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红卫 时间:2013-03-05

提要公共财政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取得收入并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应通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成员充分就业、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建立并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关键词:公共财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不同社会阶层、集团和群体之间、不同社会组织或团体之间、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和睦协调的社会状态。所谓公共财政,就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取得收入并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也就是,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
  目前,我国达到社会和谐还面临一些挑战:一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速的增长与就业不足并存,几乎成了中国经济的特有现象;二是收入分配呈逐步扩大的态势,城乡差距近十几年明显拉大,全社会收入分配拉开的幅度和速度过快,相当部分人未能真正共同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收入差距与贫富悬殊导致阶层分化对立,群体事件增加,积累着社会不稳定因素,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公正;三是地区差距仍旧较大;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经济成果与资源投入不相称,环境资源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也影响着社会财富增长的质量。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必须建立公共财政机制,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构建支持“三农”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完善公共财政职能,必须把支持经济快速发展作为公共财政的第一要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此应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让农村居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沐浴公共财政阳光,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财政新增用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应主要用于农村,逐步提高财政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
  2、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3、继续实施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确保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安全。
  4、重点推进农村税费、粮食流通体制、农村金融体制和土地征收制度等改革,大力支持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乡镇财政体制等配套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农村的改革效益;五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提高财政支农整体效益。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安全网。社会保障是一国政府为全体国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时,向他们提供的生活保障。对城乡居民进行强制性的社会保障也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之一。社会保障体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是经济运行的稳定器,更是弱势群体的安全网,它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目前,我国一部分人享受过度保障,一部分人则几乎没有任何保障。这种做法严重地违背了社会主义公平原则。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给国民提供高水准的社会保障,我们的目标应该是逐步建立一种水平不高但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2、在广大农村完善最低社会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避免贫困人口的生存危机。
  3、运用公共财政手段,积极帮助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以及病残职工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4、从政策上落实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经济责任,努力构筑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社会成员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社会和谐,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充足,应把就业优先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财政部门要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社会成员的充分就业。
  1、采取补贴、税收、担保投融资等财政政策,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弹性大的服务业以及就业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提高就业增长弹性。
  2、支持设立“再就业基金”,对吸纳再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实行工资补贴,对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实行培训补贴。
  3、支持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力市场建设,向所有城乡失业者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
  4、加快构建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和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5、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支持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鼓励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
  四、加快义务教育发展步伐,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教育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应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教育公平。
  1、继续加大“两免一补”、助学贷款、贫困大学生救助等工作力度,保证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城乡学生都能够上学读书。
  2、改革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将目前以县为主的承担体制改变为由省以上政府承担,解决基层财政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投入长期严重不足的问题。
  3、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清理整顿教育收费秩序,有效减轻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