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薇 时间:2014-01-05

  (二)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的空间结构研究
  旅游圈构建是国内旅游地合作空间结构的最重要形式,且研究时间较早持续较久。马勇等(1996)认为,旅游圈是按一定地域内各种旅游经济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并提出武汉大旅游圈的设想[15]。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还包括大三峡旅游经济圈、“大湘西”旅游圈等。除此之外,国内研究者从空间布局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如,许惠芳(1989)提出构成纵横交错、多层次和多系统的“旅游网络”是西安旅游业大发展的必要条件[16]。汪德根、陆林(2005)以结合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地系统为例,确定旅游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并利用重点发展轴将以“点”为中心的“面”即各级旅游地系统空间网络化,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板块旅游”空间结构体系[17]。陈淑兰、刘立平(2008)提出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的空间布局应以多级旅游中心城市为发展极核,形成区域旅游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以次区域旅游合作为重心,构建多层次旅游圈;以“三纵三横”干线为旅游重点走廊,形成跨区域旅游经济带[18]。
     (三)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研究
  国内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结合考察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合作模式思路。陶伟、戴光全(2002)以苏南三个水乡古镇的旅游发展为例,提出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C —C 模式)[19]。谢江红(2008)以陶伟的“竞合模式”为基础,提出战略联盟模式[20]。尹贻梅(2003)提出了区域组合和产品组合两种旅游空间竞争合作类型,并建立了以市场为主导、政府推动、地区参与的合作运作模式[21]。与尹贻梅相对反,赵曦、张壹(2005)在全面推进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的基本途径,包括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管理体制,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管理运营模式[22]。杨荣斌(2005)在构造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认知模型及对其发育环境的类型分析后,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五种结构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单核辐射模式、双核联动模式、核心边缘模式和网络型模式[23]。张正国、汪宇明(2008)根据旅游企业融资合作的内容与目的,指出目前旅游企业融资合作的方式主要分为实体模式、联盟模式和偶发模式三种,具体包括企业型、参股型、项目型、交换型和契约型等合作形式[24]。
  (四)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的合作机制研究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是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研究者对此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在诸多研究中笔者发现,研究者对动力机制的关注程度要高于其他机制的研究。涂人猛(1994) 认为,共生效应、互补效应、整体效应三个效应一起构成了区域旅游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25]。此外,吴国琴、颜永红、高明等从市场驱动力和政府调控力两个方面分别提出各自的主张。与单一研究动力机制相反的是,李悦铮,张志宏(2006)认为,区域旅游协作机制包括:统筹安排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整体形象定位促销机制[26]。葛立成(2007)认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是行政推动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协商解决机制、法律保障机制、人文融合机制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27]。
  (五)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的利益主体研究
  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的利益主体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张伟、吴必虎(2002)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探讨了利益主体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28]。阮丹(2008)从区域旅游合作的角度出发,根据区域合作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和利益的广泛性,探讨在面对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利益冲突,如何通过建立区域利益均衡机制,促进合作,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合作圈[29]。张志辰(2008)在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各旅游企业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打破原有效率低下制度的锁定,推动合作向前发展[30]。
  此外,国内研究者还注重区域旅游合作的具体措施研究。例如,宋金平、杜红亮(2005)通过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基础、旅游协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区域旅游协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协作的对策和建议[31];丁敏(2006)基于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大合作趋势,指出长三角旅游深度协作的楔入点,最终得出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深度协作措施[32];黄月玲(2008)以桂林旅游圈龙胜县为例,提出了县域单元与旅游区协作的策略思路[33]。
  三、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比较
  通过以上国外与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文献综述的分类叙述,笔者发现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不同。国外研究者在理论研究方面比较注重旅游地理学理论的发展,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同时跨学科理论研究也较成熟。旅游活动从主体角度来说是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从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因此,国外研究者比较关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区参与理论的研究。通过这两个理论,国外研究者将研究热点集中在区域旅游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公共与私有部门的合作等方面。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理论研究正处于初步阶段,且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地理学方面,其中核心—边缘和点—轴系统理论关注度较高。同时国内研究者还关注博弈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通过建立一系列博弈模型证明应注重区域间政府之间的合作,对社区居民参与区域旅游合作的关注程度不高。在大部分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仍停留在合作的构想和合作原则的罗列上,深入和系统的合作动力因子的探讨较少。但是,对区域旅游合作空间结构探讨方面,国内研究者的认识较国外深入,国内研究者将点—轴系统理论运用到区域旅游合作中,建立点—轴合作模式。总之,国内外在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不同,且各自都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相比较而言,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取得的成就相对较少。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