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5名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和心理行为的调查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甸萍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发病原因和心理行为的变化,为及早预防弱视和提高弱视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验光仪在无锡市6所幼儿园对2 635例4 6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检测,对屈光异常者再用1%阿托品眼液扩瞳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以确定最佳矫正视力。矫正远视力≤0.8定为弱视。筛查同时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表进行调查。结果:在资料完整的2 596例学龄前儿童中检出弱视98例(188眼),弱视检出率为3.8%。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71例(72.4%),屈光参差性弱视22例(22.4%),斜视性弱视5例(5.1%)。心理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弱视儿童社交能力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行为攻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与屈光不正密切相关,及时矫正屈光不正和心理行为干预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弱视 心理行为

    弱视是影响儿童视力的常见眼病,引起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以及形觉剥夺4大类,其中屈光不正居首位,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高度远视是导致弱视的重要原因,因此已引起眼科界的重视。为了做好弱视的群体防治工作,在进行SureSight手持验光仪用于儿童的屈光检测可行性研究后[1],我们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检测,同时进行心理行为的问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5年4月至2006年2月在本市随机抽样6所幼儿园共2 635名4 6岁的学龄前儿童,其中男1 350名,女1 285名。

    1.2  弱视普查方法  

    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验光仪进行瞳孔下屈光检测,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即为屈光异常:(1)远视球镜>3.00 D或<1.00 D;(2)柱镜>0.75 D;(3)双眼球镜度相差>1.50 D和柱镜度相差>1.00 D。对屈光异常者再用1%阿托品滴眼液双眼散瞳每天2次,连续5 7 d后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记录最佳矫正远视力。本组弱视儿童屈光度分组按等效球镜度,即球镜度+1/2柱镜度。弱视定义根据中华眼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96年制定的诊断标准[1],矫正远视力≤0.8。

    1.3  心理行为调查方法 

    在弱视筛查的同时进行心理行为的检测,检测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表进行调查,然后将2 596名有完整资料的结果用上海惠辰有限公司提供的心理测试软件进行处理,得出CBCL各因子的结果,最后将弱视儿童与正常儿童的CBCL各因子进行对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正常儿童行为因子进行对照.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行为因子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屈光度与弱视的关系 

    在2 596例资料完整的学龄前儿童中检出弱视98例(188眼),弱视检出率为3.8%。在188弱视眼中轻度弱视120眼,中度弱视61眼,重度弱视7眼。在重度弱视7眼中高度远视占6眼(85.7%),中度远视1眼(14.3%),而且屈光度越高弱视程度越重,见表1。98例弱视儿童中,男46例,女52例,平均年龄(5.62±0.77)岁。

    2.2  弱视类型与屈光不正类型的关系

    在98例弱视中表2显示屈光不正性弱视有71例(72.4%),屈光参差性弱视22例(22.4%),斜视性弱视5例(5.1%)。本组98例弱视儿童中以远视性屈光不正居首位,在188弱视眼中远视及远视散光共171眼(91.0%),其次为混合性散光12眼(6.4%),而近视性屈光不正仅5眼(2.6%)。

    2.3  弱视儿童与正常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比较

    选取102例正常学龄前儿童,男48例,女54例,平均年龄(5.68±0.73)岁。弱视儿童与正常儿童心理行为比较见表3。表3显示,弱视组在CBCL儿童行为量表9个因子的测试中,在社交、攻击、体述、幼稚、违纪和多动6个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其中在社交和攻击2个因子中两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01)。 表1  不同屈光度的弱视分布注:括号内为眼数的百分比表2  不同类型弱视的屈光性质分布眼 

    弱视类型n远视单纯性复性远单纯性小计远视视散光散光近视单纯性复性远单纯性小计近视视散光散光混合性表3  弱视组和对照组行为因子的比较

    3  讨    论

    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功能发育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较高,据统计我国目前在13亿人口中,弱视的检出率为2.8%,保守估计弱视儿童达4千万[2],为数相当可观。弱视的危害不仅使患者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失去双眼单视及立体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立体视又是当今社会科技高速所必需的高级视功能,它直接影响劳动效率、工作质量和劳动安全。

    3.1  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

    弱视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斜视、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和形觉剥夺。高度屈光不正是导致弱视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高度远视或远视散光易导致屈光不正性弱视。3 5周岁患有远视散光的儿童弱视的比例很高[3],本组调查188眼弱视中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有171眼(91.0%),其中远视散光有104眼(55.3%),表2显示5例斜视性弱视者屈光异常均为远视散光引起。调查结果证实,学龄前儿童远视散光的比例很高,而且弱视的程度与屈光不正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中高度远视及远视散光引起弱视的原因,主要是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视觉发育的敏感期,由于屈光不正未得到及时的矫正,从外界来的物体不能在黄斑中心形成清晰的物象[4],黄斑中心视锥细胞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引起黄斑中心视锥细胞发育不良,使中心凹的敏锐度降低而导致弱视。因此临床对3 5周岁患有远视散光的弱视儿童应及时进行屈光矫正,因为在3 5周岁患有远视散光性弱视的儿童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能获得良好的视力[3];同时对远视散光引起的斜视性弱视特别是外斜视应早期手术,因为早期手术可以更好地改善和恢复立体视功能[5]。

    3.2  心理行为异常与弱视的关系

    弱视儿童由于视力低下常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任性不合群等心理行为异常的表现,调查结果提示,弱视儿童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表现与视力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这种行为异常对弱视综合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做好弱视防治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弱视儿童心理行为的表现,对行为异常的患儿要进行积极干预,干预的方法针对不同行为因子的异常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如对共性行为因子异常的弱视儿童,实行一对多干预模式,对个别行为因子异常的弱视儿童,实行一对一干预模式,这样有助于提高弱视综合治疗的疗效。

 

【】
  [1]胡甸萍,王洁,傅东红.SureSight手持验光仪对儿童屈光检测的应用价值[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4):264?265.

[2]赵堪兴.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努力提高弱视的防治工作[J].中华眼科杂志,2002, 38(8):449.

[3]HARVEV E M,DOBSON V,MILLER J M,et al.Treatment of astigmatism?related amblyopia in 3?to 5?year?old children[J].Vision Res, 2004,44(14):1623?1634.

[4]李凤鸣.眼科全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6:2547?2951.

[5]邬海翔,孙建宁. 间歇性外斜视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5(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