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5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三个阶段”思想.都在经济发展的一个周期中有不同形式的表现。由于教育的滞后性,各个阶段的形态常呈螺旋上升的姿势。虽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三个阶段”划分是按职业技术教育整个发展历程来划分的,但职业技术教育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主要矛盾也是不同的。工业化国家可能已经走在二、三阶段交接的时候,而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尚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上半叶。我国通过改革开放,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虽有很大的飞跃,但要用20-30年时间走过西方300- 400年的路,是很困难的。“思想不成熟、理论不完备、模式有待创建,法规尚未健全、发展环境还须优化……”职业技术教育还是飞速发展中有待健壮的弱嫩之身。 2.职业技术教育波浪式发展规律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循环发展,从不完善到逐步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 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间特殊的依存关系,经济的不断演进、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也左右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过程,并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逐步趋于完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经济的发展是波浪式发展的。 根据职业技术教育服务经济的理论,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发展间有三种形态:一种是经济先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一种是经济与职业技术教育共同发展;一种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各国各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很明显,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中,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十分缓慢,而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些国家.如韩国,有足够的财力来建设现代化的、大型的、设施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培养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为了达到西方工业国已经实现的现代化社会的水平,加速现代化步伐,率先进行经济腾飞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经济发展加快.但是原有的不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这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为了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现代经济和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们的发达经济和独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比起其他不发达国家来讲,已经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和相互推动,但它们仍然“与时俱进”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对新经济、高新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与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动能。而一批经济与社会落后的国家,不仅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职业技术教育也很落后,人们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胁,经济与社会、教育的改革步伐艰难。一些国家或地区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传授人们摆脱贫困的就业技术与技能,进行教育扶贫,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毛泽东同志把事物的波浪式发展同矛盾运动的平衡性和不平衡性联系起来,并将之概括为“波浪式发展规律”,认为波浪式发展规律是一条普遍的客观规律。他指出,世界上的事物.因为都是矛盾着的,都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它们的运动、发展,都是波浪式的。经济发展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都遵循波浪式发展规律.它们的发展过程都可用波浪式曲线来描述和反映。 我将职业技术的波浪式描绘为: 突破(不平衡)——发展——调整——健康快速——全面发展(平衡)——再突破(不平衡)——发展——调整——健康快速——全面发展(平衡) 这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循环推进过程。这个过程既受发展波浪的影响,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有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有时又是不同步的,既有超前,也可能滞后。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的波动、涨落是一种规律性现象,由突破期、增长期、调整期和再增长期等阶段构成一种基本的发展态势。我国的运行机制不够成熟,许多问题“一鼓就飞、一控就死”。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也一样,当人力需求预测和毕业生状况显示有供少于求时,往往实行“大跃进”的发展,一哄而上,造成热门专业人才急速过剩;当人力需求预测和毕业生状况显示有供过于求的危险时,又往往来个急刹车,人为地造成波动。一个成熟的决策者、管理者,应该注意及时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防止大幅度的波动,避免大起大落。 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观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应协调、和谐、统筹、可持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和谐、统筹、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上升,从不完善到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发展中政府或学校常常产生对发展规律的偏离,造成一些政策与措施采用不适当。如上世纪80年代学习“双元制”和90年代学习“CBE”模式,都出现了照搬现象,90年代中期中等教育“职教:普教”比“6∶4”、“7∶3”的“一刀切”作法,被实践证明是不适当的,这是我们在学习中走过的弯路。其实,我国是一个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后发”国家,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理论的不完备、认识的不完整,导致对客观规律的偏离,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只是我们应更好地掌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理论,尽快遵循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律,少走弯路。 3.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实现跳跃性发展 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大规模发展主要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如果按西方那种方式走缓慢的演变发展道路,不可能适应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实现跳跃性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发展,总是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而后继续前进。——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从近20多年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也能够在借鉴先发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跳跃发展。但是,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在加大发展速度,实现跳跃性发展的过程中,确实走了一些弯路.采取了一些今天回过头来看是不妥的措施,这是我们的学费。加大发展速度,虽然实现了突破,但由于扩张力度过大,速度较快,出现了许多跟不上的问题.如办学者、政府管理者办学思想跟不上;投资、师资和教学装备等软硬件跟不上;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跟不上;按职业技术教育规律教学的方法、课程建设等跟不上;教学质量跟不上;就业问题处理跟不上。加快发展速度,实现跳跃性发展的结果将是:从数量发展走向质量发展;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从突破走向调整。新的调整将从结构布局、质量、特色上展开。调整的目的是将快速发展的泡沫挤掉,真正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规律审视和引导职业技术教育走向全面、健康、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更好地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4.职业技术教育的非均衡发展规律 职业技术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全面、健康、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是均衡发展的。但从发展的过程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也和经济发展一样是非均衡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阶段,首先是突破.接着是加速发展,其后通过调整达到相对全面的发展。即从非均衡到均衡,接着打破均衡形成新的非均衡,从而到达第二波的新的均衡,形成一个渐进式的循环。 从发展历程中发现,突破性发展常常作为一个新时期的重要的开拓性标志。改革开放之初,是我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创期。这个时期至少有三个突破性、开拓性发展的战术部署:一是创立了第一批职业大学;二是创立了第一批职业高中;三是创立第一批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这三个突破性、开拓性发展的战术部署为以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现代的职业技术教育时代已经开始。 发展常从一、二个突破性发展的事件开始,突破性发展常在一个发展与转折变革的前期。突破性发展并由此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突破性发展作为发展中点的突破,当然在最初是不全面的,甚至存在很多的缺陷和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如何促进新的增长点的形成,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中选择优先发展的部门或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发展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切不可忽视突破性发展的事件的突破作用,也不害怕它的不完善性,这才是正确的发展观。 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最初的单方面的突破、改革与发展了。它所显露出来的不足、弊端已经阻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更高的、更全面的要求成为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任何全面的发展最初都依赖于各点的发展,各个方面的发展,并最终成为各个突破后成功的顺延物。因而,全面发展是发展中期的客观要求。 全面的发展,它的涵义是均衡、协调、健全、和谐的整体的发展。它的总体目标是整体平衡推进。它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不仅在局部,而且在全局;不仅在能力上,而且在素质上,其发展的总体要求都应是均衡、协调、健全、和谐、整体的,但有时又是对立、矛盾和统一的,又是在不断的对立、矛盾和统一中前进。 任何时期都应该有全面的发展观,任何时期都应该按照全面的、科学的发展观去审视和处理发展中的问题。但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不断探索真理的过程,没有先知先觉,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检验。企图一日之间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做不到的。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别很大,各地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应是非均衡的。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影响和要求.与经济落后和边远地区相比,差距是相当大的。我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政策和措施常常是统一的,“一刀切”的。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推动力理论看,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推动力力度,当然对发展的要求也不同,当然对不同地区的评价、政策和措施不应该是统一的,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指导思想和评价也应是非均衡的。正如许多人期望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均衡一样,期望全国各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均衡,是做不到的。要承认差别,承认非均衡。“承认”就是实事求是地采取符合发展环境的适当政策、措施,使职业技术教育按它的发展规律发展。“承认”才能在采取符合发展环境的适当政策、措施下发展达到相对“均衡”。不承认非均衡就永远达不到相对均衡,更达不到均衡。为了使失去的均衡逐渐恢复,则有必要采取不平衡的战略。实践证明,不能将实现均衡发展作为区域结构调整的首要的、无条件的目标,尤其不能以追求均衡而牺牲有效增长。应当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提出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考察效果最佳的教育资源配置方案。其目的在于使教育资源发挥最佳效用,在有效增长中实现区域发展的相对平衡。当事物发展的某一时期出现了薄弱环节,或者发展中需要打破平衡时,发展的推动者在发展策略上常常采用倾斜的手段,投入重力扶持或推动某项举措优先发展。“倾斜”策略的选择目标常打破旧的体系,或冲破不满意格局,或重力扶持某项事物率先发展以达到推动整体发展。许多国家政府在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中,经常采用倾斜的发展策略,以实现均衡发展。美国就优先对两个最大的“巨大城市带”一一东北部的“Bos-W”城市带和西海岸的“Sm—Sm”城市带实施特殊的倾斜政策,使这两个、经济、科技、文化、、商业和人口活动的两大中心地带,成为教育和经济、科技最发达和结合最好的发展中心,从而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其他地区的教育和经济、科技发展。我国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出海口”等经济发达地区采取特殊的倾斜优先政策,对探索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和道路有重要的意义。 从以上可看到,职业技术教育的非均衡发展观,既根据时代不同而采取波浪式不断推进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也根据地区不同而采取符合发展环境的适当的发展政策、措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才能达到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的非均衡式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相对均衡的和谐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上往往追求激进的增长模式.把数量上的发展视为最重要的任务,甚至不惜牺牲质量、类型、层次、素质、就业的要求,以达到高速增长的目的。但事实证明,这种战略往往事与愿违,不能获得质量、类型、层次、素质、就业上的保证,又破坏了整个发展的平衡。和谐发展观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应在平衡与协调中发展,强调增长速度与经济、科技、社会、教育、文化、人民生活和谐发展的统一。我们强调地区间的不平衡,是希望通过非均衡发展战略体现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效率,并以效率来促进均衡。职业技术教育的和谐发展观实际上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观。职业技术教育的和谐发展观,包括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科技发展相协调,在数量、质量、类型、层次、素质、就业等方面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也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内涵式发展,除了数量、速度、结构和谐发展以外,在知识与技术、技能、素质的培养等方面,也应和谐发展。 纵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由于社会与经济、科技发展总是一个波浪接一个波浪的发展,“需求、发展、稳定”总是不断地循环,职业技术教育在适应社会与经济、科技发展中也总是一个波浪接一个波浪的发展,“需求、发展、稳定”也总是不断地循环。因而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随着社会与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的不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三个阶段”的表像也不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时期的期望值也不同。职业技术教育正是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时期不断发展中所要求的期望值不同而得到不断的发展。而社会与经济、科技也正是有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这是一条不变的规律。 三、学习与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三个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三个阶段理论是职业技术教育科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广大的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和管理者、教学工作者,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三个阶段理论的探讨中.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对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理解和掌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三个阶段理论,不仅有助于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的判定,也有助于管理者提出正确的发展战略、策略以及采取适当措施的时机,与时俱进地用科学发展观引导职业技术教育向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应看到,要创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理论体系,必须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不断地经验教训,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不断地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升华,创建出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模式。这样,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一定能迎来健康、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1]郑国强.新世纪的技术与职业教育.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1版. [2]郑国强.用科学的发展观审视和指导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职教,2004年6月上旬刊. [3]郑国强.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理念.职教论坛,2005年1月上旬刊。 [4]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下一篇:《科学》教师与我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