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萎缩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卢德刚 时间:2013-02-17

  (六)政策扶持不到位
  小额农户推广涉及千家万户,成功率低,投入成本较高,而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所承担政策性业务没有相应的弥补途径,特别是在税收方面没有任何优惠政策扶持,影响了小额农贷的有效推广。
  
   三、建议
  (一)人民银行要加强窗口指导,充分发挥金融支农政策作用
  一是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三农政策,引导金融企业把发展小额信贷和当地调产政策相结合,提高信贷投入的有效性;二要深入调查,把小额信贷投放和广大农户的投资意向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是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信用宣传工作,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信用村、信用户评级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户信用和经济信息档案库,对守信户开辟信贷等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四是人民银行会同政府部门根据当地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通过奖励、经营政策优惠等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放小额信用贷款。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小额贷款风险补偿措施
  一方面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对金融机构发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减免营业税、所得税政策;财政对金融机构因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而减少的收入,给予补贴。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小额贷款风险补偿措施和贷款贴息政策。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根据农业贷款周转周期长、借款成本高等特点,一方面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财政部门要对农业贷款实行贴息、低息,增强农民贷款的积极性和金融部门发放贷款的主动性,以便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
  (三)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为小额贷款保驾护航
  尽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开展工作,及时对受灾农户给予赔付,减少农民因灾损失,从而分散农村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解决发放贷款发放的后顾之忧,提高贷款发放积极性。
  (四)充分发挥村镇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组织引导作用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经过调查摸底、评级授信、发证放贷和贷款回收、贷后检查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其中调查摸底是基础,是评级授信的重要参考依据。农村信用社要注重发挥当地镇、乡、村级行政组织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他们熟悉村情、民情和管理村民事务的有利条件,与农村信用社一道做好信贷资料的收集和信用等级的初评工作。
  (五)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
  根据目前吕梁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形势,建一座高温棚需要投入资金2.3万元,养殖户饲养1000只鸡需要投入资金3万元,养猪每头至出栏需资金500元,饲养20-100头需资金1-5万元,每头牛饲养至出栏需资金3000元,10头牛需资金3万元。由此可见,按照上述种养业规模和资金需求,现有的小额农户贷款如保持不变,将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户的生产资金需求,不能有效的发挥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作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民的收入、信用社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必将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创建小额信贷管理系统
  通过开发小额信贷管理系统,实现城乡小额信贷款管理的一体化,使每一家有贷款或担保的农户资料都能通过管理系统查询获得,从而可以对农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杜绝冒名顶替、超额贷款等问题的发生,确保小额贷款发放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