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打下基础,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100只,体重180~250 g(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分为供、受体各50只。手术前禁食12~15 h,饲以5%葡萄糖水喂养。10%水合氯醛((3 ml /kg)腹腔注射麻醉, 100 W白炽灯光照取暖。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
  1.2  手术方法
  1.2.1  供体手术  10%水合氯醛(3 ml/kg)腹腔注射麻醉,待大鼠麻醉完全后,术区备皮,仰卧位固定于显微镜下的木板上,酒精消毒腹部皮肤后, 尾静脉置管,缓慢推注肝素乳酸林格液2 ml(含肝素12.5 U)。十字切口开腹,盐水纱布保护肠管, 游离腹主动脉,在右肾动脉水平以下、左肾动脉水平上方结扎腹主动脉。分离解剖结肠系膜与小肠系膜间的粘连带,沿十二指肠找到屈氏韧带,距屈氏韧带约5 cm处选择分支较少、供应血管较粗的约15~20 cm的一段近端空肠,标记备用。游离结扎切断回结肠动静脉、右结肠动静脉、中结肠动静脉,同时游离横结肠和升结肠。翻开横结肠及升结肠,显露肠系膜上动脉及上静脉,结扎切断肠系膜上动脉及上静脉之间的结缔组织,显露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并充分游离骨骼化。沿肠系膜上静脉找到门静脉,结扎切除其周围淋巴结和结缔组织,游离结扎切断十二指肠下动脉和十二指肠上、下静脉,将胰腺从门静脉上剥离下来。显露游离脾静脉,游离结扎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静脉分支至幽门静脉。游离腹腔动脉与左肾动脉之间的腹主动脉,结扎此段腹主动脉的所有腹腔动脉分支,保留肠系膜上动脉。于标记肠管远端同时结扎切断肠系膜上动静脉。于标记肠管两端切断,空肠断端缓慢而轻柔地注入4℃庆大霉素盐水行肠腔灌洗。在腹腔动脉水平阻断腹主动脉, 经右肾动脉插管至肠系膜上动脉水平,并以5-0丝线固定。结扎切断脾静脉,紧贴幽门静脉回流平面下方结扎切断门静脉,远心端开放。以含12.5 U/ml肝素的4℃乳酸林格液行小肠原位灌洗, 同时将大量冰屑敷于小肠上快速降温,低压灌洗肠系膜血管至肠管呈乳白色、门静脉断端流出液清亮为止。剪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将移植物放入4℃肝素乳酸林格液保存。热缺血时间约2~3 min。于腹腔动脉上方穿刺腹主动脉,取血约2~3 ml,肝素化保存备用。
  1.2.2  受体手术  受体麻醉同供体,肌肉注射阿托品0.2 mg/kg,腹部正中切口,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用自制的腹部拉钩向两侧拉开腹壁,用乳酸林格液纱布保护切口周围的皮肤, 将肠管置于左侧腹外,以乳酸林格液纱布覆盖保护。盐水棉棒暴露游离肾血管水平以下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段约1~1.5 cm。5-0丝线于肾动脉水平下及髂血管水平上同时阻断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依次阻断近心端和远心端。结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所有分支,显微镊提起血管壁,于腹主动脉壁及下腔静脉壁各剪出一椭圆形缺口,直径应略大于供体肠系膜上动脉及门静脉直径,肝素乳酸林格液冲洗血管腔。乳酸林格液纱布包裹移植肠管并置于腹外, 生理盐水冰屑覆于纱布上以局部降温。11-0滑线端侧连续吻合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吻合过程中吻合处浸于肝素乳酸林格液中。以棉球压迫动脉吻合口周围,依次松开远心端及近心端,恢复肠管血液循环。冷缺血(50±10)min,如血管吻合口通畅,移植小肠迅速红润并可见明显的小血管搏动,肠腔内分泌出乳白色肠液。吻合后可常规使用凝胶海绵压迫于吻合口处止血,若仍有少许出血,以棉球轻轻压迫即可,视出血量经尾静脉置管通路推注供体血约2~3 ml。8-0滑线将供体血管周围组织与受体固定,防止血管扭曲造成血栓形成及供体移植血管缺血坏死。双侧肠管造瘘于右侧腹壁,10ml温庆大霉素盐水冲洗腹腔,查无活动性出血后关腹。 
  2  结果
    
  预试验10次,术后72 h存活4只(40%)。未能存活72 h以上有6只大鼠(60%),其死亡主要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吻合后血管狭窄、静脉吻合口部位血栓形成、腹腔内感染以及不明原因。技术成熟后进行正式实验40次,术后72h存活34只(85%),未能存活72 h以上6只大鼠(15%)。正式实验时手术失败的6只大鼠主要死亡原因为静脉吻合口部位血栓形成2只,术后腹腔内出血2只,供体肠血管扭曲1只,不明原因1只。全部手术时间平均160 min,供体手术时间平均70 min,受体手术时间平均90 min。整个手术过程为一人操作,手术时间约3 h。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显微镜下大鼠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可为小肠移植基础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在手术操作中移植肠的获取、血管吻合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而术中输血、补液、术后保温等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术后存活率的关键。
  3.1  控制体重  本组SD大鼠控制体重在180~250 g,体重适宜,能承受较长的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对血管阻断的耐受力较强,血管的脆性较小,弹性较好,钳夹时不易破裂出血。
  3.2  术前禁食  禁食有利于肠道灌洗,而肠道灌洗是关系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禁食后肠道不充盈,腹腔内容量减小,进行血管吻合时有利于操作空间的显露。禁食时间过短,达不到禁食效果,肠道内有残留粪便,易污染手术野,增加术中感染机率和手术失败率。禁食时间过长,导致大鼠免疫力降低,抵抗力下降,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下降,增加手术失败率。用代谢笼防止大鼠食粪及敷料,当禁食时间控制在12~15 h时,肠道基本排泄干净,再辅以5%葡萄糖水喂养,可维持大鼠基本营养需要量,短期内对其健康状况及抵抗力影响不大。
  3.3  受体输血  封闭群大鼠间进行相互输血及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证明血型符合并且不会出现输血反应[5]。手术过程中常难免会有出血,出血量多少不等将成为实验干扰因素,所以术后予大鼠适量输血是可行的,且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3.4  术中保温及术后复温  预实验发现,术中和术后保温是影响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正式实验中使用100 W白炽灯光照取暖,控制温度在22℃左右,使大鼠能够更好地耐受手术,术后将大鼠饲养于20~24℃的恒温环境。
  3.5  血管重建的方式  建议在行预试验前进行一段时间的显微外科培训。用供体的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6],如显微外科技术过关,这一吻合方式并不增加吻合时间,也不会增加吻合口血栓形成机率。本实验采用5-0丝线同时阻断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这一阻断方式并不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可避免游离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时可能出现的出血等风险。吻合完毕后可常规使用凝胶海绵压迫于吻合口处止血,恢复血流后使用8-0滑线将供体血管周围组织与受体固定,防止血管扭曲造成血栓形成及供体移植血管缺血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