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范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清都 时间:2014-10-06
   三、防止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的对策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征地拆迁的资金管理使用和新农村建设成为了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预防职务犯罪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其中的城镇建设和“两违”整治是我们预防的首位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和完善预防涉农职务犯罪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
  (一)关口前移,强化预防教育
  要创新工作方法,把教育贯穿于预防工作的始终。一是要用廉洁勤政的模范事迹激励人心。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的人和事迹,大力弘扬正确的“三观”,积极引导帮助党员干部掌握政策法规界限,构筑思想道德防线,以达到使党员干部“不想”犯罪的目的。二是要用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警示人。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加强预防专题、专案的宣传报道。通过“昨为座上宾、今成阶下囚”等令人震撼的事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算好政治、经济、家庭、个人“明白帐”,用犯罪成本、风险评估的方法去分析因腐败而付出的沉重代价,使预防工作入心入脑。三是要通过加大培训教育力度,使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守法意识明显提高。四是要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农村法制宣传和反腐败斗争宣传,大力展示反腐败斗争成果,激发群众举对职务犯罪的举报积极性。

  (二)齐抓共管,内外联动,强化监督
  通过办案表明:凡是发生职务犯罪的环节,都是监督的盲区或薄弱环节。因此,一是要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促使当前乡镇七站八所多头管理模式向一元化管理模式转变,强化上级直接的监督管理,强化程序意识,坚持程序监督,严格按照程序行使权力;二是要规范财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注重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加强跟踪监督,组织资产自查与审计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三是要坚持执行“阳光工程”,进一步深化党务公开、村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四是要坚持民主监督,尽最大可能保证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并赋予群众监督意志的权威和效力,坚持舆论监督,大力支持和引导新闻媒体对涉农职务犯罪进行舆论监督,把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曝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三)健全机制,筑牢源头预防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财务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任何人不得超越职权,领导干部不得经手任何款项;二是加强民主集中制,镇(街道)领导干部要接受党委和政府、人大的监督,村干部要接受村民委员会的监督;三是实行审计监督,对镇村两级干部进行定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四是建立广大群众参与评议干部制度,定期对农村各级组织和干部进行群众评议,强化群众监督。五是要充分发挥“案前、案中、案后”专项预防的主导作用和检察机关检察建议的作用,结合办案,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帮助建章立制,堵塞管理漏洞。
  (四)整合资金,集中投资,分类管理、使用
  一是要进一步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实际,对我市对征地拆迁款的管理进行整合。变零星投资为整合投资,变分散投资为集中投资,变重复投资为重点投资,实现涉农资金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扩大资金的使用效能。二是强化验收检查。对涉农资金项目的验收,要严格采取材料审核、实地查看、资金核算等措施,严格核查上报数据的真实性。三是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加强对涉农资金项目可行性的审查,对工程进行立项审查;涉农资金项目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招投标,对投标单位要严格把关,对投标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
  (五)增强职能部门预防主体意识
  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由市委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检察机关为主力军的预防工作机制,采取了以教育、行业、制度、专项、个案等为主的预防措施,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地开展工作。由于预防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光靠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是不能完全实现的,而且人力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开展工作的需求,还需其他相关管理、监督部门积极参与,共同携手,齐抓共管,实现预防效应的最大化。工作实践证明,主管职能部门才是预防工作的主体,因此要增强主管职能部门预防主体意识和主动预防的工作积极性,把预防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纳入日常重大议事日程,才能真正取得预防实效。
  (六)惩防并重,以打促防
  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惩防方针,强化打击就是预防的理念,相关部门之间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内外联动,加强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和工作联系。纪检监察、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大对涉农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找准涉农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环节,突出重点,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尤其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损害人民利益,影响较坏,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涉农案件要坚决查处。通过查办案件,警示教育干部,震慑犯罪,让涉农职务犯罪无处藏身,促进涉农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