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理念与开发模式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洁 时间:2014-01-05
  (一)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
  低碳旅游吸引物可以使各种自然低碳景观,也可以使人工低碳景观,还可以是多样化的低碳旅游产品。低碳旅游吸引物的营造方式可以是开发低碳旅游区、策划低碳旅游活动、改造低碳产业园区或社区、修复受损地区恢复低碳面貌等。
  (二)建设低碳旅游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是基于低碳技术改造或直接利用低碳产品建造的基础设施或专用设施。这些设施体现低碳旅游要求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改造或建造过程中的低碳材料的运用;二是运行过程中的低碳排放。低碳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环境、能源供应设施等;专用设施包含住宿、餐饮、购物、娱乐设施。建设低碳旅游设施的主要途径是节能减排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如新型能源交通方式的采用,循环污水处理技术的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使用等。
  (三)倡导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主要指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减少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体现在交通、住宿、饮食、购物等环节。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主要是提倡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工具、徒步、自行车等低碳交通方式,不用一次性餐具,选择环保酒店、商店,参加低碳旅游活动等。
  四、低碳旅游开发模式
  在低碳旅游开发模式上,俞棋文认为利用岛屿、内陆湖泊和海岸线等天然的低碳景观,发展岛屿型、内陆环湖型、海岸型低碳旅游开发模式;利用低碳建筑、低碳游憩设施、低碳社区,发展城郊离岛型和卧城旅居型低碳旅游开发模式。总结其在论文中提出的五种低碳旅游开发模式,结合生态旅游等开发模式的研究,我们对低碳旅游开发模式总结如下:
  (一)功能分区模式
  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功能分区模式一样,这一开发模式主要应用于自然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开发。其目的是避免对生态环境较好、生态脆弱区域的环境破坏,同时又能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保证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低碳旅游的功能分区模式不同于生态旅游功能分区的严格要求,其主要是对自然低碳旅游吸引物的产业功能进行分区布局,以实现对自然资源保护、能源合理利用、降低旅游生产和消费碳排放的目标。如在低碳旅游开发中注重对区块特色的分区建设,如森林绿肺、生态聚居区、地毯农业观光区、新型绿色产业园等。此外,各种低碳要素也要围绕这一功能分区进行配置,以其实现高效的资源利用,如以福建平潭岛公交主导发展模式(TOD)交通布局为例(见图1)。
  (二)社区参与模式
  与生态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模式不同,低碳旅游的社区参与可以是作为低碳旅游区的一部分参与低碳旅游,也可以将社区本身作为一个低碳旅游区开展低碳旅游。同时,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强调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决策和发展利益分配两个阶段,而低碳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则强调对低碳旅游社区(或聚居区)系统性规划和管理,并且保证区域内碳排放量的有力监控和低碳技术的有效使用。社区既参与低碳旅游资源的建设,更参与低碳生活方式的实践,如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的离岛区域开展低碳旅游区实践。
  (三)产业带动模式
  这一模式适用于欠发达地区的低碳旅游开发。这些地区由于工业发展起步较晚,经济规模和工业体系尚未定型,其产业结构向低碳经济运行调整的成本低、阻力小。因此,可以利用承接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契机,选择低碳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并做好三大产业的合理布局,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带动低碳旅游的开发。如水利工程建设带动的库区低碳旅游发展。
  (四)主题体验模式
  主题体验的低碳开发模式主要以旅游者能够参与的方式开发低碳旅游。如低碳工业园区、低碳旅游度假区等。在这种开发模式中,旅游者可以亲身体验零碳出游或低碳出游的生活方式。
  五、小结
  总之,低碳旅游作为近年来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节能减排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旅游业界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对低碳旅游开发要素和开发模式的探讨也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次,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大家就这一问题展开更多的讨论。
  参考文献:
  1、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J].商业研究,2010(9).
  2、石培华,吴普.发展低碳旅游的思路与举措[N].中国旅游报,2010-01-08.
  3、江丽芳,王晓云.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深化[J].中国集体经济,2010(6).
  4、丁红玲,武媚.基于低碳理念的桂林旅游发展初探[J].市场论坛,2010(9).
  5、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
  6、俞棋文.低碳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