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公益捐赠的道德属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黎玲 时间:2014-06-25
  会公益捐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一种道德行为,其动机源于人的善良的本性。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善积德成为社会普遍信奉的仁爱道德准则;西方的基督教用道德劝导人应当用善意爱人,鼓励人们用捐赠去扶危济困。道德是一种经过历史积淀的行为规范,具有导向性和约束力,主导型的社会道德对于推进社会公益捐赠非常重要。建国后,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政府几乎包办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事务的各个方面,加之老百姓的收入较低,财力非常有限,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公益性捐赠活动很不发达,由社会力量兴办的公益事业也非常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益事业捐赠活动得到很快发展,已成为社会分配和社会资源重组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现代社会公益捐助理论认为:社会公益捐赠不是行为上的一种强制要求,而是精神上的一种义务。

  三、社会公益捐赠的社会功能分析——社会公益捐赠促进道德水平的提升

  社会公益捐赠之所以产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因为社会公益捐赠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财力有限,通过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可以多渠道聚集社会财力,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公益捐赠倡导公众共同承担社会责任,能使人们领悟到高尚精神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无私的博爱去关爱自己的国家和社会。每一次的社会公益捐赠活动,都是公众追求自身道德完善、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活动。
  同时,社会公益捐赠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它所发挥的作用,是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无法比拟的。在成熟的社会,富人在致富的同时拿出一部分钱回报社会,不但加强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建构,而且有利于消除社会不同阶层的矛盾。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第一次分配是市场调节的效应,第二次分配是政府调节的效应,第三次分配则是习惯与道德调节的效应。……这是在政府的调节之后,个人自愿把一部分收入转让出去的行为。在这种道德的激励下,社会上有这种信念、社会责任心和对某种事情有感情的人越多,个人自愿缴纳或捐献的数额就越多,道德力量对缩小社会上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也就越大。在现阶段,社会上可能只有少数人自愿转移出一部分收入,从而对缩小收入差距的影响很小,但从长期来看,道德力量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是会逐渐地(尽管是缓慢地)增大。”社会公益捐赠不但可以从物质上缓解某些群体的困境,还可以从心理上、情感上消除不同阶层的隔阂和对立,进而在价值上形成一定的共识,对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统一发挥着重要作用。
  道德是社会公益捐赠的固有之义,贯穿于社会公益捐赠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而社会公益捐赠活动的实施,又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有着公益性质的捐赠逐渐从道德化义务的圣台走向了人们的实际民事活动中,以道德去调整全部的社会公益捐赠关系已不可能,社会需要更有力的标准和规范去调整,那么,就少不了制定相应的规范,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和推行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以使社会公益捐赠得到良性发展。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