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教学秘书专业化的实现策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梅 时间:2014-01-12

   摘要:教学秘书专业化建设是新时期提高高等院校高质高效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学秘书专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着手,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新形式、新思想和新举措,提出促进教学秘书专业化的路径。
  关键词:教学秘书;专业化;策略

  一、教学秘书专业化内涵解读  
  关于教学秘书专业化有两种理解,一是教学秘书专业的发展,二是教学秘书的专业发展。前者指教学秘书这一职业与师范教育的关系,后者则强调了教学秘书由非专业人士向专业人士转变的过程。本文所阐述的选题是后者。所谓教学秘书专业化,一是高校教学秘书须要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秘书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结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二是高校教学秘书须经过专业化的理论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之后,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并不断反省和总结达到最终的专业成长。以此看出,教学秘书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院校管理在北美开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当时人们认为应该借用社会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对这个领域进行研究,为实践提供有用的、较为准确的方法和技术,院校管理工作应该专门化。这种思想随后从北美传到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目前,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探讨、研究、实践了多年,已经达到了专业化、规模化的水平。20世纪末,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日益引起国内人们的关注。周远清同志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教学管理并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科学,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学问,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学管理队伍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一具体要求的提出意味着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发展已超越单纯的行政管理的局限,而转向教学管理人员内在专业素质、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正确认识时下教学秘书队伍的职业特点及专业化发展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对实现高水平的教学秘书专业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秘书专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多理论少,相关理论知识薄弱
  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项繁杂、细碎的行政管理工作,较大程度上依循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但当下很多教学秘书处理日常工作事务考虑更多的是服务性和规范性,缺失了计划性和创新性。而且,在常规的教学管理流程中鲜有现代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接触不到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的计划,视野和思路打不开,观念不能及时更新,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教学秘书自身专业化的进程。而专业化则强调专职人员经业务培训后专门从事某项工作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高学历人员少,专业化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没有任何明确的政策、条文对教学秘书岗位的任职条件和岗位规范进行界定。与高校内其他管理队伍比较起来,教学秘书队伍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高校教学秘书中有研究生学历的很少(有的话也多是一定时间的兼职),本科学历的占18.7%,专科学历的占31.3%,而中专学历(含高中学历)的占了50%。另外,教学秘书队伍结构具有流动性和不稳定性,这也加大了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进程中高学历研究人员的缺失。  
  (三)工作积极性低,缺乏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
  有些教学秘书认为,教学秘书是行政管理岗位,高校对其没有学历和专业的硬性要求,再加上待遇相对偏低,岗位也没有受到重视,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当下的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缺乏自觉学习意识,不善于反省总结,更不懂得怎样去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