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旧城改造模式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宁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进程。但现行的改造模式引发了众多的矛盾冲突,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当前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旧城改造,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是研究分析中国大多数城市现行的旧城改造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城市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城市的旧城改造提出新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旧城改造;和谐社会;“大拆大建”;“团地再生” 
   
  一、旧城改造概述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旧城区的设施不健全、布局混乱、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达不到城市生活水平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对旧城区进行有计划地改造。旧城改造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对旧有城市基础设施实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变,有规划地进行城市改造建设,主要包括再开发、整治、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 
  旧城区改造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城市布局合理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旧城改造合理能促进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改造不当则造成诸多不利局面,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 
  二、国内旧城改造现行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活动起步较晚。一些城市取得了成功经验,但也有一些城市由于指导思想发生偏差,旧城改造的矛盾日益尖锐。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旧城改造采取“大拆大建”的传统模式,这种简单粗放的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暴露出太多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旧城改造、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一)大拆大建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据统计,拆建过程的直接和间接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浪费,而且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例如,建筑能耗排放的温室气体已占全国总量的25%。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是与我国和谐社会理念中倡导建立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一致的。 
  (二)大拆大建催生了一些违法行为,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稳定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搞政绩工程,一味注重经济效益,轻视居民的切身利益,在拆迁中纵容开发商乱拆乱建、强拆强建的违法行为,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由于我国人地矛盾突出,城市拆建的不当很容易引发居民的不满,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出现大量上访、群众与拆迁单位对峙、与开发商打官司等现象,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宗旨是相悖的。 
  (三)大拆大建毁坏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破坏了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模式认为旧城是城市发展的严重包袱,要改造就要拆除重建,而这些旧城大多有悠久的历史,有独特的人文社会环境和城市历史风貌。彻底拆除重建就把城市原来的文化遗存、社会风貌以及地方风情全部一扫而光,把城市的历史文脉割断了。同时,在新建设施时,多数城市为了追求现代化城市景观,出现了大量相似的建筑,而没有根据自身城市的特色和形态进行改造和建设,极大地减弱了城市特色和城市个性。这与科学发展观严重不符。 
  三、国外旧城改造模式的经验借鉴 
  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存在于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之中。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外旧城改造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全盘改变,以新换旧 
  这种旧城改造接近于建一座新城,改变城市的宏观布局与城市风格。 
  (二)保留旧城不动,新建卫星城 
  这种模式保留旧城不变,然后选择在附近的地域建立卫星城,用来充实完善旧城的现代功能,维持城市跟高要求的运转。意大利的罗马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