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学生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论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5
   关键词:院校;能力培养代写;基础能力;专业能力
  
  随着时代的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拟对艺术院校学生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谈点浅见。
  
  一、艺术院校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素质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和自立的能力
  自主性和自觉性是社会对每个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希望能立足于社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表现为能以自身的能力、独立的思考和自我决断存在于社会。
  心的研究表明,在青年人的内心常常涌动着一种“自我意向性”。这种心理活动是萌芽自立意识的原始动力,但并不是明确的自立意识。明确的自立意识包括必须有摆脱依赖的倾向、有承担责任的准备以及有相对明确的行为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是指运用的方法,独立地完成接受知识、把握理论的心理过程。到青春期,学生的自主性有了明显提高,并向理性方向发展。与以前相比,学生在学习上开始独立,可以自己思考各种问题,并力求找到出路,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上开始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不满足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更渴望到课堂外,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良好的独立学习的习惯,提高自我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教师一般都偏重专业课的教学,文化课教学相对较弱,课外时间也几乎全由学生自己掌握。由于许多学生已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整个学习过程全依赖于老师的安排,很难适应这种偏重专业课的学习机制。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内容。
  2.培养学生自理和自律的能力
  自理是指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又是社会承认一个人成熟的标准。对于学生来说,其必要的自理能力应包括基本的个人生活料理能力、个人财产的使用能力、个人时间精力的支配能力等。学生进入学校就意味着离开家庭,离开对父母的依赖,生活上必须自理和自立。长期在生活上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经验的学生,到学校后,会显现出生活上杂乱无章,情绪上难于稳定,直接影响到生活和学习,甚至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因此,学生生活上的自理是解决自立的首要条件。
  自律是指个体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和制约能力。自律要求的是个体主动地根据社会的规范和准则来约束自我行为,而不是依靠社会的强制力量来纠正个体的行为。因此,自律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成熟水平的尺度。表现在一个人对其行为后果的社会认识,自觉做出根据自己行为后果来选择行为的判断,并能在没有外力的直接作用下,自觉地调节自我行为,使之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与准则。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具备自学能力的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我认识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一般的学生都具有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强的容易成才,自学能力弱的,成才的困难大些,但也不是不能成才。因此,学生要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信心,敢于面对一切。二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具有稳定的情绪。学习的动机问题很重要,动机不正确,激励不了学生自己去面对困难,往往会打退
  堂鼓,阻碍学生发挥潜能。实践证明,面对挫折、困难,良好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培养稳定而愉快的情绪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三是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要培养学生养成勤思、深思的习惯,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得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二、院校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对所从事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前提。
  (2)观察的同时要勤于思考,才能提高观察水平。
  (3)要养成细致观察、反复观察的习惯和学会观察的方法,才能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捕捉到机遇和灵感。
  2.创新能力的培养
  (1)要有强烈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表现为学生面对新事物能独立思考,富有批判精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
  (2)做事情要精神专注,思维活跃,逻辑严密,富有想象力。这样才能冲破思维定式,才会有新的发现。
  (3)要开阔视野,博览群书,具有广博知识的大脑更容易产生新奇的想法和独特的见解,更能做到有所创新。
  3.想象能力的培养
  (1)鼓励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发挥想象。教师要富于想象,善于想象,然后才能去启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2)美好的艺术意境,有助于艺术想象。教师创设相应的艺术意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3)诱发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许多学生有良好的体型和运动素质却缺乏艺术表现力,这是由于他们不善于进行情绪想象造成的。教师应设法诱发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4)对学生进行美感。教师定期带学生到广阔的大中去感受美、欣赏美,并加以指导,使他们的感受既全面又深刻。
  
  :
  [1]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4.
  [2]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张莹莹.浅谈舞蹈美育与高校素质教育的关系[J].长沙大学学报,2006(4).
  [4]王娟.舞蹈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J].轻工教育,2005(4).