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异地备份基地建设的筹资方式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亚婷 时间:2014-04-25
 《世界基金会指南》一书中指出:“基金会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组织,它有自己的资金,由其受托人或董事会管理,旨在资助教育、慈善、宗教等社会公益事业。”同时,在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办法》中指出:“基金会是指国内外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及个人自愿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非营利性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基金会活动的宗旨是通过资金推进科学研究、文化研究、社会福利和其他公益事业的发展。”[9]由此可见,建立档案异地备份建设保障基金会符合国内外的有关标准,可将其纳入社会公益慈善机构的范畴,合法地接受社会捐赠。由于基金会的设立要通过国家相关机构的严格审核,并对其运作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基金会的建立,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档案事业的各项捐赠活动的法制化管理。
  当前,在我国对公益事业的捐助,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与法规激励与引导。早在1996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其中,明文规定:“为了鼓励社会力量资助文化事业,纳税人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批准成立非营利性公益性组织的捐赠,其资金额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则用“法”的形式,把以上对公益文化事业的优惠政策固定下来。[10]2007年,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发文,提出:“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国家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对宣传文化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经税务机关审核后,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在其年度应缴纳所得税额10%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捐款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11]这一系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出台,调动了热爱文化事业、关心公益事业发展的企业、个人参与国家公益文化建设的热情,为档案馆寻求企业和个人的关注和捐助提供更多的契机。
  因此,档案部门要立足本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注入“以人为本”、“按需服务”的理念,体现“民有、民治、民用”,培育潜在的援助者外,同时,还应主动地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吸引社会的捐助。在筹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找到档案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点,让公众充分了解档案馆,在档案事业周围形成一个“拥护群”。所谓“拥护群”,是指基金会的理事、董事、赞助者、志愿者、受惠者、专家学者、媒体组织和政府中的支持者等组成的群体。通过各种活动,使他们经常关心本基金会和公益事业,[12]以“拥护群”为辐射点,聚集公众视线,赢得社会对档案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吸引各方援助。此外,需要注意,在获得资助后,对捐赠的资金要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使这项资金的利用透明化,呈现“金鱼缸现象”,让社会任何一方能看到这笔款项用到了实处,保证基金会的有效运行。
  
  4积极寻求国际相关机构的帮助与协作
  基地备份了大量的珍贵档案,这其中,有不少是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这些文献遗产不仅是我国的,也是人类共同的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世界记忆即文献遗产”,它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记忆。国际一些组织和团体近年来不断为保护文献遗产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下属的“危机预防和恢复办公室”(Bureau of Crisis Prevention and Recovery);联合国“国际减灾策略”组织;蓝盾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Blue Shield, ICBS),这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个组织,它是1996年由国际档案理事会、国际博物馆理事会、国际名胜理事会和国际图联在巴黎共同创建的,其目的是保护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而处于危险状态下的世界文化遗产;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的有关规定,成立了“世界遗产基金会”,为世界各地濒危文化遗产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及时拯救了大批珍贵的遗产。与此同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泛美银行等多家机构近年来也积极地在为保护各国文化遗产提供资金支持。[13]由此可见,当今保护策略的关键是跨学科、多方协作、立法、筹集资金以及教育。[14]因此,档案部门应加强对文献遗产的宣传,引起国际社会的足够重视,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国际援助,为基地的建设和运维筹措资金。
  
  5结语
  稳定的经费来源关系到档案异地备份基地构建及可持续运行。国家和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应集思广益,调动各地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使基地经费来源由单一的政府投资渠道走向多元化。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对基地筹资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13]任思蕴.建立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保障机制[J].文物世界,2007(3)66~72.
  [2]李扬新.我国利用档案收费政策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9(5)28.
  [3]赵亚婷.档案馆-影视业-城市形象-公众共赢循环模式构建[J].湖北档案,2010(9)15.
  [4][6]王贞.档案展览成果开发工作研究[J]. 北京档案,2010(4)22~23.
  [5]赵亚婷.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审视档案文化产业化[J]. 四川档案,2010(4)27.
  [7]彭远明.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方法论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30.
  [8]周林兴,陈勇.公共档案馆的社会援助:可行性、策略、方式[J].档案管理,2006(4)25.
  [9]吴震.公共图书馆收费之我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2)36.
  [10]庄正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我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http://www.ccnt.gov.cn/sjzz/jgdw/xxyd/200711/t20071122_48400.html. 2007-11-22.
  [11]政策汇编.大连市地方税务局. http://www.dl-l-tax.gov.cn/zwgk/03/109885_133153.htm. 2008-1-15.
  [12]杨岭雪.关于建立图书馆发展基金会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5)49.
  [14]刘家真.文献遗产保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