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IL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卫华,刘卓拉,王旭 时间:2010-07-1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及骨折患者血清中的IL1β、TNFα质量浓度变化与疾病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8例PTE患者(9例合并股骨骨折,6例合并胫、腓骨骨折)入院当天血清IL1β、TNFα质量浓度,并与年龄及性别匹配的20例单纯股骨骨折患者、18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PTE组、骨折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1β质量浓度分别为(07228±02654)、(03930±01996)、(02228±01594) ng・ml-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 TNFα质量浓度分别为(14094±04207)、(11540±03035)、 (09056±02923) ng・ml-1,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下肢骨折患者血清IL1β、TNFα质量浓度明显增高,这两种细胞因子可能与下肢骨折后易并发急性肺栓塞有关。

  [关键词]肺栓塞;骨折;急性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α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以多因素参与和多基因缺陷为基础的一类常见疾病,现认为PTE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同一疾病过程的两种表现形式,统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1]。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2],下肢骨折是VTE最重要的获得性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研究[3]发现,某些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等是血栓性疾病的潜在诱因,我们检测了PTE患者以及股骨骨折患者血清IL1β、TNFα浓度,并和健康人作对照,以探讨这两种细胞因子与急性PTE以及下肢骨折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PTE组:为从2002年9月到2003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呼吸科确诊的急性PTE住院患者,共18例,年龄21~70岁,平均(454±162)岁,均为男性。PTE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2001年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指南》。患者最终确诊检查为CT肺动脉造影(CTPA)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I/Q显像),其中 9例合并股骨骨折,6例合并胫、腓骨骨折。骨折组:为2003年5月到2003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股骨骨折住院患者,共20例,年龄21~71岁,平均(478±158)岁,均为男性,观察至出院所有患者下肢静脉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超声诊断DVT的标准参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化诊治方法的研究》中《外周静脉血栓形成超声诊断操作规范》),临床无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血浆D二聚体阴性,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改变。正常对照组:选健康查体者,共18例,年龄22~70岁,平均(458±161)岁,均为男性。3组排除标准均为:(1)有明确的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病史;(2)既往有过类似发作病史;(3)有静脉血栓栓塞症家族史。

  12  方法PTE组于入院时采肘静脉血,骨折组于入院后次日清晨采肘静脉血,正常对照组于清晨采肘静脉血,均取2ml,在1h内4℃离心(3000r・min-1)15min,取血清置-70℃冷冻,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质量浓度。放免试剂盒均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s表示,采用SPSS10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检验,并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质量浓度检测结果见表1。各组数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经方差齐性检验,各组之间具有可比性。3组间的血清IL1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01,P<001;3组间TNFα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9750,P<001。SNK检验进行两两比较显示, PTE组IL1β明显高于骨折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组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亦高于骨折组(P=0026);骨折组IL1β、TNFα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7、003。

  表1  3组人群血清IL1β、TNFα质量浓度 (略)

  3  讨论

  PTE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静脉血栓性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最近国外的研究提示,炎症反应与PTE的关系密切。IL1β、TNFα是在全身及局部炎症反应早期起重要作用的炎症细胞因子,是机体炎症反应早期的标志物。 IL1β和TNFα生物学效应极其相似,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内毒素是诱导其产生的强效刺激剂[4]。其促进血栓形成的机制主要是: (1)IL1β和TNFα可以激活内皮及单核细胞,促进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ELAM1)等多种粘附分子的表达, 促进单核细胞、嗜中性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和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2)还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EC),引起EC形态和细胞内骨架结构的变化,使其功能受损促发血栓形成。TNFα的促凝作用还表现在对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Ⅷ有重要调节作用,可以激活血小板,同时,可抑制具有抗凝作用的蛋白C激活,抑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分泌,诱导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分泌,从而抑制纤溶反应[56]。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PTE患者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证实这两种细胞因子参与了急性PTE的发生过程。现研究认为严重创伤可使VTE的发生危险增加13倍,国内[7]报道骨伤病并发VTE高达30%~60%,这可能与损伤后释放大量的组织因子到静脉血导致高凝,以及下肢制动,卧床后血流缓慢等多因素有关。PTE组18例患者均有创伤诱因,其中有15例有下肢骨折史,那么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骨折、炎性细胞因子这三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呢?为此我们同时检测了20例股骨骨折且在观察期内(住院15d)未发生VTE的患者血清IL1β、TNFα质量浓度,发现股骨骨折组IL1β和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创伤刺激使机体处应急状态,可以使肠源性内毒素进入循环,进而诱导机体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活化而释放IL1β和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8],而并发骨折PTE组血清IL1β和TNFα质量浓度又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说明这两种细胞因子在骨折并发静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可能会成为判断血栓发生可能性的预测指标,从而来指导临床预防性及判断预后。因为本研究样本数少,还需要进行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进一步证实,但这一结果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线索。

  [文献]

  [1]王辰肺栓塞[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5

  [2]KROEGL C, REISSIG A Principle mechanisms underlying venous thromboembolism: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pathophysiology and pathogenesis[J].  Respiration, 2003, 70(1):730
  [3]ROUMENKLAPPE E M, den HEIJER M, van UUM S H, et 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the acute phas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J].  J Vasc Surg,2002, 35(4):701706

  [4]van DEVENTER S J, BULLER H R, AARDEN L A, et al Experimental endoxemia in humans: analysis of cytokine release and coagulation, fibrinolytic and complement pathways[J].  Blood, 1990,76:25202526

  [5]DOWNING L J, STRIETER R M, KADELL A M, et al Neutrophils are the initial cell type identified in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duced vein wall inflammation[J].  ASAIO J, 1996, 42(5):M677682

  [6]WAKEFIELD T W, STRIETER R M, WILKE C A, et al Venous thrombosisassociated inflammation and attenuation with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cytokines and adhesion molecules[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5, 15:258268

  [7]杨刚,吕厚山,高健,等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2000, 38(1):2527

  [8]PELLEGRINI V O Jr, CLEMENT D, LUSHELUMANN C, et al The John Charnley. Natural history of thromboembolic disease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J]. Clin Orthop Res, 1996(333):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