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新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实施效果已成为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众所周知,教学评估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要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对课程改革效果进行评估,故而开展以学校为本的教学评估活动必不可少。教师和学生是课程改革的直接体验者,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对所在学校教师教学整体状况的评价是适当的,并有益于提供有价值的改进意见;学生作为教育的消费者,有权利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他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也应受到重视。为此,我们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对北京市8个区近180所中小学教学状况进行调查。依据此次调查的结果,分析新课程实施后中小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按照各区教育的不同水平及特点,选取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宜武区、崇文区、朝阳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丰台区8个区近180所中小学作为调查抽样样本,中小学学校比例接近1:1。调查对象涉及学生、教师两类群体,其中学生样本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及初中二三年级学生,教师样本选择为中小学语文、数学、三科的任课教师。
2.研究工具及研究方法的选择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学生和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评估的数据。将自编的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分别发放到上述8个区的部分中小学。回收学生问卷 12366份,教师问卷2421份;学生问卷回收率约为 93%,教师问卷回收率约75%。
对所获取的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调查的基本结论。
二、中小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结果及对比分析
小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由“老师上课生动有趣”等七项指标构成(参见表1),中学生的问卷增加了“8.老师上课准备得充分”。以上指标的赋值均为“是/否”。表1中给出了小学生和初中生对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在各项指标上选择为“是”的百分比。“老师经常批评同学”为逆向题,所以此题采用的是选择“否”的人数百分比。
表1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由表1可以发现,在小学,各项指标得分最高的是语文,其次是数学,最低的是英语,说明小学英语教师在各项指标上有待加强。调查结果表明,各科教师都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布置作业考虑大多数同学的水平并且认真地批改作业,语文和数学教师上课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各科教师都较少使用多媒体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师,其使用多媒体的认可率还不到50%。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中学,三门课程比较之下得分互有高低、不相上下,说明在学生心目中,中学教学水平没有严重的偏科。对各指标百分比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也证明(sig.=0.958>0.05),初中学生对三科教师教学的总体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初中学生对三科教师教学的认可度基本相同。但从三科百分比在8项指标上的平均值来看,英语得分最高(76.8375),语文次之(75.7125),数学最低 (74.8500),这与小学情况有所不同,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此外,与小学相比,各项指标得分相对下降,因而中学这三科教师在各项指标上有待提高。此次调查表明,中学各科教师上课准备很充分,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合理布置作业并认真批改作业,但上课的生动性、吸引学生的能力远不及小学教师,批评学生的次数也较小学教师有所增多。与小学情况相同的是,各科教师都较少使用多媒体教学。
三、中小学教师对所在年级组教师整体教学情况的评价结果及对比分析
教师问卷是调查教师对所在年级组教师整体教学情况的评价。教学情况评价指标共12项(参见表 2),每项指标的赋值都为1—5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5分代表非常符合。首先得出各所学校整体教学评价的得分,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各所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进行分类,这种认可度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有90所小学的教师对所在年级组整体教学情况进行了评价,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认为本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较差的有4所学校,占4.44%;认为水平一般的有14所学校,占15.56%;认为水平良好的有43所学校,占47.78%;认为水平优秀的有29所学校,占32.22%。可见北京市大多数小学的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良好,但是仍有部分学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表2 教师整体教学情况评价
在87所中学中,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较差的有8所学校,占9%;水平一般的有17所学校,占 19.5%;水平良好的有43所学校,占49.4%;水平优秀的有19所学校,占21.9%。说明绝大多数中学的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良好,但与小学相比,教师教学水平优秀的学校比例比小学少,而教学水平较差的学校比例比小学多。总的来看,中学的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不容乐观,学校领导和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改进工作,争取使教学水平良好的学校都创优,一般和较差的学校达到良好水平。
表2是中小学教师在12项指标评分的均值及排序情况。由此表可以发现,各学校教师都比较注重从学生的作业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纠正,而且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情况提供个别指导,教学计划明确。小学教师在对学生期望、对所授学科的理解和把握、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所忽略。这主要是因为新课程的教材容量大,有些探究活动是理想化的设计,实际操作很难做到。有些教材中没有提到的知识点在课后练习中频频出现,并且综合性强、难度大,有些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实际上教师可扩展的空间很大,因而教师对所授学科知识不易把握,难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中学教师则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善和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有适度期望、在课堂上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之所以这些指标中学得分较低,而且普遍低于小学,我们推测可能是因为新课程在中学实施比在小学实施更加困难,教师为了保证升学率,大多数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小学现阶段已经取消升学,教师没有升学压力,可以在较为宽松的社会氛围下尝试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实验,因此,他们在反思课堂教学,不断寻找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四、主要结论
此次对北京市8个区中小学的大规模调查表明,目前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尤其中学教师教学水平状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在以下方面亟待提高和改善。
对学生的调查表明,中学各科教学水平平衡,但其整体得分较小学低。小学各科教学则有失衡,表现为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价明显低于数学、语文教师。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时期,英语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儿童对语言的驾驭力。而目前小学大多是非英语专业或未经过培训的英语教师任教,语音语调不标准,缺乏英语教学的经验、基本技能、方法和策略,最终导致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欠佳,上初中后需要纠正但又难于纠正,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困难。有关研究资料也显示,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比起后来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在总体英语能力方面并无明显优势。这不得不让人对小学英语教学水平产生质疑。
2.中小学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率不高
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够。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可以给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气氛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违背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怎样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该不该使用,该怎样使用,以使其充分发挥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3.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没有适度期望
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都不高,而教师期望是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教师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心理、智力、知识、能力、行为状况或变化有着某种预先设定时,教师的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反映在其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心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适度期望有利于学生形成恰当的自我概念,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升。
4.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面有待改进
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方面做得不够,中学教师尤为突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但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进一步努力。
5.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中学教师教学水平状况尤其不容乐观
北京市中小学仍有部分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约有20%的小学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为一般或较差;中学教师教学水平情况不容乐观,一般或较差的中学占28.5%,而且中学教师教学水平优秀的学校比例也低于小学。总的来看,小学教师在对学生期望、对所授学科的理解和把握、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所忽略。中学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的期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机会等方面有待改进。
五、建议
1.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做好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的链接工作
优质高效的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水平。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素质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创造条件,把它当作一件重要工作来抓。首先,定期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英语专业的培训,特别是听说方面的训练,坚持多听、多练、多模仿,纠正发音,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其次,广泛开展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包括儿童英语学习心理的研究、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教材的研究、评估标准和评估手段的研究等,其中穿插英语教法的培训,使他们具有全新的观念和基本的教学理念,掌握教学,更新教学思想,并能将这些教育理论知识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第三,鼓励英语教师充分利用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只有这样,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2.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已引起普遍重视。但据我们的调查,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教学能力有限,对多媒体资源的利用不足。若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是进一步加强在职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对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举办不同形式的讲座,选派教师进行短期的学习和培训;二是学校应制定一些相关激励政策来鼓励教师自学,如在教师“职称评定”、“优质课”、“示范课”等评比中,将多媒体的运用情况作为评选的重要条件,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使教师重视掌握教育信息技术;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研机构,形成教学研究的风气,在教研活动中用“以帮带教”的手段促进教师整体教育信息技能的提升;四是组织优秀且有经验的教师及多媒体机技术人员组成开发队伍,加强软件的制作和开发;五是建立信息资源中心,以达到校内外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同时选择购置实用软件和多媒体资料库。
3.关注教师期望效应,激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期望效应的激励性,更多地来自于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师生间的相互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化教师期望的积极性,激励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师生间可采取对话、讨论、交流、沟通和相互影响等方式培养情感,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期望时,就会非常愿意与教师交流,进而会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此外,教师制定教学策略时,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并且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要真诚、中肯,方式要灵活多样,字面兼顾,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如能形成切合学生实际的期望,就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构建校本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调查表明,小学教师各项教学指标得分高于中学教师,说明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强于中学教师,因而小学教师应当着重提高其学科专业性,以便对所授学科有良好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中学教师应着重提高教学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通过有计划、系统性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智慧的生成。如,进行校际间的教师培训、教研活动或给教师提供各种进修机会。其次,学校可以通过教师自主学习、主动反思、同伴交流等方式,逐步形成教师的自主意识,让每位教师都明白,自己在专业发展处于主体地位,校本教育不是别人强加的,是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建议学校依据本校实际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年级备课组为研究小组,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优势,采用“自我反思提出问题→教研组研究确定课题→备课小组共同设计方案→研究者付诸实施并反思→教研组集体反思与评价”的运行机制进行校本教研。
的教师评价不仅为教育行政人员、校长、家长提供有关教师素质及其教育质量的可靠信息,也能为教师本人指明不断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与教师发展相适应的校本教师评价体系可以考虑如下方法:在学校内部组建教学和科研能力强、职称高的教师评价小组,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作为年度奖励的依据;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记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全过程;针对个体差异,采用权重倾斜的办法,对教师薄弱指标加强权重,以此激发教师发展潜能;最后将自评、互评、组评的综合评价结果在教师内部公开,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互助前进。
注释:
[1]曹效琴:《新课程实施:走出理论与实践矛盾的困惑地带》,《教育学刊》,2005年第10期。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40页。
[3]张连仲:《小学英语教学——问题与趋势》,《基础英语教育》, 2005年第3期。
[4]丁建军、开萍:《教师期望策略的探索》,http://www.jsjyxh.com/jiaoshi—tiandi/tdwz/no3/jslt_djj.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