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乡镇、民办中学在校生犯罪原因及对策建议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韦华生 彭蓉 时间:2014-08-22

 论文摘要 当前,相当部分学校在应试教育压力下,使得关心成绩的“人力素质”比人格塑造的“人本素质”更为教育者的看重,加之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给在校学生带来较大负面影响,造成在校生犯罪多发。分析发案原因,找出应对措施,减少校园犯罪,学校、司法机关和社会责无旁贷。

  论文关键词 学生 乡镇中学 犯罪问题

  当前,在校中学生犯罪现象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相当部分学校在应试教育压力下一味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心理教育,加之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给在校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造成在校生犯罪多发。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以来,花都区检察院共办理在校学生犯罪案件30件41人,其中在校中学生犯罪案件17件23人,分别占在校学生犯罪案件的56.6%和56%,其中,除1名为高中生外,其余均为初中生。涉案的17所中学,有13所为乡镇或民办中学(其中6所乡镇中学,7所民办学校),占76.47%。涉及罪名包括:故意杀人、贩卖毒品各1件,强奸2件,其余13件为抢劫、故意伤害、盗窃犯罪,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一、案件特点

  (一)暴力性
  暴力倾向日益明显是当前中学生犯罪最突出的一个特征。17件案件中,有15件是杀人、强奸、抢劫、故意伤害等暴力性犯罪案件,占88%。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模仿、叛逆、好奇,喜欢冒险,但法制观念淡漠,部分学生是不懂法,受不良因素影响形成错误的思想观点,习惯以暴力行为解决问题;个别学生是不畏法,试图以自身行为挑衅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从而体现其叛逆的反社会性心理。因此大部分犯罪行为表现为故意犯罪,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并且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
  (二)冲动性
  中学阶段的学生因其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喜欢争强好胜,容易意气用事,自控能力较差,处理问题时考虑不充分,缺乏对事态发展的整体评估和预测,往往是受某一事件影响、刺激,临时起意,不计后果,突发犯罪。如在杨某聚众斗殴一案中,年仅15岁的杨某只因女友交了新的男朋友而与对方发生口角继而相约斗殴,造成对方一人死亡。中学生犯罪一旦发生,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大部分表现为痛哭流涕、悔恨不已,基本不用什么侦查技巧,就如实交待自己的犯罪经过。
  (三)盲从性
  17件案件中,有12人为一般共同犯罪的从犯,盲目跟随特点明显。与成年人相比,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和不稳定的时期,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不稳定,模仿心理强,是非分辨能力弱,受到暴力音像制品、网络内容和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便容易盲目萌发尝试、模仿的念头。如,别人都那么说就跟着说,大家都那么做就跟着做,为了合群,不吸烟的也跟着学起抽烟,并喜欢拉帮结派,以至在实施犯罪时多结成团伙;还有一些学生跟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经常一起玩乐,一旦有人提议实施犯罪,其他人不管对错,便跟随响应,或是碍于情面,不好意思不从。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