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口译策略选择与操作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吕世生 时间:2010-10-06

摘 要 翻译是译者的目的行为,其策略的选择决定于译者的目的。科技翻译的目的是传递相关专业信息,这种信息是跨文化的,这与文化翻译不同,科技翻译应采用面向目的语的策略。科技口译的相关特征更为明显,采用这种策略更易为目的语接受,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文章还论述了这种策略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 翻译策略 科技翻译 口译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 purposeful activity , in which choice of strategy depends highly on the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The purpose of technical translation is to convey technical messages. Unlike cultural translation , technical translation involves little cultural consideration. Accordingly , a translator is justified to apply the target readership strategy in the latter. Technical interpretation is even more so in the sense that technical readership much prefer this strategy. To conclude , the paper brief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rategy.
Key Words  interpretation  technical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

  翻译策略的选择一直是译界的热门话题,该问题不仅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与实践的关系极为密切,不同的翻译策略决定了不同的翻译产品和不同的读者反应,每一个翻译家在其翻译实践中都无法回避。然而,目前对该问题的探讨基本上局限于文学文化类的翻译,对科技翻译中策略选择的还未引起我们的重视,而对科技口译策略的选择似乎还未进入译界的视野。

  翻译是译者主体的目的行为,翻译的策略选择决定于译者的目的,这也是目的学派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汉思·弗米尔(Hans Vermeer)认为,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翻译的目的和需要进行翻译(Nord) 。事实上,这一主张正是大量翻译实践的理论。

  严复的翻译实践就是一突出例子。

  甲午战败时,中华帝国国衰民弱,中华民族面临存亡危机,为唤醒国人的危机意识,急需引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这就是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为使国人接受这一思想,必须使用他们易于接受的翻译策略。因此,他在其“译例言”中写道:“译义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计较于字比句次,而意义不倍于本文。”关于译文,他又说道:“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可见他自己并不称《天演论》为翻译。严复在其《天演论》中采用了面向目的语的策略。翻译策略取决于译者的目的。

  与文化类翻译不同,科技文本译者的目的性一般不致因译者主体而不同。这类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递相关专业的信息,使不同的文化能够互相交流、借鉴有用的科技知识,促进技术的。科技文本所传递的主题信息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事实,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它是客观的,具有跨文化、跨民族性。一般而言,对这种信息的解读不会因文化、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这类译者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无论是科技信息还是文化信息其正确解读都需要相应的背景知识。文化信息是特定文化社团成员特定生活经验的反映,这种反映的主体差异性很大。由于主体的文化归属不同,其拥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也不同。那么,当这种差异性的背景知识参与某种信息的解读过程时,就可能因主体的差异性而出现差异的解读。与这种信息不同的是科技信息的背景知识也具有跨文化、跨民族的性质,这样,所解读的科技信息、参与解读过程的背景信息这两个因素都是跨文化、跨民族的,不致因主体不同而产生解读的不同,因此,科技翻译主体的目的性就必然是唯一的。这就意味着科技翻译的策略也是唯一的。

  科技翻译的目的是传递关于某个事实的主题,关于语言之外的客观世界,语言表达形式在这类翻译中仅具有信息媒介功能。这与文化翻译明显不同。在关于文化的文本中,语言形式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信息媒介功能,二是本身也具有文化含义。无论是科技翻译,还是文化翻译都涉及语言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文化翻译时,语言表达方式的转换也可能导致源语与目的语中的信息非对等,而科技翻译则通常不会发生此类情形。对科技翻译而言,语言形式不具有重要的信息意义。因此,摒弃源语的表达形式一般不会导致信息的非对等。这样,对文化翻译构成种种约束的语言表达方式对科技翻译则不构成约束。因此,译者就可根据自己的目的而使用完全符合目的语规范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这样的翻译产品就可能使读者产生“阅读用目的语写成的作品那样的感觉”,这就是面向目的语读者翻译策略的特征。

  选择面向目的语的翻译策略对科技口译其意义尤为明显。科技口译不仅具有科技翻译的一般特征,而且还具有区别于一般科技翻译的特征。

  首先,口译的目的性更为明确。口译的接受对象通常为专业研讨会、有关技术问题的各类会谈、施工现场等。在这些场合下译者的目的非常明确,即翻译源语的信息。这时不但译者,而且接受者对信息准确性的关注都超过了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因为他们的目的都是希望了解有关人士就某一话题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完成一次非常具体的交际活动。这就要求译者尽量消除带有源语形式特征的术语和表达方式,采用符合接受者习惯的专业术语、专业表述模式等等。

  其次,口译的接受者对相关主题的知识背景的掌握大致相同。如某个专业研讨会,参加者一般应是与该专业有关的专业人士。他们都具有大致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大致相同的专业兴趣。这样他译出的语言就可能更加贴近接受者的思维习惯。因为某一专业的发话人讲话时,他总是假定其受话人具有与他相同的背景知识,因此,他总是省略这样的一些背景知识。

  

而译者在翻译时总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所译内容做增删处理。

  再次,口译的接受者通常是特定的,这意味着口译者对接受者的了解更准确,可以使用更符合其习惯的表达方式。接受者是特定的,意味着译者对接受者的知识状况、理解能力的判断更为准确,这意味着译者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处理都会更恰当,更易为目的语接受者认可。

  最后,口译时,受话人对口译的反应是适时的。这意味着口译者可以适时地根据受话人的反应而调整自己的策略,这样,受话人就可能有“发话人用受话人的语言讲话”的感觉。

  采用面向目的语的策略时,口译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源语的专业术语在目的语中缺失。如出现这种情况,译者应会同专业人员共同确定新的术语。但新术语的确定原则,第一不宜使用“洋味”特浓的术语,第二不可使用与受话人已有知识体系缺乏联系的术语。

  石油一次马来酸酐生产厂的技术引进谈判时,涉及到反应器这件工艺设备。谈到这个设备的内部结构时,外方代表说: In terms ofcatalyst s , plug flow scheme is better than backmixing scheme. 其中的“plug flow scheme”这个名称当时在中文中缺失。这个术语的翻译,有人建议采用音义结合的译法,译为“葡拉格流结构”。此译法带有明显的“洋味”,读起来很拗口。更为重要的是它与目的语受话人相应的专业知识缺乏联系,化工生产工艺中不存在这样一种流态。译者分析道,中方技术人员的知识体系中有“断塞流”的概念。断塞流是同类化工生产工艺介质流的一种流态,而该机械结构则会导致工艺流程中形成断塞流。因此,译者建议将“plug flow scheme”译为“断塞流”。这一译法不仅与中方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吻合,而且也形象地标明了这一部件的技术特点。此后,这一概念遂进入了该专业的术语标准。一外来术语的中译名成为官方正式认定的标准术语,表明它在相当程度上符合目的语接受者的心理习惯以及构词方式,同时表明相应的翻译策略选择成功。

  1950~1960 年期间,该专业有一术语称为“野猫井”,为“a wild cat well”的中译名。

  这一译名是源语字面意义的翻译,与中文石油勘探专业的知识联系不大。这一译名在20 世纪80 年代被改译为“勘探井”。这一新的术语与中文的石油钻井专业中关于钻井的分类相匹配,很快就取代了“野猫井”的译名,成为专业人员认可的标准术语,并被收入石油勘探专业标准术语。这些例子说明采用面向目的语翻译策略时,如果目的语缺乏相应的概念,译者必须顺应目的语原有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创立的新译名才能为目的语接受。同时,这些例子还表明,采用面向目的语的策略也是科技口译接受者的要求。

  源语的概念与目的语的概念有时不完全对应。如出现这种情况,译者不必更改译名或创立新译名,否则接受者极易产生不适应感。但译者应要求发话人补充解释相关内容,以确保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完全对等。

  我国的工程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原理设计、基础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设计这几个阶段。

  而美国同样的过程则分为conceptual design ,basic design , detailed design 几个阶段。中文的“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的概念大致对应美国的basic design 和detailed design , 但概念的外延存在显著差别。因此,翻译这些相应的概念时,为避免引起理解混乱,译者应请发话人解释清楚对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不要变更相应的专业术语。

  技术口译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很多,但上述情况是翻译时最常见、且较难处理的两种。口译时采用面向目的语的策略,解决上述难题就具备了成功的条件。在科技口译时,受话人往往倾向使用相关专业人员作口译,因为相关专业人员有使用受话人习惯语言的倾向,这样受话人就会感到所接受的话语更流畅更易懂。这一点从实践方面证明面向目的语的策略更适合科技口译。


1  Nida , Eugene.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Netherlands : Leiden. E. J . Brill , 1964
2  Nord , Christiana. Translating is a Purposeful Activity.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 2001 :135
3  Shapiro. The Outlaws of Marshes. Beijing : Foreign Language Press , 1992
4  傅雷. 高老头重译本序. 翻译论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5  吕世生. 技术谈判口译的特点. 中国翻译. 1993 , (6) :25~27
6  严复. 天演论译例言. 翻译论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136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