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误区浅析
关键词:网络课程 误区
网络课程的兴起,无疑为改革增添了新的动力。随着网络课程在全国各高等院校的逐步深入和网络教学广泛开展,如何进行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制作,怎样确立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效地发挥师生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以及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系统等等,已成为网络课程教学理论者和实践者着重研究的问题。通过一年来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和网络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不论是任课教员、网络学习的学生,还是设计制作人员,对于网络课程的概念、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网络课程设计制作中的技术含量以及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这不仅束缚着设计制作人员的思维,而且影响着网络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就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和网络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谈谈自己的观点,愿与同仁共飨。
误区一:关于“网络课程”的概念
“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是课程网站,是信息资源库;
“网络课程”是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的综合体;
“网络课程”是“书本搬家、”“课堂搬家”。
“网络课程”的概念是什么呢?2001年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描述了网络课程的基本内涵: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一)“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是课程网站,信息资源库。
在开办《网络课程》培训班时,我们请每个单位带一部“网络课程”,用于观摩学习,结果发现有许多同志拿来的是多媒体课件网络版或是多媒体课件,原因在于对“网络课程”的概念有误区。“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有的同志认为:网络课程是借助于网络开展教学的课程,多媒体教材是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课件,将其发布在网上,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这就是网络课程。笔者认为: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在某些方面与网络课程有相似之处,关键的区别在于:网络课程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的教学过程是多媒体教材网络版所不具备的功能。
“网络课程”是信息资源库?
持此观点的同志对网络课程的理解仅限于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上,片面地认为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足够的信息资源就是“网络课程”。笔者认为:网络课程的教学性质决定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还要对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地、合理地、综合地设计,以体现网络课程所具有的教学意义。但是,网络课程的信息资源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教师在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时都不应忽视这一点。
那么,“网络课络”是课程网站?在校园的各教研室课程群中,每个专业课程都拥有自己的课程网站,它主要是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件、模拟试题、相关教学资料以WEB页的形式在校园网上发布,教师可利用网站资源进行教学辅导,学生可运用课程网站提供的自学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课外自学。但课程网站仅对课堂教学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作为某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所依托的教学系统,也不能够通过其进行课程教学的管理、评价、组织与实施。作为一门网络课程,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都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网络课程”是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的综合体:是“书本搬家”、“课堂搬家”。
持这些观点的同志认为:网络课程就是将文字教材的电子化,是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相关资料的综合体,基本上是将书本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网络“搬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恰恰反映了目前还有些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观念的错误理解,有的甚至认为:仅仅是文字教材的电子版,何苦要牺牲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文字教材沿用了几千年,不是很好吗?许多科学家都是通过阅读文字教材成长的,是否只有电子教材才能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这种观点的片面性,忽视了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变革。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信息,听教师讲课是主要的接收方式;而网络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依托网络课程教学系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化学习,这种状态下,学生学习电子教材不仅包含着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因素,而且在阅读电子教材时,还加入了学生网络化新式读解的思维,大大激发了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仅以传统教学模式状态下的教与学的方式来设计网络课程,单纯地将“课件搬家”、“课堂搬家”或“课本搬家”,把教学内容制成“教学课件”、“教学实况录像”或“电子文档”等比较单一的表现形式,误以为只要教学内容上网就可实现网络课程教学,使学习者通过浏览网页来接受信息,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网络课程,即使运用再多的媒体形式,也是不科学的,它仍是以“教”为中心,只是这个教授者并不是在课堂上直接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师,而是网络上的“电子老师”。这种硬性的“搬家”,禁锢了学习者的思维,使网上的自主、轻松式的学习又变成了规范性的、被动的课堂教学,因此,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的综合和“书本搬家”、“课堂搬家”,都不是网络课程的全部内涵。
同样,受技术至上的错误观念催生的网络课程,在组织内容时以如何运用媒体的各种长处作为设计思想,总是考虑将媒体的这一个或那一个优势用在哪些内容的呈现上,技术因素超越了学习者的目标需求,不仅使教师和学习者不易操作,影响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达成,而且一味地讲究设计制作中的功能多样化和模块复杂化,片面强调媒体优势,又会陷入以技术实现为设计中心的误区。
笔者认为:“课程”直译即是“网络”的“课程”,是运用网络技术的硬件环境进行教学的载体。它不是教学模式,也不能称之为是手段,究其内涵,网络课程在不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它是基于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以学习为中心的某门课程的新型学习资源;当它运用于教学过程时,它是依托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网络课程教学,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承载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承担着教学实施教程中的教学组织、教学策略、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功能。《美学基础》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支持教学活动全过程;二是给学生、教师以及系统管理员分别授予使用本系统不同权限等级;三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创建界面友好,交互性强,信息丰富,富有启迪性的远程平台;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强化研计、答疑、评价等环节,加强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功能设计,完善远程系统的功能,使《美学基础》课程成为一门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系统完整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课程体系。
误区二:关于网络课程教学与课堂课程教学
网络课程教学可有可无,不可能替代课堂课程教学。
网络课程教学是可以代课堂课程教学。
传统的课程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投影仪、实物展台、黑板和教师自身等多种媒行进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与学生在同一个时空内面对面的进行教与学。网络课程教学作为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课程教学的新型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区别主要表现在教学地点、教学时间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网络教学模式中,教与学可同(异)步进行,也可同(异)地进行,师生可运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组织并实施教学活动。
由于目前全国各院校的校园网建设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加之网络技术实现对网络课程的制约,网络课程不一定适合每一种类型的课程,比如:网络传输速率、虚拟现实技术等对技能类知识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实现存在较大的难题,网络课程教学在目前是不会代替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沿袭了几千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许多教学方法在网络课程教学中仍能觅其踪迹,但网络化、信息化的进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决定着网络课程教学的必然性,网络课程教学与课堂课程教学将时在院校教学中并存的两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一致,都是以使受教育者得到教学信息,掌握知识为最终目标的。在形式上或在教学模式,两者既不互相替代,又共存并行。能否选其优长,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们依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在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网络状况、学生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进行了反复研究之后,确定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适合师生同校的教学模式。通过《美学基础》、《电影史论》等网络课程三个班次的网络课程教学实践,将课堂教学中课前引导、课后以及教师对重点、难点精讲保留下来,引入网络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观念,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开展同步同(异)地协作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发现式学习、协作式学习,教师做教学中的“五导”即:指导、引导、诱导、辅导和督导,并适时进行网络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实践证明,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同步(同)异地协作式课程教学是可行的,较好地实现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师生普遍反映较好,并得到教学主管部门的肯定。
误区三:关于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不参与网络课程教学;
教师是网络课程教学的控制者。
(一)教师不参与网络课程教学。
这是教师与学生在网络课程教学中角色问题。持此观点的同志认为,网络课程的主体是学生,任课教师在完成课程设计与制作,并发布于网上后,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剩下的是学生自己通过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进行学习。
教师与学生都是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共生对象,在网络课程教学中不是学生唱独角戏,也不是教师唱重头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网络课程教学不是教师不参与,而是在解放教师繁重的、重复的课堂讲授基础上,对都是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如何设计制作网络课程?怎运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进行网络教学设计?如何实施网络课程教学?进行师生网上答疑交流时如何讲究其性?是否把握专业学术前沿?等等。特别是在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是教师应重视的教学内容。它既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保证了网络教学是受控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放任的自主学习。
(二)教师是网络课程教学的控制者。
一味的强调学生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一味强调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主控地位,都会走入误区。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的“口耳相传”,直接控制教学过程,而是对学生们的网上学习进行教学干预,引导进入学习情境,指导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组织开展小组研讨,督导学生主动学习等,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协商的结果,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双方共同合作完成的,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而不是控制地位,任课教师可依据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具体分析课程目标和学习对象,结合教学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和信息反馈,设定严格的教学实施流程,把握教学干预的时机和环节、适时、适度地实施教学调控。
浅析网络课程的误区,是笔者在设计制作《美学基础》、《电影史论》等网络课程,进行《网络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与网络课程设计制作者和网络课程教学者共同研讨,为提高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和教学的质量,推动网络课程在全国高等院校的进程做出自己的努力。
[1]2001年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2]谢幼如,《高等学校网络课程开发》,电化教育研究,2000.08
[3]汪琼,李晓明,《网络课程实施问题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02.01
[4]肖亚东,韩政,《网络教学模式下教育理念的重塑》,电化教育研究,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