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建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韩海艳 时间:2014-05-28

  (二)效果层面的“形神”不一。生产性实训形式化的色彩重,把生产性实训当作评估的砝码而开展校企合作,学生进入生产环节时往往只是走过场;缺乏针对性,有的学非所用,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制不完善,学校对实训过程的学生管理及实训效果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放任状态很突出。接受学生实训的许多企业,虽然挂了与学院合作的实训基地的牌子,但因经济效益驱动不可能花太多精力去培训学生;而且,有时师傅自身的能力也不足,实训学生很大程度上就直接被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学生表面上了岗,但只能接触最简单的工作,机械性地重复操作,这种实训与学校初衷相差甚远。
  (三)方法层面的简单化。将生产性实训与学生进企业、参与生产环节等同起来,没有深层次地从学生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和能力提升的角度来安排。关注点只放在学生有厂进,有事做,过程中不出事故即可。有的是挂着学生自主择业的牌子,将生产性实训的时段变为学生自己找企业、找实习点,为数不少的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就花在联系环节上。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企业主导模式
  1、校内企业型。充分利用学校校办企业资源,建设具有独立所有权的生产经营型实训基地,比如校内超市、食堂、宾馆或招待所等。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学生可以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到这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实习期间服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运作模式为校企合作, 企业化管理。其优点是校企双方投人较少, 合作形式灵活多样,缺点是教学实训系统性不强。一方面,校办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与学院教师实行人员互动、双向介入,为专业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提供便利,为项目研究拓宽渠道,为企业解决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发困难;另一方面, 定期轮番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解决企业部分劳动力需要。这是生产性实训的一种补充模式。
  2、订单培养型。即由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 提出订单, 由学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规格、数量进行培养。
  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根据“订单”企业工作岗位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教学计划, 企业主动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优点是人才培养方向明确, 学生技能能够快速提高, 可以批量解决学生就业, 缺点是企业投人相对较少, 容易影响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
  (二)学校主导模式
  1、来料加工型。学校利用现有设备, 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 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在规定实训课程外, 还可采取学生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 以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2、技术服务型。主要是成立服务所或服务机构, 利用学院的设备、师资、图文资料、技术等优势为企业及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比如形象设计专业, 可以在校园内成立免费发廊, 为校园师生义务剪发和进行形象设计。再如文秘专业可以依托学校成立秘书事务所,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面向社会独立经营管理, 开展秘书职业资格培训、文书拟写、档案管理、会议策划与管理、礼仪培训等各种服务, 使秘书的各项技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得以充分的锻炼和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