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民主是善的竞争机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艾马恩 时间:2014-08-21
  内容提要:程序民主是实现民主的唯一正确手段,离开它民主就只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而且程序民主还是改造人改造社会的善的竞争机制。人是什么样的,取决于他参与的社会竞争,社会竞争的趋势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

  新中国建立初期 民主选举的实验本来是成功的,但却作了失败的结论。导致了“内定选举”被选择。新中国政治领域的几乎一切阴暗面,都和它有直接和间接关系。也是今天封建主义残余的总根源。

  中国的政治改革应该以有中国特色的程序民主为突破口。

  关键词:程序民主 内定选举 民主 选举

  国民向来重目的轻手段,重实体轻程序。其实手段也可以决定目的,实体公正是由程序公正决定的,没有程序民主就没有实体民主。

  选举制度是民主制度的精髓。本文重点探讨选举中的程序民主问题。

  一、什么是程序民主?

  程序就是做事的规则,次序。例如,新购置了一部电脑,需要了解并熟悉它的操作程序,遵守这些带有技术性的程序,才可以操作电脑。那么程序民主就是按照既定的规则、次序操作民主。而国家政治生活的规则、次序就是制度、法律。因此程序民主就是使民主的实现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就选举而言,就是使民主选举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

  什么是实体?实体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要讲清楚需要很大的篇幅,这里作以简单化通俗化的解释,实体就是实际存在的东西。实体民主就是实际存在的民主;程序民主则是民主的实现过程。实体民主是目的,程序民主是手段。我们当然应该追求目的而不追求手段。但是否因此就可以重目的而轻手段呢?必须从哲学的高度,弄清目的和手段的辨证关系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程序民主是实现民主的唯一正确手段

  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目的决定主体活动的方式和性质,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手段从属于目的,被目的所决定。但手段也不是消极的东西。手段是目的产生的现实条件(技术、工具等)。如果一定的条件不具备,就不会产生目的只会产生幻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手段决定目的。再者,目的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是手段发挥作用的过程,手段是原因(主观目的已经内化在手段之中),实现了的目的是结果,原因决定结果。例如,劳动报酬的100元钱和偷来的100元钱作为目的并无区别,但是因手段的不同而使目的的性质完全不同。目的和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某种阶段或范围,人们可以把某种手段的创造作为目的,而某个已经实现了的目的又可以成为实现另一个目的的手段。例如,程序民主本来是手段,但是我们为了实行它至今仍在奋斗。手段和目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的创造历史。在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问题上,片面夸大目的的作用,否认手段的作用,或者片面夸大手段的作用,否认目的的作用都是不对的。因此我们应该将程序民主和实体民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视实体民主,轻视程序民主是错误的。

  有人也许会提出异议,在社会风气良好,党群、干群利益一致关系融洽的时期,上级内定的候选人具有很高的群众威信,真正放手让群众选举,也未必选这么好。就是说,没有程序民主一样可以有实体民主,甚至程序公正会影响实体公正。这里有一个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为了眼前利益实现直接目的的手段可能较多,但是能够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即符合直接目的,又符合间接目的乃至最终目的的正确手段并不多,有的只有一个,所以要精心选择手段,要在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选择。要做客观世界的主人,不做“盲目必然性”的奴隶。如果为了(直接)目的不择手段,只要直接目的,只顾眼前利益,那么势必损害主体的长远利益,对于主体的发展极为不利。举个例子说,竭泽而渔可以得到很多鱼。虽然直接目的实现了,但却和主体的长远利益、间接目的、最终目的不符。同样的道理,在选举问题上,我们不能因为一时选对了人(把选举仅仅理解为选人本来就是不对的,下文详述),就认为实行什么手段不重要,就可以不择手段,只要(直接)目的达到了就是好手段。历史已经惩罚了我们,问题在于是否接受教训。程序的实质是管理和决定的非人情化,因此可以尽量避免政治主体、权力主体对选举结果的影响,防止不良社会风气的干扰,不论党群、干群利益是否一致,社会风气是否良好,都一样可以选择代表群众利益的好人。

  要真正讲清这个问题, 还须从民主的来源谈起。中国的传统思想,只有民生、民瘼,没有民主。民主是舶来品。然而,西方先进的民主理念传到中国的情形,有点像慈禧时代的马拉火车,——舍弃了火车的操作程序,火车的快捷性目的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任何实现目的的唯一正确的手段被抛弃,目的都是不能实现的。就是说实现目的的条件是不具备的,因而这个目的就不成其为目的,就变成了幻想。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民主对于我们而言,总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马拉火车虽然荒唐,但存在的时间毕竟很短。然而,民主这种“火车”用“马”—— “内定选举”(下文详述)“拉”,却“拉”了五、六十年,至今仍“拉”得很带劲哩!

  三、程序民主是改造人改造社会的善的竞争机制

  程序民主不但是选择好人的正确手段,而且是改造人改造社会的机制。对于后一方面长期被忽略,以为选举就是以选择好人为目的。这种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将人当作物,以为好人坏人是固定不变的。当然,人是千差万别的,是有好(君子)、坏(小人)之分的(不承认这一点就没有了善恶标准),但这个区分不是绝对的。人具有善恶两面性,所谓好人不过是善的方面得以表现,恶的方面被抑制而已;坏人则相反。人是可以在社会实践中改变(被改造)的,社会实践是怎样改造人的?是通过社会竞争机制改造人的。一个好的有序社会一定有良性竞争机制,使社会呈现为向善的趋势性,使人性善的方面发扬光大;一个坏的无序社会一定有恶性竞争机制,使社会呈现为向恶的趋势性,使人性恶的方面充分展现。善、恶两种竞争在选人用人上的反差最为明显。 
  当今社会严重无序,被易中天称之为“道德沙尘暴”。风源就在选人用人的错误手段——等级授职制,这种机制其实就是伯乐相马式。第一代“伯乐”也确实相出了“千里马”。因“伯乐”对“千里马”们有知遇之恩,而且还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所以他们只对“伯乐”负责,争先恐后地为“伯乐”服务。幸亏这个时期“伯乐”和人民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所以掩盖了这种手段的弊端。二代、三代……“伯乐”,由于相马术以及道德水准的普遍降低,“千里马”被相出的概率逐渐减少,尤其是“伯乐”和人民的利益逐渐分裂乃至对立,导致局面迅速恶化。直至今天,卖官鬻爵、官场腐败已经严重到了危害党和国家安全的程度。在这种氛围下,往往君子不敌小人,导致了竞争的逆淘汰。人的本性避害趋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此时抑善扬恶反而符合他的利益,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民以吏为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众人纷纷学小人不学君子,致使君子的概率急剧下降,小人的概率急剧上升,导致了恶的社会潮流……

  程序民主当然也是一种社会实践——一种善的竞争机制。虽然它选出来的人不能保证都是君子,但就是误选了小人,他要么作秀装成君子(大多是会被发现的)要么变成君子,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其原因仍然是人的本性决定的,只有抑恶扬善才符合他的利益。程序正义决定结果正义,——不在于选了谁,而在于怎样选。就是同一个人,被等级授职制选出来就会抑善扬恶,很可能会成为小人;而被程序民主选出来就会抑恶扬善,很可能会成为君子。民以吏为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众人纷纷学君子不学小人,致使君子的概率急剧上升,小人的概率急剧下降,一个好的有序的清明社会就这样产生了。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伯乐”对“千里马”们有知遇之恩,而且还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 所以他们只对“伯乐”负责,争先恐后地为“伯乐”服务。而程序民主使全体选民都成为“伯乐”(“ 伯乐群”), 所以他们要对全体选民负责,争先恐后地为全体选民服务。

  总上所述,本文提出一个新的人学观点:人是什么样的,取决于他参与的社会竞争,社会竞争的趋势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根据这种观点可以解释很多难以理解的现象,隋唐两代有一些历史人物,如封德彝 、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为什么同一个人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概由于隋炀帝喜欢阿谀逢迎,唐太宗从谏如流,侍奉两君的朝臣从自身利益出发,参与了善、恶两忠不同的竞争,从而造成了忠、奸集一人的奇特现象。再如那个被称为“定时炸弹”的林彪,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敢于直言,敢于坚持自己意见的,否则不会成为一代名将;而在党的政治生活不正常的时候他就曲意逢迎献媚缴宠无所不用其极了。正是善恶两种竞争,造就了一代名将、千古罪人——两个林彪。

  有人问:你这种观点是杜撰的还是有理论根据?17世纪英国的政治思想家詹姆斯?哈林顿有句流传甚广的话:“好的秩序使坏人变好,坏的秩序使好人变坏。”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学派爱尔维修有一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更有马克思的名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的理解为革命的实践。”(2)

  四、“内定选举” ——封建主义的总根源

  有人说我们实行的是选举制,不是等级授职制。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选举?选举可分为古代的选举和现代的选举。“而中国古代的‘选举’(selection)则可以说是由统治者来选择统治者”。“按科特雷(J.Cotteret)与埃梅里(C.Emeri)的意见 ,现代 的“选举”(election)可以被定义为有种种程序、司法的和具体的行为构成的一个整体,其主要的目的是让被统治者任命统治者。”(3)那么我们的选举是怎样的,存在着什么问题?首先是在选举程序的设计上存在着不完善、不规范的问题,而更严重的是在选举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不遵守法定程序,——或者说不遵守民主程序固有的“游戏规则”,实行“内定” 潜规则的问题(4)。因此称为“内定选举”。正是“内定选举”使选举程序失去意义,选举的民主性也同时失去,从而改变了选举的现代属性,蜕变为封建主义的古代选举。它和程序民主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反的,现将二者对照比较:程序民主是民主实现的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是多数人参与的有程序的阳光操作,具有客观规律性、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程序民主不承认任何权威,那怕是功勋卓著的领袖、功臣,血统高贵的贵族,统统都是被选择和被监督的对象,选民才是至高无上的。既要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又要保护少数人(此乃共和之本义)。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是人民(选民)的工具,人民才是主体,才是主人。而“内定选举”是潜规则,是少数人参与的无程序的黑箱操作,具有主观随意性、特权性、自私性、隐秘性。“内定选举”视天下为最高统治者的囊中之物,所以要将天下逐级内定给打天下的功臣。而功臣的后代最让功臣“放心”,所以内定时又被“优先考虑”…… 就是这样一个封建主义的东西,竟然在中国存在了半个多世纪,而且至今基本上没有被触及。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新中国政治领域的几乎一切阴暗面,都和它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也是被“内定选举”构陷的。毛泽东雄才大略功高盖世,是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伟大领袖,为什么晚年会犯“左”的错误呢?是“内定选举”使毛泽东成为不受选择和监督的对象,——任何事物失去约束条件都是很危险的,这是不可超越的自然规律。毛泽东是人不是神,当然不能超越这个规律。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